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古人的追求有问题:平天下、做皇帝的终极目标是“万世躺平”?

历史中的科学原理 2024-01-06 11:41:36

人生一世,其实非常短暂,只有几十年,满打满算也就两万多天。如此短暂的人生,对于资质平庸、缺乏平台的人来说完全是绰绰有余、度日余年,但对于有理想有抱负、天资聪颖、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人来说,则是一寸光阴一寸金、十分宝贵。

比如著名的千古一帝秦始皇,一生想做的事太多了。由于天资聪慧、平台又好,年纪轻轻就完成了歼灭六国、天下一统的伟业,接着又各地巡游、移风易俗,在平天下、普及中华文化的道路上可谓是成绩卓然。

可惜就这么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条件极佳的好青年,却熬不过“两万天”的铁律,为此秦始皇遍寻丹药,力求长生不老,好实现他的人生理想。无奈下属不能理解他的苦衷,慑于他的淫威只能弄虚作假,骗他吃了矿石,导致秦始皇49岁就一命呜呼了,让人感叹不已。

跟秦始皇一生雄心却壮志未酬相比,更让人悲痛的是:他如此追求却得不到世人的理解,都觉得秦始皇这样是瞎折腾,害得天下老百姓“苦秦久矣”,纷纷给其盖上“暴君”、“残暴”的头衔,名声就此臭了。

有了秦始皇的前车之鉴,后世皇帝慑于前秦的灭亡经验,都不敢瞎折腾了,追求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万世躺平”。

不论哪一朝,打天下的新皇继位称帝之后,第一想法绝对是如何保证子孙后代万世为君、安享太平。于是整天疑神疑鬼、殚精竭虑,一方面站在自己的角度,不停地制定各种奇葩制度,妄图通过“祖制”来指导子孙、约束权臣;另一方面则对一同打天下的好哥们妄加猜忌,凡是对子孙后代构成威胁的,凡是不老实有反骨的,一概杀无赦。

最典型的当属朱元璋。作为一个草根出身、前半生为独子发愁的皇帝,不经意间做了皇帝,朱元璋本人还是非常意外的,对于想都不敢想的江山竟然近在咫尺,朱元璋完全是一副暴发户的心态。

为此,朱元璋也做起了与前朝开国皇帝一样的白日梦——子孙后代万世为君、万世躺平。不过深知运气大过能力的他很快想到了一个可怕问题:“皇帝轮流做,明日到我家”,自己能从放牛娃一跃成为皇帝,难保其他人不这么想。

想到这里,朱元璋的思维立马跟前朝皇帝出奇一致,首先慑于汉唐这样的王朝大户亡于宦官干政的先例,朱元璋特别在宫门前立了一块大碑:宦官不得干政,妄图震慑后人;其次,对于跟自己一同打天下的好哥们,朱元璋是丝毫的不客气,一把把带血的屠刀伸向了他们,谁牛掰就灭谁……如此,朱元璋就觉得自己的子孙可以万世为君、安享太平了。

毕竟皇帝只有一个,子孙中继承皇位的也就一人,其他的皇子皇孙咋办呢?朱元璋想好了,给他们造个王府,食一万户,好吃好喝地供着,不用他们做任何事,只要不闹事、关键时候接管地方兵权、拱卫朱明江山即可,其他时候躺平玩耍即可,权当猪一样养着。

只想着保子孙后代安享太平、江山亘古不变,至于国家发展、发展技术这些问题跟子孙能不能“万世躺平”这样的高级问题根本就不沾边,也就根本不会去关心。帝国的皇帝尚且如此想法,就更别提普通老百姓了,对于活在帝国底层的平头百姓,一生梦想估计也就是能如蝼蚁偷生即可,其他的什么卫星上天、深潜入海,梦中不会有没有?

皇帝和百姓视野狭小,只想着躺平,那么对于中坚力量的士大夫阶层,他们有思想有文化,眼光能不能高级一点?追求能不能抬升个档次?

从实际情况来看,他们也都是怀揣着躺平理想治学的。比如韩非子为首的法家大佬,他们的终极理想就是制定事无巨细的律法可供执行,然后安排足够多的官吏去监督执行,如此确保老百姓“有法可依”、不会出事,这样就能使得统治者万事安享太平。

对于儒家思想来说也是如此。以孔子为首的儒家大佬无不梦想着制定详尽的礼仪,来让老百姓规规矩矩地照章执行。至于国家治理上,则严格按照“亲疏有别、上下有等”的原则进行,这就是他们想要的文明之邦景象,一万年不动摇。

虽然他们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样的壮志理想,但平天下是过程,一旦达成后则又开始“躺平”:保持等级制度一万年不动摇、保持礼仪规范一万年不动摇。

说来说去,他们无非都是想在“法”和“礼”上躺平,而且一躺就是一万年。

所以说,中华古人的追求存在很大问题:平天下、做皇帝的终极目标都是“万世躺平”,这导致中国封建王朝一直在封闭环境中原地踏步、自我循环,一循环就是2000年。

0 阅读:32
评论列表
  • 2024-02-04 12:46

    不懂古人古文历史,中华古人可不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