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妾室,她在饭桌前站了24年,儿子科举及第后丈夫说:坐下吃吧

小鹿雨中听史 2024-01-23 10:48:45

在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里,大家听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宠妾灭妻”,尤其是盛家的宠妾林噙霜,她一个妾室凭着主君的宠爱在深宅大院里肆意搅弄风云,更是看的人气愤不已。

但在古代,妾室是万万不可能爬到正妻头上的。

要知道,古代家族中,正妻都是经三书六礼后明媒正娶进家的,而妾室就和奴仆一样,是可以随意买卖的,就连法律都是偏向正妻的,所以古代的女子如果沦为妾室是非常悲惨的。

比如晚清一个大臣家里的小妾,进门24年,每逢吃饭她都是立于旁边侍奉,直到她的儿子科举及第,才被丈夫允许坐下吃饭。她是谁?她的结局又如何呢?

在古代,女子以小妾的身份嫁人后,就等于和娘家断绝了关系,她叫什么不再重要,反正也入不了家谱,夫家称呼她也只留一个姓氏,这个小妾也是如此,她的真实姓名无可考究,只知道大家都称她李夫人。

李夫人最初是晚清大臣谭钟麟家的丫鬟,从小便被买进谭家伺候谭母,也因此经常会碰见来给谭母请安的谭钟麟。外加她相貌美丽,一来二去,就被谭钟麟看中纳为了小妾。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她在谭家的身份地位会有所提高,谭钟麟虽然宠爱她,但却并没有给她开特权。作为小妾的她除了比普通的奴婢尊贵些,依然改不了伺候人的命运。

嫁到谭家之前她只需要伺候谭母,如今嫁人了,还需要伺候谭钟麟和其夫人。

古代家族中,正妻在家中是既主君之后有着绝对话语权的人,她可以直接决定家中的奴仆甚至小妾的去留,所以,李夫人在伺候谭夫人的时候非常小心谨慎,生怕对方一个不高兴就把自己给发卖了。

只是,天底下有几个女人能和别人共享自己的丈夫。李夫人虽然谨小慎微,但毕竟是个受宠的妾室,在谭夫人眼里,她就是眼中钉肉中刺,对她怎么可能会有好脸色。

外加谭钟麟并不关心后宅之事,所以李夫人嫁给他之后在谭家生活的并不好过,嫁给谭钟麟没多久,李夫人就怀孕了,那时家族虽重视子嗣,可她是个妾室,就算生下孩子也是庶出,旧社会十分看中血统,所以她怀孕后除了不用伺候人之外,生活品质并没有特别大的改变。

除非她怀的是儿子,这样孩子出生之后她在家里的地位才能有所提高。所以,怀孕期间,李夫人每天求神拜佛,祈祷上天能赐给自己一个男孩来改变自己的命运。那么,她的希望会成真吗?

1880年1月25日,十月怀胎的李夫人终于到了生产时,结果那天谭钟麟刚好歇在了谭夫人的房里,所以李夫人分娩之时他还尚在睡梦中,还在梦中与晚清大臣何凌汉畅谈。

等到他梦醒,才知道李夫人已然生产,还生的是男孩,这让他不禁联想到那个梦境,他觉得这个儿子以后肯定会和何凌汉一样有出息,所以,他虽为孩子取名谭延闿,但字却沿用了何凌汉的字“祖安”。

随后,李夫人母凭子贵,再也不用像以前一样干下人的粗活了,但还是得伺候谭钟麟和谭夫人。这样看来,古代的妾室确实很惨,怎么上位都改变不了伺候人的命运。

不过,李夫人对这些并没有怨言,因为她现在还有了一项新的任务,那就是好好抚养儿子,只要能将儿子培养成才,她才能彻底摆脱这悲催的命运。

说起谭延闿,大家都知道他是赫赫有名的“维新四公子”之一,殊不知他能有这般成就都离不开他的生母李夫人的教导。

谭延闿幼年的时候,常有人叫他“小老三”,原因是他是妾室生的儿子,大家这么叫他多有嘲笑之意。有一次,谭延闿又被同龄的小孩这么称呼了,回家之后他便闷闷不乐,还将这件事情告诉了李夫人。

本来他是因为委屈想寻求母亲的安慰,却没想到李夫人一听到这个称呼,立马控制不住的落了泪。

她一边哭一边将谭延闿抱到怀里,说道:“孩子,你一定要好好读书,等到你们弟兄几个出人头地,娘这么多年的苦才算没白受。”

谭延闿当时虽不明白母亲嘴里说的“苦”是什么,可看着母亲落泪,他很是心疼,所以,他便将李夫人让其好好读书的事情牢记在了心里。

从这之后,他比其他兄弟更刻苦,学习也比其他人进步飞快,别人12到15岁才学的八股文,他11岁就开始学习,这番与众不同也被谭钟麟看在眼里,他将这些都归于李夫人的教导,对她也更加宠爱。

1904年,24岁的谭延闿参加了晚清的最后一次科举考试,一举考中会元,并在同年的殿试中考中了进士,位于二等第三十五名。

这个消息让谭家举家都非常欢喜,尤其是谭钟麟,当天便命仆人大摆筵席庆贺。

按照往常,哪怕是这种场合李夫人也是需要陪侍在饭桌旁伺候的,可那天谭钟麟心中欢喜,他觉得儿子能有今天的成就都是李夫人教育的好,随即便对其说道:“坐下吃吧!”

这让李夫人激动不已,毕竟自她嫁给谭钟麟24年来,从来没有过这种待遇。而谭延闿回家后看到母亲坐在饭桌前吃饭也非常开心,随后便特意坐到李夫人身旁一起用餐。

从这之后,李夫人在谭家的地位也涨了不少,哪怕后来谭钟麟去世,有着谭延闿的庇护,她在谭家的日子也好过了不少。

谭延闿娶妻之后,他的妻子方榕卿对李夫人也十分孝顺。官场忙碌,他常年不在家,如果不是方榕卿照应,李夫人的晚年也不能如此顺遂的度过。

1916年,李夫人病重,当时刚当上湘督的谭延闿得知这一消息后,不顾众人劝阻,义无反顾地赶回了家。可惜,他来晚了一步,李夫人没来得及见他最后一面便去世了。

可还不待他悲痛,新的问题又来了。那就是李夫人是谭家的妾室,按照族规,灵柩是不能从正门抬出的,可谭延闿觉得母亲一辈子受了诸多委屈,他不希望临了还要被世人低看,所以坚持要从正门发丧。

这一想法和族内的规矩相悖,很多人自然是不同意,就在族内耆老出面阻拦之时,他直接躺到了李夫人的棺椁上,喊道:“我谭延闿已死,抬我出殡。”

这下众人再没什么可说的,只能由着仆人将李夫人的棺椁从正门抬出去。

此事之后,谭延闿对于这种一夫多妻的婚姻制度更加厌恶,便发誓绝不纳妾。他说到做到,后来他的妻子方榕卿去世后很多年,他也始终孑然一人,全心全意的将自己与发妻的一子三女带大。

而让谭延闿态度如此坚定的原因,一是不想辜负与发妻的情分,二是他从小见识了母亲身为妾室在夫家的不容易,他不希望别的女子步母亲的后尘。

不过,李夫人虽然一生没有属于自己的人权很是悲凉,但好在她生了一个孝顺有能力的儿子,在她晚年为她争回了应有的尊严,也算是得偿所愿,不虚此生了。

5 阅读:1636

小鹿雨中听史

简介:读史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