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女王》之后,电视剧还能拯救TVB吗?

有意思报告 2023-12-22 14:20:39

“这艘船在往下沉,不走陪它一起死。”

这是TVB最近热播剧《新闻女王》里的一句台词。

剧中角色之一的许诗晴一度展现出非凡的职场野心,最终在父亲离世等一系列事件后,选择离开剧中香港第一大新闻机构SNK。她在与同为主播的男友就未来去处的争论中,说出上面那句话。

截自优酷App

虽然她的前提是说公司内斗导致局面混乱,但不免令人想到作为现实中香港第一大台的TVB,或许也有相似的困境。

TVB已经连续亏损好几年了。

最新的2023年中期报告显示,上半年净亏损按年扩大至4.07亿港元,期内收入同比减少14%至15.6亿港元。

虽然依然是香港观众最多的电视频道,观众份额高达80%,但TVB这艘经历了五十多年风雨的“老船”,能否止住败势,重新扬帆似乎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新闻女王》,新鲜又熟悉的港味

《新闻女王》之前,我们似乎已经很久没有被TVB剧集抓住了。

年轻人对TVB老剧一知半解,很多70后80后观众的认知也依然停留在90年代黄金期,甚至耳熟能详的台词也逃不过那几句“你饿不饿,我下碗面给你吃”“一家人最重要的就是整整齐齐了”“做人嘛,最重要的就是开心啦!”

号称自古不产“傻白甜”的TVB,这次终于又靠“新闻女王”回到了大众视野。

开播没多久,《新闻女王》就开始频频贡献各种金句。

“狗咬人的世界都接受不了,人咬狗的世界不适合你,找个男人嫁了吧。”

“职场里有1/3的人在做事,有1/3的人在偷懒,还有1/3的人在阻碍别人做事。”

“老爸没的选,老公自己选的,还选个这么废的!”

网友们一边津津乐道于女王们一心搞事业,女主角文慧心“Man姐”甚至从来不留男人到晚上11点以后,另一边又不禁感叹,这群人也太爱上班了吧!剧中人物晓薇即使在妹妹意外去世、自己精神崩溃之际,还想着不能耽误第二天上班。

当然,SNK也有一位决不内耗的摄影师大哥说出了不少打工人的心里话,“我管你什么天职,我是来求职的。收多少钱,就做多少事,我怎么会便宜公司。”

角色丰满,节奏紧凑,剧情刺激,让《新闻女王》从豆瓣开分7.9分,一度升至8.2分,如今差不多定格在7.8分,累计9万人“看过”,连续四周登上“华语口碑剧集榜”。根据优酷官方12月10日的成绩盘点,《新闻女王》开播前预约量破百万,是优酷港剧史上TOP1,站内热度更是长期霸榜。

截自豆瓣App

以上,都是近年来港剧少有的成绩。

产业评论人张书乐表示,《新闻女王》基本算是TVB台庆剧的正常发挥,但更加具有“试验性”,其在实力演员的出色演绎下,重视剧情上的演绎和反转,一定程度上改变了TVB的拖沓、狗血的风格,更加符合国内观众的欣赏习惯,这次爆火并不算偶然。

更有意思的是,《新闻女王》以公司内斗为核心,明面展示职场中的派系斗争和山头文化,被直指影射TVB,成为网友眼中的“我吐槽我自己”。

五十多岁的TVB,或许在劫难逃

2017年TVB50周年庆时,被尊称为“阿姐”的汪明荃在颁奖典礼现场直言不讳,希望“薪水加多点、休息时间多一点、关心多一点,山头文化少一点”。

对于扎根香港多年并常年保持垄断优势的TVB来说,培育出“山头文化”确实不算是什么新鲜事。TVB的历史兴衰,几乎可以视作香港电视史与文化变迁的缩影。

上世纪八十年代,TVB靠着家族剧、武侠剧等强势内容,开始长期对亚视形成碾压之势。

TVB建立起了制度化、流程化、细节化的工业体系,招揽了全港优秀人才,更借助无线艺员培训班、“香港小姐”选美等成了至今影响深远的“造星工厂”。前者培养出如汪明荃、陈玉莲、翁美玲、周海媚等天后,周星驰、梁朝伟、梁家辉、刘德华等天王;而赵雅芝、张曼玉、李嘉欣、蔡少芬、袁咏仪等知名女星,包括《新闻女王》中的佘诗曼及后辈高海宁、何依婷,则都是港姐出身。

但就像年轻一辈港星的影响力越发有限,时代车轮滚滚向前,TVB也不再能够傲立潮头。

外界最明显的感受就是,TVB的人才外流越来越严重,内容越来越重复,制作越来越粗糙。就连《新闻女王》,也有内地网友评价称,当初TVB剧集给人带来的是“精英感”,如今却不免显出“扮精英”的感觉。

除了电视工业的整体败退,TVB的衰落更多被归因于内容制作水平的下降以及长期垄断地位下的缺乏创新、全面老化。所谓的压榨员工或“山头文化”,不过是这艘老船多年行驶积攒下的沉疴中的一部分。

财务数据的表现或许更加直观而残忍。

TVB不仅越赚越少,甚至开始了连年亏损。2016年,此前勉强还算平稳的TVB净利润锐减超过六成,只有5亿元港币。到了2018年,净利润开始为负。

那一年,广东某市电视台主播刘康(化名)在TVB旗下翡翠台做培训和交流。他清楚地记得,在设备陈旧的导播室,导播大姐常常坐在位置上织毛衣,“广告很少,几部剧播来播去,导播的工作量就少很多。”

今年已经是TVB亏损的第六个年头。截至2023年6月30日,五年半的时间里,TVB累计亏损约26.36亿港币。

截自Wind金融终端App

2021年,华人文化集团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TVB 董事局非执行董事黎瑞刚接受采访时直言,除了一些外因,TVB其实是度过了方向战略上“迷失的十年”,再不纠正和改革,可能就是“生死存亡的问题”。

就像《新闻女王》里“Man姐”心心念念希望通过改革让原本依靠明星主播的SNK转变为“内容为王”的电视台一样,这几年,TVB的改革步伐也在加快。

降本增效依然是一个好办法。

继2018年裁撤TVB周刊等部门共150人后,2019年TVB再度裁员350人,并宣布加快在内地尤其是在粤港澳大湾区的业务发展。

今年3月,TVB宣布集团主席及非执行董事许涛正式调任为行政主席,负责领导及监督公司的管理及发展。不久,许涛就发布公开信,宣布遣散5%员工,并将按规定给予合理补偿。从财报来看,今年上半年员工共减少255名,比例相当于6.6%。

除了裁员、加强与内地的合作,TVB也在尽力弥补多年来人才流失造成的优质内容匮乏问题。

2021年1月,TVB任命曾志伟为副总经理、王祖蓝为首席创意官,接管综艺及资讯娱乐节目。很快,曾志伟升任总经理,力推更多的内容改革措施。不少所谓的“离巢艺人”,也正在相继回归。

《新闻女王》总监制锺澍佳、女主角佘诗曼,正是TVB的回流人才。

就在《新闻女王》热播期间,TVB再度发布一条最新的业务调整公告。11月27日,TVB董事局宣布将对公司业务进行多项重大调整,包括重组电视广播和电子商贸业务,合计削减逾300人,相当于6月底雇员总数3599名的8%。

前者是调整原有的TVB旗下五大频道为四个,新组建的TVB+将着力打造年轻化内容,吸引更多受众,总节目制作时长的减少预计在2024年节省1亿港元的内容成本。

电子商贸业务调整则是,将现有的“士多”并入“邻住买”平台,开拓奢侈品、餐饮券等产品类型,并与内地电商业务进行更加紧密的融合。这项合并,也将为公司每年节省5000万-6000万港元的固定成本。

目前邻住买已经开始有奢侈品直播,截自邻住买App(2023年12月19日)

不过正如许涛在有关此次业务调整的公开信中提到的,随着防疫措施的解除,TVB的业务改革有所突破,但“翻身的过程”还不能停下来。

直播带货会是TVB的救命稻草吗?

《新闻女王》之前,TVB被人记起来是因为加入了国内的直播带货大潮中。

2022年,TVB在抖音开设TVB识货(港式甄选)、TVB识货(香港严选)、TVB识货(美味甄选)三个账号试水,但直到今年3月7日的TVB首秀,TVB带货的名头才彻底打响。

“我们的海味铺要开张了,记得过来捧场。”作为当年的《溏心风暴》海味铺经营者“得得地”扮演者,“视帝”陈豪从直播预告起就玩起了“回忆杀”。

这场淘宝首秀累计观看人数超320万,累计观看人次超485万,淘宝账号“TVB识货”涨粉10.7万,全场销售额突破2350万元。

源自网络

这种将经典场景和角色带入直播卖货中的“港剧式直播”成为TVB的“杀手锏”,3月30日的第二场“冲上云霄”主题直播,更是收获了7320万元的成交额,累计观看690万人次。

低迷了好几年的TVB股价连续多日上涨,创下了历史最大涨幅。以至于让很多人觉得,直播电商大概要成为TVB的救命稻草了。

截自Wind金融终端App

其实,TVB很早就开始涉足电商业务。

依托于2017年组建的线上社交媒体平台“大台网”(big big channel),2018年7月,TVB开启“Big Big Shop”网购业务,借助TVB黄金时段节目来推荐广告客户的赞助产品,由此赚取客户的佣金。

这项业务基本可以视为是升级版电视购物,数年间为TVB带来的业务收入也非常有限,分部收入占比只有1%左右。

在去年上市的香港本土电商平台“友和集团”的招股书里,根据其描述的8家主要市场参与者背景,显然并不包括TVB。2022年9月,Big Big Shop已正式停业。

不过,TVB在2021年8月收购拥有士多及邻住买平台的士多集团,终于让TVB的电商业务有了起色。

2021年TVB年报中“大台网及电子商贸业务”分部变更为“电子商贸业务”,分部的收入占比也升至8%。2022年,TVB电子商贸收入增加6.25亿港币至8.63亿。

2023年上半年,线下消费的复苏让电商业务收入同比减少41%,但随着业务和成本调整,TVB预计在年内实现月度营运收支平衡,淘宝直播也将带来更多收入。

TVB甚至将今年的香港小姐决赛和56周年台庆“万千星辉贺台庆”也搬进了淘宝,后者还因延续多年的视觉风格在如今网友眼里已经有了乡土气息,被戏称为“都市丽人回村过年”。

TVB与淘宝达成了重要合作意向,预计会创造千万级港币的收益。但就目前来看,电商业务对于TVB而言,显然仍是一个很小的收入来源。

张书乐表示,TVB电商目前的模式仍然不具备真正的护城河,不管是在本土还是在淘宝搞“剧场版”,都没有形成自己的产业链,要想凭借内容优势做出更大的规模并非易事。

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同样认为,目前来看,TVB在淘宝直播的主动权更多掌握在淘宝手中,港星主播在带货方面也并未显示出特别突出的个人能力,TVB直播带货的未来未见得是一片坦途。

不过TVB本身也比较保守,预计最近的电商业务调整“将在未来3-5年为邻住买带来显著的独立GMV增长”。

事实上,TVB这条老船最有力的“帆”恐怕仍旧是自己的优质内容。

从财报来看,内容生产与发行依旧是TVB的核心优势与主要收入来源。具体到中国内地业务,大部分收入也还是来自剧集内容。

早在2013年,TVB就与当时风头正劲的优酷土豆集团达成战略合作。今年3月,TVB与优酷再度签署协议,在未来两年内为其提供价值7亿人民币的电视剧内容。8月,TVB和腾讯视频也达成了合作协议,在联合制作和授权方面拓展港剧内容。

客观来说,要想在内容上对内地市场形成更大的冲击,《新闻女王》显然还不够好。但就目前来看,该剧是以香港本土创作为主、辐射内地市场的一次成功尝试。

对比今年的另一部TVB台庆剧《香港人在北京》,内容瞄准文化融合,却因现实性不足导致口碑极差,豆瓣评分仅有5.6分。要知道,该剧与《新闻女王》的总监制为同一人。

张书乐指出,在于内地建立更好的合作关系的同时,TVB更好的创作路径或许是回到香港原生的创作环境中,通过更扎实稳健的内容表现出当代香港的风格,才能跳出“情怀”,吸引新一代观众,“就像韩剧、美剧,即使存在文化差异,也并不影响内容本身的吸引力。”

就像“新闻女王”Man姐一直想做的那样,内容才是一家电视台的立身之本。

作者:梁婷婷

编辑:田纳西

值班编辑:礼物

0 阅读: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