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通讯兵在荒漠遇狼群,激战两天两夜,只留下布满牙印的步枪

木苏君 2023-02-22 14:59:03

西部战区某部通讯兵王木顺,临危受命将电台送到昆仑山口的钻井队,以方便工人与外界联络。王木顺行至塔里木盆地一带,误闯荒漠迷路,被狼群包围,人与狼激战两天两夜,最后被发现时,现场只留下一把布满牙印的步枪。

1958年,大批钻井工人来到昆仑山口,从事石油勘探钻井工作,以此解决建设的能源需求。

昆仑山脉位于青海和西藏交界处,附近塔里木盆地的平均海拔就有1800米,气候环境恶劣,山顶常年有积雪覆盖,风沙扬尘天气更是屡见不鲜。

环境问题可以克服,但是那里的工人无法与外界联络,不仅耽误工期,生活物资也得不到及时供应。那么远的距离,跑一趟实属不易,还有可能发生意外。

西部战区8523部队接到任务,给塔里木盆地的钻井队运送电台,时间紧迫,必须要在一个星期以内完成。

从部队到塔里木盆地钻井队的距离大约800公里,整条线路大多是简易公路,还要经过人烟稀少的荒漠。根据当时的条件,只能骑马运送电台,任务十分艰巨。

部队排长接到任务以后,就开始犯难了,不知道派谁过去。本来打算自己去送,但是部队来了一批新兵,训练任务繁重,根本脱不开身。

就在排长犯难找不到人时,王木顺主动应战,愿意去塔里木盆地跑一趟,将电台送到钻井队。

王木顺是陕西人,参军已经有五年多的时间,在部队里是一名通讯兵,负责部队通讯设备的维护,以保证信息畅通。

王木顺毛遂自荐,排长自然高兴,也相信他的实力。虽然王木顺是一名通讯兵,人到中年,但身体素质过硬,就连部队的年轻小伙跟他摔跤,也没有赢过。

由于路线复杂,中途容易迷路,出发之前,排长特意将路线画在一块布上,让王木顺带在身上,时不时可以拿出来看看,以防走错方向。

为了保证路上的安全,排长给他申请了一把步枪和十发子弹,如果在路上遇到野生动物袭击,就可以用步枪保命。

收拾好行李,准备路上要吃的干粮,王木顺将电台背在身上,便骑着快马出发。第一天还算顺利,路比较好走,很快就到了叶城。

即将进入塔里木盆地,此时已经人困马乏,再往前的话,也支撑不了多久。里面的环境恶劣,资源有限,王木顺打算先找个地方休息,睡一个晚上,让马吃饱休息,第二天再赶路。

所处的地方实在偏僻,王木顺走了很久,也没有见到一个村庄,本来想去老乡家借宿,看来愿望要落空。

就在他沮丧之时,却看到远处有一间木房子,里面还亮着灯,看来有人居住。王木顺拍打着马匹,加快速度往木房子的方向跑去。

敲门之后,有一位六十多岁的大爷开门,王木顺说出自己的请求,大爷赶紧让他进屋,烤火暖身子。

攀谈之后才得知,大爷是附近的护林员,叶城与塔里木盆地种了树木,防止沙漠沙化扩大,但环境实在太差,种下的树经常会死掉,于是大爷就负责巡逻,发现无法存活的树林及时更换。

由于防护林离家太远,大爷就在荒郊野外建了一间木房子,把吃的穿的拿过来,便在这里住下。

晚上吃的是炖土豆,还有玉米面馒头,这顿晚餐虽然普通,但王木顺吃得特别香。吃饱以后,饥饿感和寒冷顿时消失,身体状态很快恢复。

给马喂了干草,王木顺便躺在床上休息,聊天时大爷得知他要去钻井队的位置,便提醒他最好绕路。

那条路线时常发生狼患,有牧民饲养的羚羊被野狼拖走,损失惨重。后来有人组织进山打狼也一无所获,那些狼实在太狡猾,有人进山就躲进洞里,趁人不备就出来祸害畜禽。

王木顺仔细考虑了一下,如果绕路走,要多走三分之一的路程,可能要晚两天到达目的地。排长已经立下军令状,一个星期内完成任务,如果自己绕路的话,耽误时间恐怕难以完成,排长脸上无光。

想着自己身上有枪,武装到了牙齿,就算遇到狼也敌不过子弹的威力,王木顺还是决定还是按照原来的路线前进。

天亮之后,拜别林场大爷,王木顺骑着马,拿出排长给他的地图,往钻井队的方向赶去。

按照原计划,还有三天时间就可以到达钻井队,但是后面的路越来越难走,王木顺加快速度,但是把马给累得够呛。

早上天气还挺好的,可没多久就变天,刮起了大风,周围黄沙飞扬,连眼睛都难以挣开。塔里木盆地的天气真是难以捉摸,为了赶时间,王木顺顶着黄沙,只能坚持前行。

也不知道走了多久,马已经坚持不住,站在原地打转就是不走。没有办法,王木顺只好牵着马,来到山坡下面躲避。

半个小时过去,天空终于放晴,风也停了下来,王木顺跳上马继续前行。就在这时,他才意识到严重的问题,不知道从哪个方向前进。

于是从口袋里拿出地图,站在山坡上观望,发现自己所处的位置,已经偏离路线,看来刚才风沙太大,走错了方向。

越是着急越容易出错,在荒漠迷路,王木顺感到焦头烂额,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关键要赶时间,得尽快回到正确的路线。

王木顺调整方向,骑上马原路返回,走出没多远,马的速度放慢下来,还用后腿踢打着地面。

由于赶时间,王木顺没有在意,只是挥舞着手中的皮鞭,可没跑多久,马又停下还发出叫声。

王木顺跳下马,这不看不打紧,一看吓一跳,好家伙,一只野狼正追着马在咬,看上去身形较小,只有狗那么大,显然还未成年。

狼什么时候在后面追赶,王木顺全然不知,看来这只狼崽的胆挺大,已经将马的后腿咬出一条血口,还渗出了血迹。

狼崽不会构成太大的威胁,王木顺拿起步枪,并没有开枪,只是向后方挥舞着,欲将狼崽赶跑。

几个回合下来,野狼无奈跑开,王木顺便加快速度赶路。也许是食物的诱惑太大,野狼根本就没放弃对猎物的追逐,没多久又跑了上来。

野狼没有意识到危险,竟然对步枪毫无畏惧,看来母狼并没有教会它辨别猎物的实力,一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样子,完全没有把王木顺放在眼里。

野狼老是来纠缠,看来得彻底解决才行,王木顺把子弹装进弹匣,瞄准野狼进行射击。这时野狼才意识到危险,转身就往远方跑去,但他并没有打算放过野狼,马上扣动扳机,子弹就像离弦之箭向野狼射去。

一声枪响打破荒漠的宁静,地面的黄沙也被激起,由于野狼在跑动,子弹稍有偏离,击中前腿。

但野狼要活命,忍着疼痛逃命狂奔。王木顺不假思索,随后再补一枪,野狼应声倒地再也没有起来。

马的腿已经被狼咬伤,王木顺把自己的衣服撕下来,将马的伤口包扎好,收拾好随身物品和电台,继续赶路。

走了一会,王木顺回头看看那只死去的野狼,尸体竟然不在原地。他记得当时确定野狼已经断气,才停止射击,现在不见尸体,他只是猜测被别的动物叼走了,也就没有多想。

天色已经暗下来,还在荒漠中迷路,马受伤走得不快,王木顺走到石缝下面,准备就在这里对付一晚,让人和马好好休息。

又渴又饿,王木顺拴好马匹,去周围捡回一些柴火,点燃之后烧点开水,再吃点干粮,补充体力。

荒漠中的夜晚,实在太冷,王木顺把携带的衣服全部穿上,也冻得瑟瑟发抖,只能蜷缩着身体,蹲在火堆旁打盹。

过于劳累,王木顺很快便睡去,不知睡了多久,突然从梦中惊醒,原来火堆早已熄灭,自己被冻醒。

王木顺起身,两条腿发麻怎么都用不上力,只能坐在地上,用手捶打几下才恢复。没有柴火,下半夜怎么熬得过去,王木顺扛上步枪,拿着手电筒再去捡柴。

荒漠之中没有太多植物,干柴也不好找,王木顺摸黑走了半里路,也没捡到多少。正准备换个地方,却发现不远处的岔路有绿光在闪动,再走近一些,王木顺顿时感到后背发凉,这些绿光不是别的东西,而是狼群。

直到这个时候,王木顺才明白,自己打死的那只狼崽,被母狼叼走了。而母狼一直在暗中跟踪自己,确定目标的位置后,领着狼群前来报复。

前面一团黑影根本看不清,估测大约有十多只狼,对着天空发出凄厉的嚎叫。王木顺的额头已经冒出冷汗,抱着柴火就往石缝的方向跑去。

狼群已经跟了上来,王木顺将木柴点燃,又以最快的速度将马匹牵到火堆旁,以免受到狼群的攻击。

迫于火光的震慑,狼群并没有马上采取行动,而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将王木顺团团围住。

这个时候,王木顺也不敢轻易射击,主要出于两方面的考虑。

第一,之前对付狼崽,已经用了两颗子弹,现在只剩下八颗子弹,而眼前却有十五只野狼,哪怕子弹百发百中,也不能全部消灭狼群。

第二,马已经受伤,在狼群的包围下逃跑不太可能,根本就跑不过狼的速度,得想办法驱散狼群,趁机寻找机会逃跑才可以。

下半夜,王木顺一直在观察狼群,根本没有合眼,那匹马似乎感受到了危机,扬着头发出“咴咴”的声音。

就这样惶恐地过了一个晚上,总算安然无事,但火堆很快就会熄灭,狼群势必要发起攻击。天色渐亮,王木顺已经做好准备,用步枪向狼群射击,打倒几只狼,吓跑它们,再趁机逃跑。

王木顺准备好马匹,收拾好物品,找到合适的位置架好步枪。前面的几只狼已经跃跃欲试,就等着火堆熄灭扑过去,大饱口福,为死去的狼崽报仇。

再这样耗下去,迟早被狼吃掉,王木顺已经规划好逃跑的路线,心中有底,端起步枪就朝狼群集中的方向扫射,尽可能多打几只狼。

枪声响起,狼群一阵躁动,地面的黄沙高高扬起,打了五颗子弹,有三只狼当声毙命,其余的狼也纷纷散开。

趁着这个机会,王木顺背起行囊,跳上马背就往远方狂奔,跑了一段距离,慌乱之中背上的电台掉了下来。

王木顺勒住缰绳,让马停下来,自己又回去捡。一去一来,还没来得及上马,狼群又追了上来。

真的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子弹并没有对狼群造成多大的威胁,转眼间又卷土重来,荒漠之中瞬间弥漫着死亡的气息。

逃跑计划失败,王木顺顿时感到绝望,步枪只剩下三颗子弹,还怎么和狼群拼。王木顺返回到原来的石缝躲避,只能走一步看一步,见机行事。

狼群要反扑,王木顺就开枪自卫,保证暂时的安全。就这样与狼群激战两天两夜,王木顺的身体多处被狼咬伤,只剩下最后一颗子弹。

打完最后一颗子弹,狼群并没有散开,在远处恶狠狠地盯着王木顺。

已经奄奄一息的王木顺,意识到自己斗不过狼群,只能放弃反抗。用尽全身的力气,拿出纸和笔,将自己在荒漠中遇到狼群的经历写了下来,放进背包的夹层里,他不想死得不明不白。

他在纸上写道:“我在荒漠中遇到了狼群,都不知道两天两夜是怎么过来的,我感到绝望和恐惧,但这些并不能帮到我什么…”

不知过了多久,有驮队从那里经过,才发现王木顺已经遇难。现场除了一堆白骨,还有一把布满牙印的步枪,在场人员无不感到惋惜。整理遗物时,从背包里翻出王木顺的证件和绝笔信,才揭开他在荒漠之中的生死之谜。

28 阅读:10647
评论列表
  • 君阅 17
    2023-02-22 21:44

    请问小编那个年代有西部战区吗?一个人骑一匹马走三天三夜的无人区?还有野生动物,一个人吃的喝的加上电台枪等,在和平时期执行任务可能吗?这故事不好听。

  • 2023-02-22 20:57

    子弹太吝啬导致丧命![得瑟]

    人生几何 回复:
    10发子弹好不容易申请下来的[流鼻涕]
    阴雨连绵 回复:
    想不通执行这样任务竟然只带10发子弹,另外,作为通讯兵,为什么不用带的电台呼救呢
  • 2023-02-22 21:32

    那时候就有西部战区了吗?作者瞎编乱造的

    用户11xxx82 回复:
    起码的刺刀都没有
  • 2023-02-23 03:56

    这故事编的不靠谱

  • 2023-02-22 23:03

    应该是小说,我还读过一篇开卡车遇到狼群的

  • 2023-02-22 21:46

    弹尽粮绝

  • 2023-02-22 22:42

    我们先不去讨论可不可能,小编只是以现在的区域划分概念来叙述当时的故事。但是反映出排长和这位通讯员对危险估计不足,主观地盲目冒进,最后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任务还是没有按时完成。子弹多带一点或者听从一下老乡的建议也好啊,干嘛要这样冒险呢?这对我们每个人都有启示,做人做事不谨小慎微悔之晚矣!

  • zngg 3
    2023-02-23 07:04

    还是通讯兵不会用电台联系后方支援,死的可惜了。

  • 2023-02-22 23:48

    故事会

  • 2023-02-23 03:03

    狼不错了,还给了你时间写小说

  • 2023-02-23 00:11

    可惜。

  • 2023-02-22 22:49

    通讯兵都是整个连队行动的,最少一个班级别人。。。。。。

  • 2023-02-23 04:10

    才给十发子弹,这个排长付全责

  • 2023-02-22 23:16

    没有文化真可帕

  • 2023-02-23 02:52

    申请十发子弹太抠门了

  • 2023-02-23 04:48

    怎么才10个子弹,250

  • 2023-02-23 06:35

    我怎么感觉狼是送来的食物。?干死两只,其他的还敢?

  • 2023-02-23 02:49

    至少应该派3个人组成运送团队;至少应该每人配50发子弹。

  • 2023-02-23 07:22

    没看到带刺刀

木苏君

简介:世界那么大,带你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