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3000年来割据政权与行政区划演变史:从百濮之国到南诏、大理

生远评军事 2023-01-15 08:43:03

云南从先秦至清代3000余年以来的割据政权与行政区划演变史:梁州—百濮之国—哀牢国—滇国—益州—南中地区—宁州—濮部国—南宁州与南宁都督府—益州都督府、剑南道与剑南节度使—南诏国—大长和国—大义宁国—大理国—云南行省。

1.梁州(前21世纪—前11世纪?),作为“禹贡九州”中的梁州地区存在了至少10个世纪,从夏初绵延至商末。梁州只是一个大致的地理范围,疆域为秦岭以南、巫山与雪峰山以东、南海以北以及青藏高原以西的地区,面积十分庞大,是“禹贡九州”中疆域最大的州。此时的云南尚为梁州的一小部,处于原始部落时代,尚未产生阶级分化、部落聚居地面积较小,文明发展水平尚处于起步阶段。

《禹贡九州图》中梁州的位置:西南方

2.百濮之国(前11世纪?—前3世纪?),作为周朝时期的“百濮之国”存在了至少8个世纪,从西周初年绵延至战国末期。“百濮之国”是众多“百濮”部落的笼统称呼,“百”是极多之意,疆域位于今四川南部以及云贵高原地区,云南此时亦是“百濮之国”的范围。此时的云南文明进程加快,已产生阶级分化,出现了部落首领以及较大部落聚居地。

百濮与百越是周朝时南方的主要部族

3.哀牢国(前5世纪初—69年),作为一个独立主权国家存在至少469年,从战国初期绵延至东汉初年。初代国君不详,东汉汉明帝永平十二年(69年)由哀牢王柳貌率举国内附,东汉王朝遂于此设立永昌郡(将益州郡原六县划分出来归属其管辖),哀牢王仍存并统率其旧部(类似于后世唐朝的羁縻制度)。哀牢国是一个联盟国家,由至少78个部落联盟组成,推举哀牢王所在的部落首领统率所有部族。哀牢国归顺时有户数5.4万、人口57万人,疆域大部位于今云南省西部地区。

哀牢国是当时西汉时期西南边陲大国

4.滇国(前278—前109年),作为一个独立主权国家存在169年,从战国末期绵延至西汉中期。它是由楚国大将庄蹻所建立,西汉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武帝派使者至滇国,滇国不战而降,西汉王朝于此设立益州郡,滇王仍存并统率其旧部。但此后的滇国音讯全无,史书上对它的记载至此中断。滇国户数、人口不详,疆域大部位于今云南省东部地区。

西汉前期的滇国介于哀牢、夜郎两国之间

5.益州(前106—220年),西汉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设置,作为汉朝的益州地区存在了326年时间。益州在汉朝数百年的时间里设置了如下十数个郡:蜀郡、犍为郡、朱提郡、越巂郡、牂柯郡、建宁郡、永昌郡、汉中郡、广汉郡、梓潼郡、巴郡、巴西郡、巴东郡、益州郡等。其中益州郡(前109年—?)、永昌郡(69—?)、越巂郡(前111—?)等三郡疆域主要位于云南地区,其中益州郡在东、永昌郡在西。东边的益州郡曾长期与永昌郡的前身哀牢国并存,哀牢国举国内附后方才成为益州郡的姊妹郡。

东汉疆域图之益州位置,与古梁州重叠

益州郡县:永昌、越巂、益州郡位于今云南

6.南中地区(225—270年),蜀汉后主建兴三年(225年)由诸葛亮南征孟获成功后于南中地区调整设置,作为蜀汉南部地区的统称绵延至西晋初年,共45年时间。南中地区共有七个郡,分别为:牂柯、越嶲、朱提、建宁、永昌、云南以及兴古郡,是为“南中七郡”。今云南大部就归属“南中地区”一部分,且首次在官方文献资料出现了“云南”这一行政区划的称呼,历史意义重大。

南中地区:云南郡,第一次出现云南二字。

三国时期,今云贵高原被称为南中地区

7.宁州(270—554年),西晋晋武帝泰始六年(270年)始置宁州,宁州发展历史共有三个阶段,从西晋初年绵延至梁朝末年,存在时间共272年。第一阶段为西晋初年(270—282年),共12年,后被废,短暂并入益州;第二阶段为西晋末期至东晋初年(302—333年),西晋晋惠帝永宁二年(302年)复立宁州,后被蜀地成汉政权的李雄所短暂吞并,并曾短暂的分宁州为交州,以霍彪、爨琛为刺史,后爨琛败霍彪一家独大;第三阶段为东晋初年至梁朝末期(339—554年),东晋咸康五年(339年)爨琛携宁州归顺东晋,东晋以及宋齐梁等一系列王朝名义上对宁州拥有管辖权,但实际上从此南中汉族豪强爨氏统治云南地区长达四百年,梁元帝萧怿承圣三年(554年)没于群蛮,南朝失去了对云南地区的仅有的名义管辖权。

东晋至南朝时期的宁州:位于今云贵高原

西晋时期21州:宁州位于最西南一隅

东晋时期的宁州:曾与前秦疆域接壤

成汉占领时期的宁州:为其一半疆域

8.濮部国(梁末至唐初),濮部国大约是梁朝末年趁梁朝内乱独立出来的,在隋朝以及唐朝初期贞观年间尚处于独立地位,后不见于记载,存在时间为约80—100年。濮部国位于今云南省西部地区,与之对应的是北周、隋唐时期的南宁州、南宁都督府以及益州都督府、剑南道等。

陈朝时期的濮部国:不足今云南的1/4

隋朝时期的濮部国:比今云南面积还大

唐朝时期的濮部国:即将被六诏所取代

9.南宁州与南宁都督府(北周初年至隋末),北周于梁朝末年趁侯景之乱与梁朝内斗攻取了梁朝西部大片疆域,其中就包括宁州,北周于此置南宁州,后被废,隋朝复置,更设南宁都督府管辖之,前后存在时间少于70年。南宁州与南宁都督府位于今云南省东部地区,西部为濮人的濮部国。

北周时期的南宁州,于此同时还有西宁州

10.益州都督府、剑南道与剑南节度使(618—750年),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设置益州总管府,后改为益州都督府,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又设置“唐十道”,剑南道为其一,后唐玄宗又于开元七年(719年)设置“剑南节度使”,剑南道与剑南节度使时期具体管辖云南地区事物的是军事机构戎州都督府,这便是唐朝前期云南地区行政规划的大致经历。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蒙舍诏人皮罗阁兼并洱海附近六诏成为南诏国,至此不断兼并扩张领土,终于于天宝九年(750年)占领云南全境,云南自此以后的100余年均归属南诏国管辖。

唐朝十道之剑南道

天宝十节度使之剑南节度使

11.南诏国(738—902年),南诏国成立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开国君主为蒙舍诏人皮罗阁,末代君主为舜化贞,共13位国王,存在时间为164年,其中南诏国尽有云南全境的历史为152年。南诏国反复臣服于吐蕃与唐朝两方,却与唐朝陆续进行了长达一百多年的战争,成为吐蕃灭亡后唐朝的另一重大边患。唐昭宗天复二年、南诏中兴五年(902年),南诏宰相郑买嗣杀南诏末代君王舜化贞及南诏全部宗室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大长和,定都羊苴咩城,至此南诏灭亡,云南进入大长和时代。南诏国疆域面积约75万平方公里,亡国时人口约100万。

南诏国:夹在吐蕃与唐朝之间的小国

12.大长和国(902—928年),大长和国成立于唐昭宗天复二年(902年),开国皇帝郑买嗣,共有3位皇帝,存在时间为26年,尽有云南全境。除开国皇帝外,大长和国皇帝还有其子郑仁旻与其孙郑隆亶,至其孙郑隆亶时为东川节度使杨干贞所专权,立清平官赵善政为帝,遂亡国(只是此时国号未变,仍为大长和,至次年方才改国号)。大长和国疆域面积为66.8万平方公里,人口应少于南诏亡国时的100万人。

大长和国前期形势图:唐朝四分五裂

大长和国中期形势图:割据政权减少

大长和国后期形势图:后唐一家独大

13.大义宁国(929—937年),后唐明宗天成三年(928年),东川节度使杨干贞灭大长和国成立大义宁国,一年后被其弟杨诏所废,后者也成为大义宁国末代君王,共有2位皇帝,存在时间为8年,尽有云南全境。后晋高祖天福二年(937年),后晋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联合洱海地区37个部落联合起来灭亡了大义宁国,建立大理国,云南遂进入大理国时代。大义宁国疆域与人口应与大长和国相近。

大义宁国:存在仅八年的五代割据小国

14.大理国(937—1253年),后晋高祖天福二年(937年),后晋通海节度使段思平灭大义宁国建立大理国成为开国君主,后一直向宋朝称臣直至灭亡。大理国共有22位国王,不包括篡位的宰相高升泰,存在时间为316年(与宋朝国祚相近)。大理国历史发展时期可分为宰相高升泰篡位之前的“前理”与驾崩之后的“后理”,大理国后为北方的大蒙古国所灭,蒙古人于此设置云南行省负责管辖云南地区,不久蒙古大汗蒙哥任命末代大理国王段兴智及其后裔为大理世袭总管,至此,云南地区的割据历史基本上从此终结(吴三桂短暂的割据历史是例外),它在元明清三代一直是中央王朝的云南行省,从未改变。当然,从此刻开始,云南地区也从边陲异域逐渐变成了人文荟萃的华夏汉地,该地的文明化进程加快,与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往来日益密切,乃至成为与东南亚、南亚以及青藏高原经济交往(如茶马古道)的一个重要通道,经济地位日益突出。

大理国初期形势图:五代末宋初的割据场面

大理国中前期形势图:宋辽西夏三足鼎立

大理国中后期形势图:宋金西夏三足鼎立

大理国末期形势图:南宋蒙古双雄并峙

15.云南行省(1253—1911年),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忽必烈成立云南行省,选派赛典赤·赡思丁为“云南行中书省平章政事”,他是云南行省第一位最高地方官,云南行省共存在658年时间。云南行省在元明清三代分别有四个不同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元朝的云南行省官平章政事与蒙元皇室成员、大理段氏总管三者共治云南的时期(1276—1382年),共94年时间;第二个阶段是明太祖洪武十五年(1382年)讨平云南梁王割据势力以后沐英沐氏家族辅佐云南行省官(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共同治理云南的时期(1382—1659年),共277年时间;第三个阶段则是吴三桂于清世祖顺治十六年(1659年)攻取云南以后就藩此地直至“三藩之乱”被平定之前的藩王割据时期(1659—1681年),共22年时间;第四个阶段则是“三藩之乱”被平定后清王朝于此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后的流官与土司共同治理云南地区的时期(1681—1911年),共230时间。最终,在清末帝宣统三年(1911年)10月30日中国同盟会成员通过发动昆明重九起义组建了云南军政府后,封建王朝的云南行省结束,共和制度的云南行省建立起来了!

元朝的云南行省:延伸至东南亚内陆

明朝的云南行省:初具现代云南疆界

清初的云南行省:三桂封地三藩老巢

清末的云南行省:为汉地十八省之一

0 阅读:68

生远评军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