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东:把中国第一区“王牌”打得更好

黎禾梨财经人物 2024-01-26 23:55:59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

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

31年来,上海浦东勇立中国经济最潮头,“第一区”引领现代化。

新时代下,浦东新区继续为国家试制度、探新路。

这一中国经济风向标,预示了即将到来的哪些新变化?

近日,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出台,提出到“十四五”期末即2025年,一批成果在面上推广,到2027年基本完成。

其中具体内容包括5类,加大规则标准等开放力度,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深化政府职能转变,深化人民城市建设实践。

关于此次综改试点,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重点提出在电信、金融、医疗等服务领域实行更大程度压力测试,不断推出标志性引领性案例,总结经验、扩大规模、“形成森林”。

上海市副市长华源称,上海市区工作机制密切联动、高效协同。既要逐项推动落地,也要加强各项改革之间的联动。着重点在于,聚焦关键领域,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为国家试制度、探新路。如要素市场化,研究分类数据标准流程;研究市场体系,放宽市场准入。

要说浦东,必须先说上海。

2023年上海全市生产总值达到4.72万亿元,增长5%。这当中,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规模达到1.6万亿元。

更值得一提的是,上海作为全国经济中心,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宏大背景下,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4%左右,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提高到50.2件。

“五个中心”是领袖对上海发展的总体定位。

陈吉宁书记说,要聚焦协同联动重点,发挥金融中心支撑作用、科创中心赋能作用,畅通“科技-产业-金融”高水平循环,航运、贸易要相互促进。

又说,把强化“四大功能”作为质量导向和集成效应。强化配置全球资源的能力,打造新的信用体系,建立绿色低碳供应链体系,大力发展航运保险和仲裁。

(上海市政府实拍)

众所周知,浦东新区兴起于90年代。

1990年,中央决策开发浦东。

1992年10月11日,国务院批复设立上海市浦东新区。

1993年1月,浦东新区正式成立。

浦东境内的上海自贸试验区建立10年以来,关键性的一条是推出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其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从最初的190项缩减至27项,制造业相关条目已经归零。

2021年7月,浦东再度迎来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历史和时代机遇。

风云激荡40年。

回到80年代初,上海市老市长汪道涵因“国际大都市跨越江河建市,城市以港而兴”提议上海向浦东发展。1985年9月,汪老作为上海市府顾问赴美国旧金山约见著名华裔工程专家林同炎,后者建议土地开发引领经济发展的模式。1987年,上海市政府成立“开发浦东联合咨询研究小组”。

时间来到1991年春节,总设计师又一次来到上海,“懂经济”的时任朱市长提出“金融先行、贸易兴市、基础铺路、东西联动”十六字方针。老人说:“只要守信用,按照国际惯例办事,人家首先就会把资金投到上海,竞争就要靠这个竞争。”

因为浦东面向全国特别提出新区名称,彼时朱市长解释“不特而特,特中有特,比特区还特”。

当年,陆家嘴国际规划设计由中、英、法、意、日五国方案各自择优组成。时任浦东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黄奇帆提出建造超高层,很快化身“三件套”地标雏形。

新时代,陈吉宁说,要继续举上海全市之力支持浦东打造引领区,把浦东这张“王牌”打得更好。浦东要勇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

具体而言,浦东要稳住上海经济大盘“定盘星”,打造产业生态,打造更多“核爆点”,加强“五个中心”协同联动。

用事实说话。2023年浦东新区GDP预计1.68万亿左右。连续多年在地市级行政区中登顶中国经济,实可谓遥遥领先!

浦东新区龙年再跨越,2024年任务GDP增长6%左右。更明确新增持牌类金融机构30家以上,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等各类总部100家以上等各类具体指标。

(陆家嘴实拍)

上海浦东,长江龙首,中国龙头,经济腾飞。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00年不动摇。高质量发展是首要任务。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

重大政治术语,带来的是巨大社会发展。

改革开放没有完成时。

0 阅读:0

黎禾梨财经人物

简介:聚焦中国财经、企业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