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践:卧薪不一定,尝胆可不止

南柯本人 2023-05-06 15:42:34

“卧薪尝胆”原意是指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前都要尝一尝苦胆的励精图治的故事,形容人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这个成语典故最初出自西汉司马迁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这里并无“卧薪”之说。“卧薪”和“尝胆”连在一起,最早见于北宋苏轼的《拟孙权答曹操》:“仆受遗以来,卧薪尝胆,悼日月之逾迈,而叹功名之不立。”其内容与勾践毫不相干,但卧薪尝胆这个成语却流传开来。后来又不断有人将卧薪尝胆之事与勾践联系在一起大肆渲染,就这样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就愈传愈广了。

勾践为了提醒自己不要贪图享受,消磨复仇的意志,不一定卧过薪,但尝胆却是千真万确发生过,而且还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是怎么回事呢?

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两大强国,两国都想向中原发展争当霸主,可又都担心对方会抄了自己的老窝,因此一直想打败对方以解除自己的后顾之忧,相互之间你来我往斗了七十多年,一直没有结果,谁也奈何不了谁。

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勾践的父亲)病故,吴王阖闾趁机向越国发动进攻,双方在槜李(今浙江嘉兴西)展开撕杀,结果吴军大败,吴王阖闾也被越国大夫灵姑浮挥戈击伤,在败退途中就撒手人寰了,临终前命其子夫差不要忘记报仇雪恨。

夫差继位后,牢记父亲的嘱咐,命令相国伍子胥和太宰伯嚭日夜加紧练兵,做好进攻越国的准备。两年后,夫差亲率大军攻打越国,越王勾践不听大夫范蠡坚守不出的劝告,与吴军在太湖椒山展开大战,结果越军大败而逃,被吴军围困在会稽山上。

勾践为了保住性命,派大臣文种向吴王求和,表示越王勾践愿意做吴王的臣子。吴王没有听从伍子胥的意见答应了,并将越王勾践夫妇和大夫范蠡带到了吴国为奴。夫差将勾践夫妇安排住在阖闾的坟墓旁,勾践夫妇穿的是破烂衣服,吃的是糟糠野菜。勾践饲养马匹,其妻洗衣做饭,范蠡割草砍柴。

三人安分守己,对吴王毕恭毕敬,甚至在吴王生病时,勾践为了判断夫差的病情,亲自去品尝夫差的大便,这可比日后品尝苦胆更加困难。吴王夫差感动不已,认为勾践是真心归顺于他了,三年后就把勾践夫妇和范蠡放归了越国。

勾践回到越国,通过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经过22年的努力,终于报仇雪恨灭了吴国,成为了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位霸主。勾践死后,其子孙继续其霸业,越国强盛一时,但随后越国爆发了内讧,尤其是越王无彊死后,由于他没有指定王位继承人,导致他的长子次子各以正统自居,纷纷建国。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越君降秦,秦在越故地设会稽郡,越国灭亡。

在此附上诗仙李白的一首七绝《越中览古》,感慨时代的变迁,国家的兴亡。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0 阅读: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