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在头,卖了被子置牛;冬在尾,冻死鬼”,今年冬至在头还是尾

小古的星座故事 2022-09-29 17:48:34
导语:“冬在头,卖了被子去买牛;冬在尾,天寒地坼冬死鬼”,今年冬至是在头还是在尾?古人是非常重视冬至节气的,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在《后汉书》中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晨而后省事”。意思是说,在汉代的时候,冬至这天无论是朝廷官员,还是边城守官或是过往商贩以及平民百姓,这一天都是要放假休息的。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测定的节气,这个时候太阳的直射点在到达南回归线时,就开始往北回来了。古人通过冬至来测定一年的长度,一个冬至到下一个冬至就是一年。在古书中说:“节有其端,冬至是也。立节之端而时候见。”,这里的“时”指的是四时,就是四季。候指的是物候。意思是说,冬至是二十四节气的开端,接下来便有了四季和物候。冬至对应干支历的月份是子月,是中国阳历月的第一个月,对应十二消息卦是复卦。是由上面五根阴爻和下面一根阳爻组成,代表者太阳的一阳来复。

冬至日被确立后,古人就可以在一个冬至日到下一个冬至日之间安排播种、耕耘、收获和冬藏。按古人的经验,冬至这天的天气情况不仅能够预示冬天的冷暖,还能左右来年庄稼的收成。分享一句民间过去的农谚,是这么说的“冬在头,卖了被子去买牛;冬在尾,天寒地坼冬死鬼”,啥意思呢?一、怎么判断冬在“头”还是在“尾”?通过上面讲的内容来看,里面的“冬”指的可不是冬天,而是指“冬至”节气。冬至虽然是白天最短,晚上最长的一天,却不是最冷的一天,最冷要到三九和四九了。虽然不是最冷的一天,但是离最冷已经不远了,老话说“冬至逢壬数九”,就是说“数九”是从冬至后的第一个“壬日”开始的。所谓的壬日就是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中的第九位带有“壬”的日子,像壬申、壬午、壬辰、壬寅、壬子和壬戌都是“壬日”。由于是十天干中,所以,十天一循环,相邻的两个壬日相差10天。

另外,这里说的月头和月尾指的是农历月份而不是公历。所谓的月头就是在一个月里的前十天,尾就是一个月里的后十天。过了冬至后的第一个“壬日”就开始数九,也就是说冷天来得早晚和冬至交节的早晚有关系。“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一个“九”是九天,到了三九和四九是最冷的,也就是说,如果冬至在一个月的前十天里交节,冷空气提前,反而后面几个月就不冷了。春天不冷,作物提前返青,农忙开始了,有了“冬在头,卖了被子去买牛”的说法。如果,冬至在一个月的后十天交节,当年的冬天冷的时间比较长。所以有了“冬在尾,天寒地坼冬死鬼”的说法。当然,这种说法是一种夸张的说法,是想表达当年冬天是个冷冬!二、今年冬至交节是时间是在月头还是月尾呢?今年的冬至交节时间是公历2022年12月22日5点48分1秒,农历壬寅年十一月二十九号。很明显,今年是在月尾了,按古人总结经验,冬天会冷的时间长一些。类似的农谚还有,“冬在头,卖了被子置牛;冬在尾,冻死鬼”,意思是一样的。当然,二十四节气是在黄河流域测定的,农谚也大多出至黄河流域,由于每个地区气候条件有差异,总结的农谚也是不同的。例如,南方一些地区的农谚说“冬在头,冻死牛;冬在中,单衣过冬;冬在尾,倒春寒”。关于根据冬至日这天判断冬天寒冷情况的农谚还有“冬至冷,春节暖;冬至暖,春节冷”,“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冬至晴,正月雨;冬至雨,正月晴。”等等。

写到最后:冬天寒冷对于庄稼来说还是有好处的,反而是不冷,就要担心来年的病虫害了。冬天寒冷能够冻死一部分地下的虫卵和病菌,不冷反而有利于病虫害越冬滋生。并且,冬天不冷会使冬小麦年前出现旺长,抗冻能力下降,影响最终产量。另外,冬天雪多,有利于越冬作物安全越冬,来年很少会发生春旱的情况,民间有“润雪兆丰年”的说法。总之,该冷就冷才能有好的年景,您认为在理吗?全文完,都看到这了,麻烦您帮忙转发一下,帮助更多的农民朋友,谢谢您了!感谢阅读。
0 阅读:54

小古的星座故事

简介:每日定时更新,喜欢的记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