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慧能故事:“不回来,就是回来了”

槽点点 2023-12-13 13:39:09

志诚匍匐在地,向六祖顶礼。

他激动万分,说话都有些磕巴了:“弟、弟子,跟、跟随神秀大师参、参禅整整九年,始终不、不能契入禅机。来到曹溪,听了六祖您教法,顿时领悟了本心。弟子深知生死事大,大师慈悲,请再详细给我开示佛法。”

慧能总是根据学僧的根基,巧妙点化,从而使他以最快捷的途径契入枢要。所以,他想先摸清志诚的具体情况。他说:

“佛法,无非是戒、定、慧三学。神秀大师,是怎样让你们修持戒、定、慧的呢?”

“神秀师父说‘诸恶莫作’叫做‘戒’,‘众善奉行’名为‘慧’,‘自净其意’则是‘定’。”

这种传统的教法,早在慧能的预料中,他脸上隐隐约约泛起了一缕百味俱足的神秘微笑。

志诚敏锐地察觉到,六祖脸上那缕神秘莫测的微笑有着非同寻常的含义。他机敏地问道:“不知六祖您是用什么方法来教导弟子的?”

慧能说:“我若说有什么特别的方法可以教给大家,那是在欺骗你。因为,法无定法。”

“我只不过是根据每个人的根器灵活施教,用相应的方法解除他心灵上的束缚罢了。这种随机应变的方法本无名称,只是借用一个’三昧’的假名。你师父所说的戒、定、慧,与我的理解很是不同。”

志诚不解:“佛教的戒定慧,应该只有一种,怎么会有差别呢?”

慧能解释说:“你师父说的戒定慧,接引的是大乘根性的人;我所说的戒定慧,则是接引最上乘人的。每个人的领悟不同,因此见地就有了快慢之分。”

“我讲的教法,从来不离开人的自性,若是离开自性讲说佛法,不过是空洞的说教,并不能从中得到实际利益。你要知道,一切万法都是从自性生起妙用的,这才是真正的戒定慧教义。”

慧能用柔和的嗓音,轻轻吟唱道:

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

心地无乱自性定,不增不减自金刚,

身去身来本三昧。

志诚听着偈语,如同沐浴春风,宛若醍醐灌顶,恰似甘露滋润,心中一片灵动的空明……那是在一个什么地方呢?

六祖的声音戛然而止。突然之间,志诚心头豁然一亮,多年的困惑为之顿消。

他,大彻大悟了!

志诚激动得语不成声:“我明白啦,我终于明白啦!真是曹溪一席话,胜过当阳数十年!”

从方丈出来之后,志诚面向北方跪了下来,对着灿烂的星空喃喃说道:“师父,弟子辜负了您的期望,我要留在六祖身边,留在曹溪,不再归去了。您能理解吗……”

远在数千里之外的荆州当阳玉泉寺,此时神秀大师忽然感到一阵心悸。他若有所思,问站在左边的影隐:“志诚离开已有几个月了吧?”

影隐算了一下回答:“是呀,已经三个月了。大师,他究竟去哪儿了,为什么还不回来?”

神秀大师摇摇头,长叹一声:“唉——不回来,就是回来了。”

“大师,我不懂您在说什么。”

神秀大师仍就说道:“他,人虽然没回来,但不回来的原因却回来了。看来,我数十年的修为,还是令人汗颜啊!我也老朽了……”

影隐一脸迷惑:“大师,今天您的话,我怎么一句也听不懂?”

“那就说个你能听得懂的:去吧,你也去岭南曹溪吧。去了之后,你也就能像志诚那样,一跃而跳过龙门,化做一飞冲天的神龙……”

神秀大师感到满心苍凉,本来,志诚是自己的特使,却被慧能“顿悟成佛”的禅法所吸引、所感化,心甘情愿地投诚了。他活像一条去试探龙门高度的小鲤鱼,谁知跃上龙门之后,便化为飞龙,一去不回头。

志诚一去不归,让神秀大师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慧能的禅法的确比自己高明。在他的鼓励下,又有几名弟子投奔了岭南曹溪。

心量像整个太空一样无边无际,是开悟禅师的特征之一。因为他们没有烦恼阴云笼罩心窍,没有“爱则取之,憎则舍之”的分别,所以三祖僧璨说,禅者的心“量同太虚,无欠无余”。

但是,神秀大师的这种禅者所独有的“泯灭取舍,心空无我,世界大同”的情怀,是一些名利客无法想象的。

他的这番好意,反而使得他门下的一些弟子感到十分惶惑。尤其是影隐他们几个曾经追杀过慧能的人,更是惶惶不可终日。他们认为,如果任慧能的势力继续这样迅猛扩展下去,他们将死无葬身之地!

于是,在影隐的暗中策划下,他们悄悄聚在一起密谋,商量着怎样消除慧能在禅林日益扩大的影响。

其中有一个人感叹说:“据说,岭南常年瘴气弥漫,怎么就毒不死那个樵夫呢?”

“对,对!只要慧能一命呜呼,他的门徒自然就树倒猢狲散了。”影隐说。

是啊,只要慧能这杆大旗一倒,什么曹溪家风,什么顿悟法门,就会统统烟消云散,见鬼去了!

于是,影隐他们找到了一个人,一个头脑简单专爱打抱不平的壮士,张行昌。

侠客张行昌,是江西人士,从小喜好舞枪弄棒,练就了一身硬功夫,三五个大汉休想近身。他仗义行侠,凌强扶弱,在长江沿岸很有名气。

他是一个雷霆万钧、壮怀激烈的男子汉,也是一个大孝子。这不,为了祈求母亲疾病痊愈,他专程来到玉泉寺拜山进香。

影隐将张行昌带到寮房,编造了许多慧能的故事,说慧能是利用妖法迷惑了弘忍大师,骗取了他的信任,盗取袈裟之后连夜逃走,在岭南藏匿了16年……

他们绘声绘色的哭诉,激起了张行昌除邪扶正的侠义之气,他怒火中烧,拍案而起,一口答应他们,前去岭南行刺慧能。

临走,他们给了张行昌十两银子,让他给母亲请医看病。张行昌被感动得不知说啥是好,便马不停蹄,日夜兼程,翻过江西与广东交界的大庾岭,直奔韶州曹溪……

1 阅读: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