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一杯的落幕,照出下沉的网红

风生 2024-04-16 12:19:32

一个小学生丢作业的故事,引发全民讨论,最后又以“造假”收尾。

“近日,网红@Thurman猫一杯_在互联网发布道歉,其为吸粉引流,人为策划、编造的“在法国巴黎拾到小学生秦朗丢失的作业本”视频曾引发互联网热议。”

这确实是一个很棒的社会观察片段,但假如把时间线放置在视频发布时;

或许没人想过这么一个“像段子的故事”竟能如此火爆。

真亦假时假亦真,没规律的爆火节奏可能才是它能“爆”的真谛。

其实,用无味的内容换取流量的现状,也在投射整个网红圈的现状。

急急急

前阵子,还有件关于“造假”的网红事件可以拿来说一说;

一位体育生博主“柴有用”,发布自己和食堂阿姨的对话视频:阿姨被他一顿饭能吃一斤米饭的饭量震惊到了。

随后为了解释,说自己吃得多是因为每天消耗得也多,一天能走20W步。

这是第一次被热议的时间点,这个日行20w步也遭到很多网友质疑。

随后为了圆自己的“口误”,他选择自证视频,走了17个小时,身体虚脱流鼻血。

这是事件的第二次被热议,有人被他敢于自证吸粉,有人谴责质疑者,有人继续怀疑。

一位马拉松博主对其“自证视频”表示怀疑,并且自己全程24小时复刻,论证日行20w步不可能;

经过多次“争论”发酵,柴有用进行道歉,并表示因为自己体力不支,为了“圆谎”选择p图作假。

这也是第三次热议,而这次故事也来到尾声。

如果拿“秦朗作业”来对比,会发现两者有很多相似性:

同样的被质疑造假,同样的火速回应事件,同样的非主线事件爆火、同样的因事件获取大量知名度、又同样的纸包住火...

争议是热度的代名词。

利用“别无你有”的东西总能快速博取关注,这是互联网的共识。

这自然也成了各个创作者们费尽心机发力的点,也正因为没人知道自己能否赌对风口,所以一切变得急切。

这个内容没走红,急。

这个走红机会没抓住,急。

走好内容就要没了,急。

很多头部走红的过程要么是赶上风口,要么是内容凸显;

前者有时间消逝,后者容易受到竞争冲突和审美疲劳,更别提大量被困在“算法”内的作品。

为了制造自己的护城河,流水式的创作过程也成了行业标准。

“造假”只是万千流水线下的缩影,因为过去都在默许着事件的发生。

如果不引发如此大反应,更多的丢作业只会被模仿,这也是流水线下的规则。

由于头部的原始积累,网红联动、大制作、专业团队的都是他们优势的体现,而这些也是维持住知名度的另一些规则。

急,是造假的诱因。

因为流量会带来的收益,但「坦然的默许」才是真正把一切推向深渊的手。

退退退

当幼儿园孩子都知道“当网红很赚钱”时,证明这个行业的衰败期到了。

花无百日红,会更替的内容和人更符合平台的利益。

像很多带动消费的噱头,本质是强行引导消费需求,这叫吃大环境的红利。

当红利期增长不明显了,或干脆红利期消失了,曾享受红利的他们该怎么办?

等死或等别人死。

做不到急流勇退,那就得做到进退自如。

一件事能火,除了需要发起者,更要推动者们的「支持」。

即使“国外有小学生丢作业”很猎奇,但充其量就是个趣闻;

最后能发展到人尽皆知,还少不了各类媒体充当的中介属性。

这就是“话语权”和“地位”的显性,它涵盖了媒体关系,传播层级等等附加值。

这也是在“撤退”环境下的抱团行为:我需要完成内容输出的任务,而你这种大网红又总能创造内容。

谁叫娱乐新闻就是比天气预报更有市场。

在市场处于野蛮生长时,“创造内容”的方式就一并传承下来了;

就算现在增长变慢,但它对于「转换」来说依然拥有无限的潜力。

你不能说没有更好创造内容的方式,但那样就要考虑成本了。

增速培养了庞大的内容创作,也形成了内容需求;

但如今增速没了,就自然无法满足这部分需求。

后果就是:通过虚构内容作为创作方式的比例只会越来越多。

对于像“猫一杯”一样靠讲故事换关注的创作者来说,“造假”无疑是省钱省力的选择。

如果这事不是以封号收尾,或许她们内部年度优秀案例就开始大夸特夸,争相模仿了。

评评评

从道歉公布到这几天的全平台封禁,似乎整个事件迎来了大结局。

可风波之外的蔓延仍在继续,关于事件的严重性、惩罚力度的讨论络绎不绝。

很多人对于“危害性”的定义有争议,我的理解是和传播范围挂钩:

即使你是素人,但如果传播够广也是可以喜提进狱体验,之前冒充秦朗舅舅的就是例子。

其次公众人物,平时赚钱的时候不吱声,约谈了就暴跳如雷,多少有点只看收益不看风险了。

典型案例肯定有“杀鸡儆猴”的意思,但制约“假新闻”的作用也是明显的。

行内多对其“这就被封”颇有怨言,这也说明做到“影响生存”的程度,恰恰证明这力度是对的。

更别提猫一杯本身是有几次“承认”的机会,但它的选择是拱火;

否认作假,继续编造找到秦朗妈妈的故事。

这时,她在互联网完成了提纯粉丝的闭环,也在社会面形成话题的高点。

「占用公共资源」在这刻被她实现了,而后果就是挤压掉其它传播话题,比如贵州山火...

发布虚假信息,占用公共资源每一项都是触线的危险。

2 阅读:1368
评论列表
  • 2024-04-17 08:45

    太过于放任

  • 2024-04-17 15:16

    20W步啥概念。一百多公里,一天走的。

  • 2024-04-17 08:42

    什么东西?

  • 2024-04-18 03:41

    农村三废物什么时候封了,他们嘴里就没一句真话。

  • 2024-04-17 07:09

    猫一杯的粉丝说她不缺流量。智商倒退呀!

    用户12xxx10 回复:
    猜测是她花钱雇的水军说的

风生

简介:随风而生,随心而说。一个不太合群的自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