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门非遗:杨柳青风筝制作技艺传承不衰,用风筝传播非遗文化之美

龙腾津沽 2024-05-15 22:46:18

风筝在中国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而且在清明、端午放风筝已经成为节日里的习俗。当绘制着吉祥如意图案的风筝放飞蓝天,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随之升腾。天津是我国四大风筝产地之一,制作风筝的匠人众多。其中,杨柳青风筝制作技艺因其扎制方法坚持传统,且绘以杨柳青木版年画的图案,而受到人们青睐。作为西青区的非遗项目,该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王建新致力于杨柳青风筝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发展,让这个非遗项目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

从最初的传递信息,到后来寄托对逝去亲人的哀思,或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祝福,“放风筝”在中国人的记忆深处总会留下一幅幅美好的画面。而扎制风筝却是个看似简单实则考验手艺的功夫活儿。王建新介绍,杨柳青风筝的取材以杨柳青木版年画的内容为主,类型有软翅、硬翅、平板、立体、纸制、绢制等,面积大的约两平方米,微型的只有卷烟盒大小。

今年60岁的王建新,做了一辈子风筝,对风筝制作技艺的热爱依然不减。在王建新家中,各式各样的风筝挂满了墙头,有蝴蝶风筝、蜻蜓风筝、金鱼风筝、燕子风筝、龙凤风筝、美猴王风筝等数百件作品。这些风筝选材广,题材新,造型之精美令人惊艳。除了是这项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王建新还是天津市风筝运动协会副主席、西青区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他积极组织喜爱风筝运动的人们一起放风筝、参加国内外的风筝大赛等交流活动。

(据5月15日今晚报 记者 刘桂芳)

0 阅读:0

龙腾津沽

简介:复合型资深媒体人,重视原创和内容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