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福明那篇文章,掀起滔天巨浪,汪东兴:砍旗之作

围讯资讯 2023-04-09 16:06:28

今年1月2日,南京大学教授胡福明因病逝世,享年88岁。

胡福明的溘然长逝,引发了成千上万的人在朋友圈中哀悼——他之所以被今天的世人缅怀,并不仅仅是因为他作为南京大学教授的身份,而是他在1978年写下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胡福明)

胡福明的这篇文章,为日后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奠定了基调。时任中央组织部部长的胡耀邦,在看到胡福明的这篇文章时,对其大加赞叹,颇有预见性地说道:“这篇文章注定将名载史册!”

然而,彼时的人也对胡福明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比如汪东兴直言“这篇文章是在砍红旗”,而华国锋的态度是:“对待理论问题,需要格外慎重。”

(汪东兴)

那么,这篇文章究竟历经怎样的坎坷,最终得以公诸于世,它对中国后续四十年的历史,究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如果您对这个故事感兴趣,还请一键三连,点个关注,您的支持就是我们为您讲述的最大动力!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因病逝世,享年83岁。亿万中国人民在身陷巨大悲痛的同时,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迷茫:身为舵手的历史伟人离开了华夏这艘巨船后,中国的命运究竟将何去何从?

或许是出自对毛主席深切的缅怀,1978年2月,“两报一刊”同时发表了一篇名为《学好文章抓好纲》的文章,作者在文章中写到:“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这篇文章在发表后,立刻引发了人们的强烈反响,是为“两个凡是”的口号。

(邓小平、华国锋等人合影)

然而,“两个凡是”的口号虽然在当时盛极一时,却也引起了不少有识之士的忧虑。因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开创者,马克思曾经提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而毛主席也曾经在他的《实践论》中做出了贴切的比喻:“如果你想知道梨子是什么滋味,就要先尝尝梨子的味道。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为此,在1978年3月,有人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为《标准只有一个》,这篇文章驳斥了《学好文章抓好纲》的“两个凡是”观点,认为“两个凡是”有着唯心主义的倾向,从而打响了1978年关于“真理问题标准大讨论”的第一枪。然而非常遗憾的是,由于当时的大多数读者认为这终究是一篇学术性的文章,因此并没有对其予以过多的关注。

(罗瑞卿)

然而,曾任新中国公安部部长,保卫毛主席安全的罗瑞卿发现了这篇文章的价值和意义。罗瑞卿激动地对时任《解放军报》社长华楠说道:“这篇文章虽然短,但是提出了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那就是什么是真理?马克思主义,毛主席思想,虽然是真理,但是理论不能自己证明自己,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实际上,罗瑞卿并不是意识到这篇价值文章所在的唯一一人。我们故事的主人公:南京大学哲学系的教授胡福明,也意识到了《标准只有一个》是一块文中璞玉。胡福明出生于1935年,1955年就读于北京大学新闻专业,1956年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研究班学习。经历过特殊历史年代风雨波折的他,深知重新确立真理标准的重要性。

(胡福明)

因此,他决定撰写一篇文章,准备更明确地阐述《标准只有一个》的核心观点,这便是日后引起轩然大波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978年5月11日,胡福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被刊登在了《光明日报》头版上。在这篇文章发表之前,胡福明的大作不胫而走,传到了胡耀邦的手中。胡耀邦看后,对此大加称赞,惊叹道:“这篇文章必然将名垂史册!”

(胡耀邦)

然而,由于《光明日报》的报纸定位本身是一家以知识分子为主要读者的报纸,报刊上以理论学术居多,因此胡福明的这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仅仅是在知识分子圈内引发了一定的反响。前《光明日报》总编辑杨西光,十分珍惜胡福明的才华,于是决定动用自己的人脉,来让胡福明的这篇文章能够得到更多报纸的转载。

杨西光出生于1915年,1936年加入我党,从事地下工作,曾积极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复旦大学党委书记,兼任副校长。因为其在革命战争时期立下过赫赫战功,加上在复旦任职桃李遍天下,所以杨西光在知识分子圈内享有非常崇高的声望。起初,《光明日报》的工作人员联系《人民日报》等报纸要转载这篇文章时,本遭到了拒绝,但是在听说了“杨西光”的名字后,立即表示同意转载。

没过多久,胡福明的这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被刊登在了新华社、《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各大通讯社和报刊上,这让汪东兴、华国锋一时间都感到十分奇怪——为什么国内的各大报刊,会在同一时间转载和刊登这篇报纸。

百忙之中的汪东兴,抽出时间阅读完了胡福明的这篇报纸后,十分不高兴地说道:“这篇文章是在砍红旗。”而华国锋则对这篇文章的态度相对较为温和,只是说道:“理论问题是党的根基,对待应该慎重。”

(汪东兴)

与此同时,注意到这篇文章的还有《人民日报》的第二任编辑,中国当时新闻工作的带头人:吴冷西,吴冷西在看到成百上千的报纸不约而同地转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时,也感到十分奇怪,在看过这篇文章后,吴冷西怒气冲冲地拨通了《人民日报》总编辑部的电话,对时任总编胡绩伟说道:

“是谁准许你们刊登的这篇文章?这篇文章是在砍红旗,你们不知道吗?”

电话另一端的吴冷西,怒气冲冲地表达着自己的观点,而胡绩伟则沉着冷静地将吴冷西的讲话大概内容记录了下来——胡绩伟知道,因为吴冷西是“毛办”人员,因此对关于毛主席思想的文章会格外敏感。随后,胡绩伟将吴冷西训话的小纸条传阅给了总编辑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对他们说道:“看来,吴冷西是冲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这篇文章来的。”

随后,有人立刻将吴冷西的这通电话告诉了《光明日报》的总编辑杨西光,对他说道:“你捅了篓子,要不赶紧道个歉,刊登两篇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观点不同的文章,好避避风头。”

(杨西光)

但是,杨西光的态度却十分坚决:“随便他(吴冷西)怎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这篇文章是不会有错的!”

令吴冷西意想不到的是,自己本想要反对《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的标准》的那通电话,后来竟然弄巧成拙,让所有人都知道吴冷西因为这篇文章在《人民日报》社那里大发了一通脾气,从而提升了文章的知名度。中国现代著名哲学理论家吴江调侃道: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很多内容都是老生常谈,但让吴冷西这么一闹,反而显得这文章与众不同了。”

(吴冷西)

没过多久,党组织便就《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召开了会议,出席这次会议的汪东兴非常严肃地说道:

“这篇文章,是在砍红旗,被这么多报纸刊登,首先宣传部就应该承担责任。一篇文章,能刊登在我们的报纸上,是要通过中央同意的,这篇文章能刊登,究竟是让哪个中央同意过?”

而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十分欣赏的胡耀邦,在会上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说道:“面对理论问题要勇敢,毕竟历史的车轮是滚滚向前的,群众要讨论,这谁也挡不住嘛。”

此时,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热潮。然而,面对着全国各大报纸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国新闻刊物中有着尤其重要影响的《红旗》刊物却始终保持着沉默,而谭政林则打破了《红旗》“不参与”“不介入”的平静。

1978年12月26日,谭政林撰写了一篇纪念毛主席诞辰85周年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谭政林除了表达对毛主席的深切缅怀之外,还在文章中表达了自己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的支持。谭政林说道:“依我看,这篇文章写得很好嘛。”

然而,《红旗》刊物的编辑人员在接收到谭政林的文章后,却迟迟不敢发表,说是《红旗》怕“丢了红旗”。谭政林打趣地说道:“就一篇文章而已,发了既不会开党籍,也不会住牛棚,谁要是找你们辩论,让他来找我!”

(谭政林)

谭政林的这篇文章,几经辗转到了华国锋的手中,华国锋在看过后,同意发表。就这样,《红旗》刊物也加入到了“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中。

1978年12月底,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正式召开,彼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理论观点,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支持,而华国锋的表态也为这次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画上了一个句号,华国锋在会议上说道:“两个凡是这句话讲得过于绝对了,是不妥的。”

(华国锋)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闭幕式上,我党正式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自此中国的历史进入到了崭新的阶段。而胡福明的这篇文章,被认为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胡福明还获得了“改革先锋”的荣誉称号。

面对着他人的赞誉,胡福明总是谦虚地说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点我们哲学系的老师,还有许多知识分子都明白这个道理,只是我在一个关键的历史节点,把他写了出来。真正提出这一伟大理论的,还是马克思和毛主席。”

(胡福明)

2023年初,胡福明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他笔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注定将名垂青史,成为中国人民永恒的精神财富和文学瑰宝!

声明: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联系删除。

46 阅读:10907
评论列表
  • 2023-04-09 22:24

    胡福明的文章就像小岗村一样,最终会回到历史的垃圾堆里,不值一文。

    木公 回复: 用户96xxx29
    我支持他的观点。我也支持你顶,让更多的人看看
    用户96xxx29 回复:
    一定要顶你到一楼,让大家看到你是在用什么说说话
  • FKBZ 117
    2023-04-10 13:32

    胡福明就是个溜勾子的货。

    用户38xxx86 回复:
    感觉你应该合适
  • 2023-04-10 06:23

    还是华主席胸怀宽广

  • 2023-04-09 21:23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 2023-04-10 07:54

    路遥知马力 日久见人心!

  • 2023-04-11 12:51

    历史和人民才是检验真理的金标准!

  • 2023-04-10 09:52

    现在看来实践确实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非常正确。

    木公 回复:
    王光美老人后来怎么说的呢,!????
    死便埋我 回复:
    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2023-04-10 07:56

    做人要深明事理,做事应善始善终!

  • 2023-04-10 13:28

    真理是检验实践的唯一标准

  • 2023-04-29 20:41

    人民群众心里最明白,他就是一个时代代言人,不值得赞扬!!!!

  • 2023-04-12 19:47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凌天一笑 回复:
    正确,看看现在全社会公民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怎样?
    玩游戏 回复: 凌天一笑
    思想觉悟和道德是奔钱去的。
  • 2023-04-18 13:36

    华国锋的忠厚民主为全面改革开放奠定基础

  • 2023-04-14 20:10

    一个有智慧的民族应该分的清 真理与实践 谁是检验谁的标准

  • 2023-04-20 14:48

    应该是时间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 2023-04-29 11:03

    汪老看得深远!

  • 非常 22
    2023-04-24 14:35

    但凡用到“唯一”二字,就已经是在排除其他思想,不再是科学而是唯心!科学的方法就是允许探讨,允许有不同声音,才能促进进步,没有永恒的“真理”,只有相对正确。

    tb720280_11 回复:
    你的话已经产生悖论了 你如果认为你说的对的那是不是唯一 如果不是唯一那你的话就不正确了 你的话不正确 那说明还是有唯一的
  • 2023-04-11 09:30

    胡老千古

    红塔山 回复:
    你在挨球吃锤子
  • 2023-04-14 15:54

    一篇好文章,为啥阴阳怪气的评论那么多,真是历史的漏网之鱼,哲学的渣渣

  • 2023-05-03 22:20

    历史也将证明,伟大与渺小!小丑们跳得再高也终究是小丑!

  • 2023-04-21 22:52

    广大老百姓认可的事才符合事物的标准!

  • wuge 11
    2023-05-03 22:26

    语句有问题,动摇了中国人坚定的信仰!

  • 2023-05-04 22:22

    如果只是短期效益,不能长期行之有效,那么这样的实践就是没有理论根据的摸索尝试,只能局部试验,不能大面积推广,否则就是拍脑门行为,害人害己!

  • 2023-04-29 16:35

    无非是一种思想的表现和反映,只不过客观存在两种思想。

  • 2023-05-06 13:05

    把真理绝对论和相对论混为一团,别有居心而己。

  • 2023-05-06 17:57

    比如说1+1=2就是绝对真理。过一万年还是对的。逗比的胡汗衫们你倒是用实践来检验一下啊? 胡吹大法螺谁都可以来忽悠一下子。放一个最简单的栗子出来,就跑不动了。鄙视。彻底的鄙视。

  • 2023-04-10 09:50

    👍🏻👍🏻👍🏻

  • 2023-04-29 10:12

    一个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民族应该拎得清

  • 2023-05-06 22:33

    即是真理,还需实践检验吗?

  • 2023-05-07 23:10

    1+1=2.难道说错了吗?

  • 7777 2
    2023-04-21 20:42

    中国不缺丿(

  • 2023-04-30 14:02

    实践的时间检验路线

围讯资讯

简介:传递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