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会创意短视频看AI+时代短视频制作现状

艺科新传 2024-05-20 16:17:23

作者:王 奇  孙 悦

据《2023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已达10.12亿。短视频用户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对于内容的需求量也进一步增加,一方面促进了AI+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得益于AI+技术带来的多元化内容生产。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也首次提出了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并开展“人工智能+”行动。AI(人工智能)也成为了今年两会关键词,各大主流媒体相继推出了各类AI创意短视频。

AI+技术革新推动全流程制作专业化

AI(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为短视频制作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从内容创意到后期制作,AI的介入使短视频创作过程更高效、内容更精准,特别是其专业化全流程制作能力的不断提升,给短视频行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思考。

AI+技术在短视频内容创意阶段发挥着重要作用。2022年底,Chat GPT问世推动了智能文本生成的发展。AI+技术可以通过分析大数据和模式识别文本内容,同时快速生成多种创意方案,通过分析用户喜好和行为数据,为创作者提供个性化的创意方案。

2023年是AI内容生成领域飞速发展的一年。从AI绘画技术进入文生图像模式,用户通过创建文本就能通过人工智能产生相对应的图片。2023年底,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的新型视频制作方式——图生视频逐渐开始改变视频行业的生态。2024年2月21日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 AI发布人工智能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输入文字即可生成60秒原创视频。至此,视频制作已经能够实现更加专业的全流程AI化,为视频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算力制约下时长限制利好短视频制作

随着5G技术的持续推进和不断优化,各类短视频平台在近年来迅速发迹,填充了用户生活中的碎片时间。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短视频以其简洁、生动的形式吸引了大量用户,而算力制约下的时长限制推动了短视频制作的发展和创新。

AI+技术的运用离不开算力的支持,目前市面上流行的文生视频、图生视频等工具均有生成时长限制,如PIKA可支持3秒以内的文字生成视频,RUNWAY可生成视频时长为4秒,用户可以将其最多延长至16秒,SORA则可生成60秒视频。本次各媒体发布的两会相关视频时长均在两分钟左右,如四川日报全媒体《这样的四川,你AI了吗?》、央视新闻《AI数“读”两会》时长约1分30秒。人民网《AI视角看两会民生热词》时长2分30秒左右,且内容中单个镜头时长较短。

受生产时长限制,AI+短视频内容通常缺乏镜头内连续叙事,画面呈现出辨识度较高的AI风格。人民网结合两会关键词,以图生视频的方式制作《AI视角看两会民生热词》,以AI视角解读分析两会热词。全片2分27秒,单个镜头约1到2秒,AI生成人物运动带有明显的缓滞感。

短视频作为互联网内容传播方式,时长通常在5分钟以内。算力制约下的AI制作时长利好短视频制作。尽管生产时长不能随心所欲,但是用户可根据内容对AI进行引导和驯化,对单个镜头内容进行制作并进一步优化指令,最大限度拓展生产时长内的画面。如第一财经《AI视角看两会》利用AI文生图以竖屏长画卷的形式由AI提炼核心内容,解读两会热词,使得短视频更加紧凑生动,提升了用户体验和内容的传播效果。

算力制约下的时长限制对于短视频制作来说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促进了短视频行业的创新和多样化发展。

多种类AI+技术结合催生多元化短视频内容

多种类AI+技术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拓展了受到算力限制的有限生产时长,同时丰富了视频内容,呈多元化发展,在提高制作效率和质量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创作可能性。

天津津云新媒体推出的AI创意短视频《好运接龙》,以AI+技术结合传统视频画面,在开篇和结尾使用文生图、文生视频和图生视频等技术,形象地勾勒出神秘威严的中国龙,使用AI修复、虚实融合等技术,将传统文化符号“龙元素”贯穿视频。

深圳广电集团国际传播中心新闻团队创制的AI短视频《诗话古今深AI中国》以诗词的意境与AI的想象力巧妙融合,描绘过去一年的大美中国,凸显“致敬奋斗、共绘未来”。制作团队以新闻画面为基础素材,运用多种AI工具进行图生视频的同时通过不断地指令优化,将每一帧实景转化为统一的漫画风格,完成技术与艺术的有机融合。

四川日报全媒体结合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关键词,推出90秒高燃创意视频《这样的四川,你AI了吗?》,使用 AI技术驱动,利用“AI图生视频”“AI文生视频”,以AI问答的形式,进行政府工作报告关键词解读的同时,结合四川的实际情况,畅想四川的美好未来。

央视新闻推出系列竖屏AI短视频《AI数“读”两会》,依托海量数据,让人工智能提取并学习以往新闻画面中的特征和风格,快速生成素材,权威解读两会热点。在《AI数“读”两会|“新质生产力”如何持续“上新”?》中,为了诠释科技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制作团队通过200余次优化指令调整AI视频的视觉风格,呈现出了具备科技感、未来感的创意画面。

央视网发布短视频《AI我中华》,全长2分57秒,内容涵盖34个省级行政区,使用40+幅SD造字,200+画幅片段,400+终稿,由央视网数字虚拟人小C倾情献声,献礼大美中国。从制作手段来看,涵盖“AI文生图”“AI文生视频”“AI图生视频”及“AI造字”与“AI配音”等多种技术,实现了全流程AI制作。

AI+技术的运用不仅对两会热点进行快速、准确地解读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也为新闻报道团队提供了智能化、风格化、全景化的内容制作与传播协作支撑。

AI+技术赋能短视频已经成为行业的一种趋势,不仅提高了视频制作的效率和质量,也为创作者们带来了更多的创作可能性。当然,AI+技术在短视频制作中的应用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限制,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不断优化技术和管理,才能够实现AI+技术在短视频制作中的更广泛应用和更大发展。(作者系四川传媒学院编导艺术学院副教授、四川省艺术研究院专家智库成员王奇,四川传媒学院2022级广播电视编导本科专业学生孙悦)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