从“慷慨歌燕市”到“奈何做贼”汪精卫的黑化人生

老司来聊聊 2024-05-08 01:35:59
从慷慨歌燕市的誉满天下,到卿本佳人,奈何做贼他谤满天下,汪精卫黑化的一生让人唏嘘。 其实汪精卫和吴三桂还是很像的。汪精卫少年便显示出非凡的才能,考秀才中举人到公费留学日本,可谓少年得志。 而吴三桂的青年时代,也是风光无限。他中了武举,随父亲叔伯一起走在抗后金的前线上,屡立战功,为朝廷所倚重。 青壮年时代,吴三桂已经成了朝廷倚重的封疆大吏。而汪精卫更是党国元老,国民党的政要首脑。 但后来两个人都让人大跌眼镜,汪精卫投降了日本,而吴三桂也投降了他曾经的敌人满清,成了满清的爪牙。这两个人的黑化都很让人唏嘘不已。 那么汪精卫,是如何从令人敬佩的英雄,走向了一个令人不齿的汉奸呢。 汪精卫原名汪兆铭,后来改名为汪精卫,取自精卫填海的故事,他是要借此寓意,表明他要驱除鞑虏,还我中华的决心。 而汪精卫,也的确是这么履行自己的诺言的。他和同盟会成员一起,刺杀清朝的聂政王载沣,可惜事情不够机密,没有完成刺杀任务,反倒成了清廷的阶下囚。 汪精卫写下了传诵一时的佳句,“引刀成一快,无悔少年头。”读来真的是让人慷慨激昂,敬佩他的勇气。 摄政王载沣也早闻其名,又恋其才,故不忍杀死他,把他囚禁在监狱。 一直暗恋他的南洋巨富之女陈壁君,去狱中探望汪精卫,相约如果汪精卫不死,一定和她结成终身伴侣。 待到两年后,辛亥革命成功,汪精卫与陈璧君也结成了连理,成了一段佳话。 而这时的汪精卫却没有贪恋功名,选择向范蠡一样,与陈壁君一起,两人携手去欧洲游历。 直到发生中山舰事件,汪精卫才在危急时刻,应孙中山的召唤,回到祖国,又在孙中山临终之际草拟了总理遗诏,成了托孤重臣。 汪兆铭与廖仲恺胡汉民一起,号称孙中山手下三杰,成了国民党中握有实权的元老。 “1925年7月1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汪精卫被推举为国民政府主席兼军事委员会主席,成为国民党领袖。”汪精卫宣布挥师北伐。 此时的汪精卫风光无限,权柄美人,荣华富贵,都入取囊中,还是受到民众敬仰的领袖人物。 可俗话说,天嫉人满,天也有烦恼,月也不常圆。汪精卫此时碰到他的一生政敌——蒋介石。 几次与蒋介石的较量中都铩羽而归,没有占到一点的便宜。尽管他也伙同桂系、冯系联手,两次逼得蒋介石下野。 但他的军令指挥不动张学良,用钱指挥不动宋子文,虽名义上拥有无限权利,却无人听命与他,实在是尴尬之极。 无奈之下,汪精卫愤而辞职,又去欧美散心,如果此时他不贪恋权位,就此淡出政坛,也不失为一个让人敬仰的革命先驱。 可是汪精卫太好权,没过多久,又重新回到国内与蒋介石合作。 可也合该他倒霉,晨光社记者孙凤鸣,本是想刺杀蒋介石的,结果蒋介石不在,转而刺杀汪精卫,最后他也是因为身上这两颗子弹,而丢掉的性命。 在日本发动七七卢沟桥事变以后,日军全面侵华,多愁善感的汪精卫,悲观情绪占据了他的内心。 家未破他却先逃亡,国未亡他却唱哀歌,成立了臭名昭著的“低调俱乐部”。 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完全绝望,不再想与日军对抗,反而转向与日军媾和。 多次与日方密谈,直到1938年12月未,发展到从重庆出逃到河内,随即发表“艳电”,从此走上了汉奸这条不归路。 有人曾同情汪精卫,说汪精卫并没有当汉奸,他走的是曲线救国的道路,何为曲线救国?投降就是投降,何必还要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他的妻子陈壁君更是无耻的说出“汪先生何来卖国,他没有出卖中国的一寸土地!”我看到有些人还附和他这个意见,真不知这些人是如何想的。 汪精卫没出卖土地,却帮日本人守着他们侵占的土地,这不叫卖国吗?他多次发动“清乡”行动,给新四军和广大抗日军民造成了极大的牺牲,这不是卖国吗? 汪伪政权组建的76号,让多少仁人志士丧命在其中,这样的魔窟,难道还不是他卖国的证据吗? 汪精卫投敌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首先因他投敌以后,大批他的忠实追随者也投了敌,像周佛海、陈公博、李士群、褚民谊等人。 也有很多想投降,而怕遭骂名,日后的汉奸、军头,看到汪精卫投降,也选择了投靠日本人,心里在想,汪精卫都不怕留下骂名,我们这些无名小卒又怕什么呢? 而且,汪精卫投降是在日军最猖狂的进攻阶段,当时日军刚刚占领南京,随后又打下徐州,占领武汉,正是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 所以说,汪精卫的投降,给抗日战争造成的破坏,是无法估量的。 想来汪精卫心中也会很痛苦吧,恐怕在三次长沙会战,我们守住了防线时,汪精卫就会有些后悔。 待到美国向日本宣战,汪精卫会更加痛恨自己上了贼船,命运是他自己决定的,他这样的选择也是咎由自取,怨不得任何人。 汪精卫最后把自己的墓地,选择在中山陵左侧的梅花山上,以显示他是党国的元老,可惜他太无自知之明了。 他虽然死的比较幸运,没有受到民众的最终审判,但是也还是被国民党当局把他从中山陵“请了”出来,他这样的斯文败类,民族罪人,岂能容他葬在这块宝地? 不知道汪精卫临死之际,该如何评价自己的一生?据说在他的墓中有这样一首诗,是汪精卫自己写的: “心宇将灭万事休,天涯无处不怨尤。纵有先辈尝炎凉,谅无后人续春秋。” 后人还真无法为他续“春秋”,还是国民党元老吴稚晖写的好:卿本佳人,奈何作贼!
0 阅读:17

老司来聊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