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吹不黑,项羽分封诸侯到底有什么失误?

时间如白马过隙 2024-04-28 21:30:45

有人说,项羽搞分封本身就是个错误,因为无论怎么分,也不可能保证绝对的公平公正,必然会有人对项羽离心离德,这就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活,谁分封谁倒霉。

但别忘了,他能怎么办呢?要知道秦朝的灭亡靠的多是诸侯之力,以及自身的作,并不是项羽靠实力平推完成的,而且秦亡得太快,并没有经过多少的优胜劣汰,形成一枝独秀,虽然项羽是其中最大的一股势力,但并没有到碾压众人的地步,不说先入关中的刘邦,即便他上边也还有一个有一定威望、一定实力的楚怀王,这也是他鸿门宴不杀刘邦,却阴杀怀王的原因。

项羽具备了领导诸侯的威望,却没有形成对诸侯生杀予夺的实力。

另外,大周已经搞了快六百年的分封了,秦朝郡县才搞了几十年,即便后来刘邦杀了项羽,有了碾压诸侯的实力,还不是要郡县与分封并行,虽然他也知道分封的危害,但还是迫不得已实行权宜之计,先稳定那些异姓诸侯王,然后再灭了他们。

刘邦都要迫不得已,站在项羽的立场,搞分封是他和范增必然的选择。

所以搞分封并不是项羽败亡的原因,分封不当才是关键。

第一:把自己封在“四战之地”。

项羽封自己就封错了,他太过于恋家了,自己都说:“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耳!”

徐州作为四战之地,根本不适合作为行政中心,防守压力太大了,后来也是被三面夹攻,韩信打完齐国从北边来,刘邦从西面来,英布从南边来。

同时,与关中巴蜀建康这些守住了一个口子,就能护住后方大片腹地的口袋状地形相比,徐州无险可守,根本不适合作为帝王之基。

另外,徐州作为历史上出帝王最多的地方,“九朝帝王徐州籍”,实在是太穷了。

正如玄九尘所说,淮河两岸是我国历史上自然灾害最为频发的地区之一,在频繁的水灾旱灾面前,在官府足额纳粮的逼迫下,活不下去的民众纷纷揭竿而起,自然出身此地的帝王就多了,朱元璋就是一个最大的典型,并且当老朱夺取天下后,虽然将老家凤阳立为中都,却也没让乡亲们脱贫致富,就像《凤阳花鼓》里面的歌词:“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这样一个地方,作为自己的封地,是项羽最大的失误。

第二:将关中分给三降将。

关中作为王霸之地的优越性就不用多说了,四塞之地,沃野千里,士民百万,战车万乘。正如张仪所称颂的那样:“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然而项羽非但没有将其封给自己,反而封给了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个降将。

项羽的本意是想,让他们制衡刘邦,阻其北上,却没有考虑到三秦的百姓对章邯三人带着自家儿郎去打仗却让秦人被坑杀,自己降楚荣华富贵所造成的怨恨,无形中削弱了他们抗击刘邦的力量。

至于他自己,从入咸阳,杀子婴,毁秦宫室开始,就已经失去了三秦的人心,也让他失去了据关中称王的最优解。

第三:让刘邦拥有汉中。

将刘邦封在巴蜀确实是一条妙计。

巴蜀虽然也是天府之国,土地肥沃,但人口稀少、经济落后,更关键的是蜀人无“进取之心”,这也是历史上蜀地多割据势力,却很难出皇帝的原因,封闭的自然条件限制了蜀地势力的发展,安逸的环境造就了蜀人不思进取的心态。

这也是一开始范增给项羽出的计策。但无奈张良走了项伯的后门,请其为刘邦说情,于是项伯“为汉王请汉中地”,项羽便将汉中也给了刘邦。

汉中对于刘邦来说太重要了,没有汉中,困住刘邦的就是秦岭和大巴山两道高山屏障,而得到汉中,就只需克服秦岭一道障碍便可窥视关中,而且占据汉中北上可夺咸阳,西进可取凉州,东可由汉水入襄阳,南则借金牛道、阳平关、剑阁等屏蔽蜀地,妥妥的军事要地。

而后来刘邦正是利用古汉水的河道溯江而上突袭陈仓,才让章邯进退失据,失了关中,如果多了汉中这道屏障,韩信还能明修暗度吗?

所以,可以将刘邦封在巴蜀,但绝不能让其拥有汉中。

第四:分封首鼠两端。

站在项羽的角度,分封其实蛮公平的。

比如战功在楚军中当属第一的英布,被封九江王,都六县,衣锦还乡,地盘第四,仅次于项羽、吴芮、刘邦;参加巨鹿之战的燕人臧荼被封燕王,都蓟县,几乎占据旧燕最富足的西南大部;参加巨鹿之战的齐人田都为齐王,都临淄,也算是荣归故里;怀王派诸路军攻秦,独领南路军的共敖被封临江王,都江陵;还有第一个响应起义的秦吏吴芮受封衡山王,都邾县,虽然原本的势力范围被一分为二,但毕竟是分给了自己的女婿英布,也算合理。

应该说,项羽的分封既考虑到了各诸侯王的籍贯问题,又兼顾了现有侯王的既成事实,还不违背对秦国降将的承诺,实属难得。

但是否公平合理并不是关键,因为没有人会嫌自己的地盘大,百姓多,只会觉得项羽是凭自己的喜好分封。

比如最先挑事,却拿了最大蛋糕的人——臧荼。

臧荼虽然在巨鹿之战时发兵来援,但也只是屯兵观望,并没有参与战事。后来他随项羽入关,一路上与之把酒言欢,最后竟得了个燕王的封号,比他的老主子韩广收获还要丰。

但即便这样,臧茶也不满足,当他回到燕地,直接一不做二不休杀了韩广,不但占了该得的旧燕之地,还把项羽封给韩广辽东王的土地也一起吞并了。

这就是所谓的人心不足、欲壑难填,但也是人之常情。

所以,项羽的分封要么就完全以亲疏而封,要么就完全以实力而封,前者可以使自己人由弱变强,后者则可以保持稳定,维护自己的统治。

但项羽做了什么?就因为项梁因田荣而死,就不封齐地实力最强的田荣,当后者杀死济北王田安,自立为王后,他又感到受到了冒犯,出兵齐地,使刘邦趁机入关中,夺彭城。

彭越也是,就因为曾在刘邦西进过程中曾一起共过事,就被项羽忽略,最终使他先是联合陈馀、田荣反楚,后成为楚汉之争中最著名的游击司令,成为困扰项羽军粮供应问题的最大障碍。

如果你是以个人好恶分封,那就不要将章邯、司马欣、田安这样的“亲近之人”、季布、钟离昧、龙且这样的“铁杆”封得那么次,甚至留在身边不封。

如果你是以实力分封,就不要当别人以下克上时,还死抱着自己“霸王”的名号不放,死要面子活受罪。结果是既弄得天怒人怨,又丢了面子,失了利益。

如果我是项羽,就将刘邦封在中原这四战之地,将自己封在关中(当然前提是没有屠过关中),就近“看管”。另外就是以亲疏关系分封,同时做好后续的预案、规划。

最后就是,要认识到自己不足以压制所有诸侯王,让他们自行“以下克上”,自己只需居中调停就是了,适当时候照顾一下自己人也可以,但前提是量力而行,有时适当放弃一两个“同盟”也是可行的。

次之则是完全以实力分封,对于像陈馀、田荣这样的人,不管他们亲疏如何、功劳多少,就按强者为王,你实力强、占的地盘就多,让强者成为既得利益者,他们自然会维护现有的制度,就像二战后建立联合国一样。

但千万不要首鼠两端,既想让自己人分得好一点,却没有足够的实力去维护,既想强者为尊,胜者为王,又不愿他们挑战自己的权威,最后弄得里外不是人。

大家认为呢?

0 阅读:56
评论列表
  • 2024-04-28 23:22

    项羽最大的失误就是给刘邦机会,干了刘邦其他都不是事

    用户11xxx20 回复:
    历史没有“如果”,项羽给了很多人“机会”,只有刘邦抓住了而已!也就是反对项羽的这么多人里,刘邦成功了,并当上了老大。

时间如白马过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