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主持人,工作28年零失误,突接儿子坠楼消息,她含泪说出22字

杨主任精选 2024-01-01 21:29:31

少有人知道,在她“央视名嘴”的装扮下,是一颗柔软的心。

她是李瑞英,是央视的主持人,更是一个孩子的母亲。工作28年来从未出错是她工作认真的体现,但她接到儿子坠楼消息时的镇静却绝不是冷血的表现。

许多观众曾对李瑞英好奇:播音员李瑞英在现实生活中是什么样子的呢?也是这么严肃吗?

严肃、冷漠、从容,这些好坏参半的词汇,似乎能被全部用来形容李瑞英。但其实,在家人的面前,李瑞英绝对是一个“合格”的亲人。

至于那起因李瑞英孩子坠楼,李瑞英却执意完成工作而被广大网友指责的事件,李瑞英只用22个字就倾情讲述了一场母子亲情。

意外

李瑞英是大院里的孩子,父亲是军人,所以李瑞英从小被寄予的厚望就是穿上军装。

不过李瑞英天生就有自己独到的想法。她知道自己不想当军人,但那个年代似乎只有当军人、进工厂才是正路。可偏偏,李瑞英喜欢那种数钱的感觉,所以她小的时候最大的理想居然是当一名售货员。

但李瑞英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命运其实早就已经书写好了。

高中毕业的时候,李瑞英还在家中难得的享受着夏日的悠闲,一个好朋友却意外地叩响了她家的大门。

“英子,你有空没,陪我上一趟广播学院呗!”说话的是李瑞英的同学兼好友,李瑞英知道,她的志向就是做一名播音员。

闲来无事的她,便答应了好友的请求,跟着她跑到了北京广播学院的报名现场。

报名现场的人很多,许多和她们一般大的年轻人眼睛里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似乎理想的大门正等待着他们的莅临。

这样的氛围感染到了李瑞英,恰好此时,李瑞英的好友也撺掇着她报个名试试。于是,李瑞英莫名其妙地就参加了播音员考试。

在等待考试的日子里,李瑞英才发现,自己竟然已经为未来的人生作出了选择,反应过来的她不由得感到忐忑不安。

她想找个人商量商量,便想到了与她青梅竹马一起长大的男孩张宇燕。

张宇燕和李瑞英年纪相仿,又是邻居,两人的思想和能力都旗鼓相当。在青年时期的接触中,爱情的种子也在两人之间悄悄萌芽。

在张宇燕的鼓励下,李瑞英鼓足了勇气来到北广考试。考试当天,李瑞英也有个奇妙的际遇。

在北广传达室等待的时间,李瑞英不停地默念着稿子。但播音员就是要大声地朗读出来,才能看到效果,所以,李瑞英将目光瞄准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

“你好,我能为你读报吗?”李瑞英大方地提出请求,老人很惊讶,但是惊讶之余也欣然接受了这个提议。

拿到老人手里的报纸,李瑞英朗朗上口,丝毫看不出她只是一个从未学过播音技巧的小白。

朗读完毕后,李瑞英也更加自信了,而这位老人的嘴角也露出了一抹意味深长的笑。

原来,他就是李瑞英当天考试的主考官之一,是北广播音系著名的教授张松,后来,他还成为了李瑞英的授业恩师。

成功考入北广后,李瑞英和张宇燕的来往也开始密切了起来。他们有着各自的理想,但这理想的目的地却是交汇的。

原来,张宇燕之后的工作内容也与李瑞英息息相关。不过当时,从大学毕业后的李瑞英却并没有被分配留在北京,反而即将踏上奔赴江苏电视台的旅途。

北京是首都,大家伙都知道留在北京才能有更好的发展。所以,李瑞英自觉前途无望,便有意无意地开始疏远张宇燕。

张宇燕也很快发觉了李瑞英的担忧。于是,他带着母亲一同来到江苏看望李瑞英,表明了心迹。至于他带着母亲前来的目的,则正是为了解决李瑞英的后顾之忧。因为他想要用行动告诉她,就连自己的父母也无条件支持两人在一起。

就这样,李瑞英被感动了,两人虽然分隔两地,但也依然紧密地联系着。同样,美好的爱情是催促人向上的阶梯,李瑞英也因为想要与张宇燕团聚,而努力提高着自己的业务水平。

终于,李瑞英如愿以偿得拿到了进入中央电视台播音组的入场券。

事业

李瑞英是唯一一个曾被官方评为“央视名嘴”的主持人,因为在她28年的工作里,她从未出过差错。但有多少成就,与之相匹配的,就有多少付出。上坡路固然好,但却总是艰难的。

其实,李瑞英进入央视以后,并没能很快站到荧幕面前。在央视那样人才济济得环境里,比李瑞英经验丰富、学识宽广的人才大有人在。这个时候,李瑞英不免有些焦虑,而她的丈夫张宇燕便再一次坚定地站在她的身边鼓励她。

是的,1987年,李瑞英和张宇燕这对青梅竹马,终于一起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在李瑞英的身后,从此又多了一个坚强的后盾。

于是,李瑞英开始在央视潜心学习。没有出镜的机会,她就坐在幕后仔细模仿前辈的神情状态;遇到生僻字的时候,李瑞英就抱着一本字典废寝忘食。

直到一个机会来临,随时准备着的李瑞英便紧握住了它。那时台里有个任务需要一名播音员离开北京去上海电视台学习直播和采访,大家都不愿意去,因为担心一去不复返。只有李瑞英,在丈夫和家人的鼓励下,坚定地接下了这个任务。

果不其然,从上海回来后,李瑞英就得到了出镜的机会。1996年,李瑞英更是成为了各级领导慎重考虑后委以重任的对象,担任了《新闻联播》首次实现直播的主持人。

自此以后,李瑞英的事业开始腾飞。1997年,香港回归,李瑞英成了主持人的不二人选;

2009年的国庆60周年阅兵式,李瑞英当仁不让得为全世界现场解说了我国的辉煌版图;

同年,李瑞英升任央视新闻中心播音部副主任,央视全台新闻播报类主持人全部归她主管;

此后,李瑞英升到了播音部主任的位置,还连续担任了三届全国人民政协委员的职务。

可以说,李瑞英的事业在她的努力下终于达到了她理想的目标。但这样的“女强人”难免会被外人诟病:只知道工作,不知道顾家,这种女人娶来有什么用?

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李瑞英对家庭也十分看重。

家庭

在李瑞英事业腾飞的时间里,绝对离不开她的丈夫张宇燕的鼎力支持。然而,夫妻从来都是相互成就的,对于家庭和张宇燕,李瑞英也从不含糊。

两人的工作忙,李瑞英就亲自到保姆市场挑了一个品质纯良的保姆,一方面,保姆可以照顾一家人的起居,另一方面,保姆还能替他们二人照顾一下双方的老人。

然而,老人患病却是毫无征兆的。有一次,李瑞英的婆婆生病住了院,李瑞英纵然忙工作,但她只要一有空就跑到婆婆的病床前,忙前忙后。有的医生护士还以为,李瑞英才是她婆婆的亲女儿,张宇燕只是女婿。

同样的,张宇燕对待李瑞英的父母也是如此。因为李瑞英的工作繁忙,张宇燕便主动承担起陪伴老人的责任。常常在下班以后来到李瑞英父母所在的小区,陪伴他们吃晚饭、散步。以至于小区的邻居们都以为,张宇燕是老两口的亲儿子。

可以看出,李瑞英和张宇燕不但是灵魂伴侣,更是现实中真正契合的爱人。他们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可以共富贵,也可以同患难。或许这才是婚姻的意义,这才是夫妻的真谛。

当然,他们两人之间还有个将他们连接起来的人——他们的儿子。

因为李瑞英工作繁忙,儿子便经常见不到她。最初的时候,孩子小容易闹情绪,但他看着父亲是那样的理解母亲、支持母亲,渐渐地,他也就释怀了。

后来小小的他,也开始学着父亲的样子爱护母亲,或许这就是言传身教的魔力。当然,这里面也离不开李瑞英和张宇燕对孩子的教导。

李瑞英的名字或许不被大众所熟知,但李瑞英的模样却深深地印刻在大众的脑海里。有一次,他们一家三口出去吃饭,遇到了粉丝,李瑞英马上就被围得水泄不通。

后来,儿子好奇地问妈妈:“他们为什么找您要签名?您也和姚明一样是名人吗?”

李瑞英赶紧解释说:“妈妈不是名人,只是妈妈的工作让大家记住了妈妈的样子。但儿子你要记住,不管妈妈是谁,你就是你自己,你是一个独立的人,可以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你明白吗?”

听完李瑞英的话,儿子似懂非懂,但在日月如梭的时光里,他还是成长为了一个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人。

只不过,1998年的一次经历,还是让一直冷静的李瑞英至今回想起来都冷汗直流。

那一次,李瑞英照常来到编辑室,和同事们准备着二十分钟后的直播。可是偏巧这个时候,李瑞英注意到自己的手机上显示了家人十几个未接来电。

或许是心灵感应,李瑞英的心口突然一紧,她担心是家里出了什么大事。于是,她赶紧回拨过去,却得知了她的儿子坠楼的消息。

“你快回来呀,孩子从楼上掉了下来,满身都是血啊......”听着婆婆撕心裂肺的哭喊,李瑞英的眼眶一下子湿润。可是,直播是全国的大事,电视台有不容失误的责任,在这仅剩不到二十分钟的时间里,李瑞英该怎么办呢?

她的呼吸开始急促,双手也止不住地颤抖,湿润的眼眶也已不自觉地打湿了脸庞。

同事们一下子意识到李瑞英遇到了大事,但令大伙没想到的是,仅过了一分钟,李瑞英就用颤抖的声音说出了她至今都难以忘怀的22个字:“你别碰孩子,打120,送孩子去医院,我直播完马上赶回去!”

基于医学常识,李瑞英知道,这个时候不要随意触碰患者才是对他最好的保护。同时,作为军人的后代,李瑞英只能理智地选择,为国家站好每一班岗。

直播结束后,李瑞英才跌跌撞撞地奔到医院。幸好,经过抢救,孩子脱离了危险期。但在这件事中被许多人指责的李瑞英,却得到了儿子全部的理解。

他们这样的家庭,是许多普通人难以想象的高度,所以总有人喜欢站在道德制高点批评他人,即使他对内情毫不知情。

尤其是在这个网络发达的时代,随处可见的网曝更是数不胜数。要想改变这样的现状,恐怕只有每个人从不轻易对他人下结论开始。

未知全貌,不予置评。仅以这句话,结束全文。

0 阅读:42

杨主任精选

简介:带你了解不一样的绿茵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