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30万整银,270万碎银看不出猫腻:能干的他这么“衰”?

历史中的科学原理 2023-12-24 09:07:31

不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吗?康熙临终前为何会选择朋友一个没有、冷面写在脸上的四爷继位?这实际上呼应了《雍正王朝》中的一条暗线:再这样皆大欢喜、你好我好地走下去,大清真的要完了。

作为一代雄主康熙,虽然年轻的时候励精图治、率性而为,不受圣人制定的条条框框约束,干了好几件大事,为清朝走向辉煌奠定了基础。但值得一提的是:晚年的他终究没能坚守初心,选择了世俗的名声,为此晚年的他对下属多有纵容,导致吏治败坏、贪腐成风。

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康熙明白不破不立的道理,故而在选择皇位继承人的时候好生犹豫了一番,最终还是痛定思痛,选择了贴上孤臣标签的老四继位。当然,康熙能够选择老四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他重用的心腹都是把刻薄写在脸上的尖酸苛刻之辈,比如众人皆知的田文镜。

田文镜:雍正的左膀右臂之一,能臣干吏

田文镜在雍正眼前能够脱颖而出,得益于还是四爷的雍正下江南筹款。由于当地官府阻挠,雍正面对的巡抚道台一个个都是暗地里串通好了的硬疙瘩,任老四怎么恐吓、扣帽子,这些人都无动于衷。

满脸无奈的雍正寻找突破口,猛然发现田文镜被当地官员集体排挤,于是眼前一亮,迅速将车铭的官服扒了下来借给了田文镜。自此,有了自己明插的眼线,雍正筹款顺利多了,再将自己的计谋一用上,筹到了200万两银子,超额完成了任务。

田文镜初次使用感觉良好,雍正喜上眉梢就将其转正,并带到了京城。随后迅速让其接手另一个棘手差事——追比户部欠款,再次让田文镜出山帮衬。果然,面对一干仗着皇恩浩荡的老赖们,田文镜将其尖酸刻薄用到了极致:该羞辱的羞辱,该惩罚的惩罚,直闹得官不聊生、哀嚎一片。

虽然追比户部欠款一事没办成功,但田文镜的敬业精神和六亲不认的性格给康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暗暗觉得他就是实现大清振兴不可多得的能臣干吏,故而很有远见地将其雪藏了起来,等待雍正登基再重新启用。

负责调查山西藩库造假一事,一筹莫展

果然,雍正成功登基称帝。因为心心念念自己之前未完成的差事,于是一上任便着手解决国库亏空一事。考虑到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于是开始了激励措施:谁要是能尽快解决各省的亏空一事,就能得到自己的赏识。

此时,惯于投机的隆科多立马站了出来,推荐了自己的心腹诺敏出任山西巡抚,也拍着胸脯说诺敏这小子不光能力强,自己为官还非常清廉,对银子没有任何感觉,派他去解决山西藩库一事,准错不了。

果然,诺敏一到山西赴任,便雷厉风行、重拳出击,仅半年就圆满完成了任务。消息传到北京之后,雍正十分开心,也不管事情真伪,便当着大臣的面对着诺敏就是一顿猛夸,而且决定授予他“天下第一巡抚”的牌匾,以树立榜样发放各省学习。

俗话说:事出反常必有妖。诺敏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解决了原本几十年都解决不了的难题,引得朝中人人猜测。怀疑多了,雍正也冷静了下来,感觉这事存在猫腻,于是再次派遣自己的得力干将田文镜以钦差大臣的名义去查办。

田文镜到了之后,果然再次发扬了一不怕吃苦、二不怕得罪人的优良品德,将山西藩库和账本翻了个底朝天,并逐字逐句进行认真核对,结果发现:山西藩库真的囤积了300万两白银,山西巡抚诺敏真的干出了佳绩。

30万整银,270万碎银看不出猫腻:能干的他为何这么“衰”?

虽然田文镜调查报告已上呈京城,按理说能堵住那群质疑人的嘴,但奈何朝中质疑声不仅没能停歇反而愈演愈烈,无奈的雍正只好二派钦差大臣图里琛去调查。

田文镜这里也不好受,虽然山西藩库的300万两白银一两不差,但他总觉得哪里出了问题,可自己又不知道,一筹莫展之际他来到了街上吃馄饨。李卫派的线人坐到他的对面,暗地里请他去见了李卫,当然还有李卫带来的大神人——邬思道。

几人寒暄之后,田文镜就抛出了这个棘手的问题。邬思道呵呵一笑,信心满满地直言他能打赢这场官司,只不过让田文镜每年给他开8000两白银的工资。脑袋大一圈的田文镜想也没想就答应了。

紧接着邬思道分析道:一般上交藩库的都是50两一锭的整银包装的“京锭”或者“台州锭”。现在田文镜清查藩库时,发现了270万两碎咋银两,只有30万两整银,这就说明真正的库银只有30万两,其余都是充数的。

一席话点醒梦中人,田文镜茅塞顿开。邬思道借着分析:这270万两碎银必然是诺敏从当地富户借来充数的,只要田文镜贴张告示,说限期取碎银,否则充公,当地的富户必然前来取,到时候藩库一案自然水落石出。

恰巧这时候二任钦差图里琛到任。田文镜急忙找到图里琛帮忙看着赏月庆功的山西官员,自己则张贴告示去了。诺敏纵然在山西官场上呼风唤雨,但面对皇帝面前的带刀侍卫,纵然借了一千个胆儿给他,也不敢轻举妄动。

山西藩库造假一事瞬间传遍天下,一时朝野震惊、舆论一片哗然。

虽然此事又是神仙转世的邬思道给轻松化解,但本人看到这一段还是非常疑惑:作为朝廷一品大员的钦差大臣,也在官场上摸爬滚打了许多年的能臣干吏田文镜,为何在清点库银时,面对30万整银,270万碎银愣是看不出猫腻?他有这么“衰”吗?

换做一般人,面对两堆截然不同的银两形态,心中必然会生疑吧。况且中华老祖宗都有个毛病:都喜欢千篇一律、高度统一,不喜欢杂七杂八、乱糟糟的状态。比如礼仪方面,都求全苛责、力求一致,为的就是让统治阶级看得舒心、看得满意。

可是常常跟着统治者雍正的田文镜居然面对截然不同的两堆官银,毫无反应,原因只能有两点:一是田文镜太木头脑袋,只知道跟人硬刚却不会察言观色、观察细节;另一个原因就是进一步神话邬思道,让观众看得舒心、看得满意。

0 阅读: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