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位退休军人,每月退休金1万元,但却喜欢上了捡垃圾的生活

老刘的回忆录 2024-04-13 22:49:44

在2022年4月,我人生中长达21年的军旅生涯落下帷幕。

每月有一万出头的退休金,在很多朋友眼中,我这样的资历退休后,本应是安逸生活的起点。

然而,退休后的生活了一段时间才明白,内心的空虚和不安却如影随形。

刚退休那会儿,曾经在部队中雷厉风行的我,站在街头,面对着一个全新的生活阶段,却发现自己像是失去了指南针的航船,不知道何去何从。

我也曾试图用旅行给心灵带来一些平静和温暖。然而,山川湖海的美似乎触手可及,但内心的空洞却始终无法被美景填满。

摒弃了旅行之后,我走进老年大学。在那里,我笔下的字迹依旧刚劲有力,却失去了部队里挥斥方遒的豪情。

或许是步入晚年,对生老病死这些产生了更多的惶恐。我对退休后的生活显得有些不安,夜里我经常一个人反问自己:“这些,真的是我想要的退休生活吗?”。

我想了很久,最后才明白我需要的不仅仅是一种消遣,而是一种能够让我感到自己依旧被需要,依旧有价值的生活方式。

于是,我果断做了个选择,加入了小区的义工活动。选择与垃圾为伍,趁着身体能跑能动时,继续做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不是浑浑噩噩地度过这最后的老年时光。

这项工作,虽然脏、虽然累,却让我感到了一种踏实的成就感。在这里,我找到了一种与社会连接的方式,一种虽小却真实存在的价值体现。

其实,在这之前,我试图通过成为一名保安来延续自己的职业生涯,但现实却以年龄为由,将我拒之门外。

“监控室的工作,似乎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老伴的话让我陷入了沉思,但最终,我还是放弃了坐在办公室里看监控的安逸工作。毅然选择了垃圾分类义工这个退休之后的职业。

因为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岗位上,让我找到了久违的自我价值。尽管了解我的人都很诧异我的选择,但我自己觉得“生活的意义并不总是来自于外界的认可,有时候,它就隐藏在这些日常的小事中。”

一开始我觉得垃圾工的工作非常简单,我会很快上手,干了几天才清楚,这份工作不仅考验体力,而且也还是很有挑战性。

虽然我表面上说不在乎别人的眼光和不解。但在刚开始工作时,难免还是存在一些不适应,因此我在捡拾废品时总是戴着帽子和口罩,生怕被人认出。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开始放下那些无谓的自尊,坦然面对这份工作。我甚至开始向路人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因为到后来,我越来越意识到“即使是最平凡的工作,也能够成为改变世界的起点。”

平时,我在义工活动的基础上,也会常在周边小区的垃圾桶里翻找废品。时间久了我会觉得,这项工作,虽然在世俗的眼光中或许不够体面,但却让人感到了一种实实在在的成就。

我似乎感受到这份工作的乐趣,甚至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方法。“易拉罐、塑料瓶,这些在常人眼中不起眼的物品,在我的手中焕发了新的生机。”

我计算着,如果能够将这些废品有效地回收利用,那么对于环境保护将是多么巨大的贡献。

然而,这样的工作并不总是一帆风顺。最好的时候,我一天的收入能达到200元,但这样的好日子并不是每天都有。

但不管钱多钱少,至少这份工作让我感受到了久违的价值感。

正当我开始享受这份工作带来的乐趣时,远在加拿大的儿子得知了我的情况。

他电话那头用毫无商量的语气,反复询问我真的要做这份工作吗?

他的坚决反对,让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选择。他的话语中充满了担忧和不解和颜面扫地的窘迫。

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真的如儿子所言,是在与那些真正需要这份工作谋生的朋友们“抢生意”?

我真的应该放弃这份工作,安享晚年吗?这些问题,有好几个晚上几乎让我夜不能寐。

我知道,儿子的担忧虽然大部分出于维护面子,但是也存在一些道理。可我更渴望找到一种能够让自己感到有价值,能够让自己充实的方式。

我更加深入地思考我们社会对于老年人的期待和偏见。“大家总是认为,老年人应该享受退休生活,应该安享晚年。”但却忽视了老年人对于工作和活动的渴望,忽视了他们对于社会参与的需求。

我觉得老年人也有追求自我价值和意义的权利,也有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面对儿子强硬的态度,为了让他安心,我不得不妥协,去探索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幸亏身边的朋友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建议,他们的经验和见解如同明灯,指引着前行的方向。

同时,我关注的目光开始投向那些社会边缘的群体。“那些挣扎在生活边缘的人们,他们的故事激起了深层的共鸣。”思考着,能否通过自己的行动,为他们带去一些改变,为社会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后来,我才逐渐领悟到,生活的价值不在于个人的收获,而在于我们能够给予他人的帮助和支持。

0 阅读:5

老刘的回忆录

简介:40年货车司机生涯,跑遍大江南北,见识各地风土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