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宋英宗、神宗和哲宗”祖孙三代死于同一种病,北宋衰败

文史说几遍 2023-02-26 17:47:15

北宋中期,宋英宗、神宗和哲宗祖孙三代,作为守成之主,虽没能收复失地,但他们对内都励精图治,力求改革;祖孙三人均感染肺结核英年早逝,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北宋的一个盛世。

一、天降皇位的守成之君宋英宗,编《资治通鉴》

宋英宗赵曙(1032-1067),宋太宗赵光义的重孙,宋仁宗赵祯的堂兄赵允让的第13个儿子,32岁即位。

宋英宗赵曙

赵曙只是宋仁宗的堂侄,本来他与皇位不沾边。因为仁宗的前两个儿子夭折,赵曙幼年就被接入皇宫,过继给仁宗;过了4年,仁宗的第3个儿子出生了,赵曙只好出宫回家。没想到仁宗的这个儿子又夭折了,在包拯等大臣的建议下,仁宗才下定决心立赵曙为太子。当被立为太子的诏命传达给赵曙时,他却称病推辞,后来又反复上奏十余次,仁宗没有同意,赵曙才答应下来。这恐怕也是千古第一人,竟然不愿做皇帝,也是奇葩。

司马光修《资治通鉴》

宋英宗赵曙虽然不是仁宗的亲生儿子,但品性却颇有仁宗的宽厚仁慈之风。他衣食住行节俭朴素,他去见老师时,要穿上朝服。英宗极为推崇孝道,仁宗还没去世时,他一天两遍去请安问好。英宗非常孝顺,甚至到了偏执的地步,仁宗去世后,他想守孝三年,让大臣打理朝政,结果因大臣反对才作罢。宋英宗也非常爱惜人才,重用仁宗时的改革派重臣韩琦、欧阳修、富弼等人,消除积弊。英宗尤其重视文化建设,他给司马光修著《资治通鉴》提供了优厚的物质和人才条件。司马光前后19年,努力钻研,潜心写作,治学严谨,对许多章节反复修改,改过的书稿堆满了整整两间屋子,全书编成时共294卷,三百多万字,包括上起战国,下至五代,共1360多年的历史。他的同僚邵雍评价司马光:“你是做事认真、脚踏实地的人。”这便是成语脚踏实地的来源,可见宋英宗对他的支持,解决后顾之忧。

宋英宗因体弱多病,在位仅仅4年,于36岁就英年早逝。

二、变法失败,伐夏惨败,雄心壮志的宋神宗抱憾而终

宋神宗赵顼(1048-1085),宋英宗长子,母亲高后。公元1066年,册立为太子,次年正月初八英宗病逝,赵顼即位,次年改元熙宁。宋神宗做皇子时,就非常倾慕王安石。即位后,他立刻下诏,召王安石进京。

宋神宗赵顼

1.王安石变法

北宋宰相王安石发动了一场旨在去除国家积弊的改革,由于变法在熙宁年间举行,故又称“熙宁变法”。

北宋王朝的积弊主要在于:一是因宋太祖遗言要重用文官,导致冗官太多;二是因燕云十六州被辽所占,北方门户洞开,需要大量养兵,导致冗兵太多。这就逐渐导致北宋财政吃紧;因赋税过重,农民不愿种地,便又牵连出土地兼并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王安石任宰相后,针对这些问题颁布了方田均税法、青苗法、裁兵法、募役法等一系列新法令;主要目的在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强兵、减轻农民负担等。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后,朝廷财政收入增加不少;士兵数量在减少的同时质量得到提高。但因触及既得利益者,遭到保守大臣的强烈反对;王安石也有些刚愎自用,未能充分团结苏轼等中间派人士;加之宣传不足,没能吸引到优秀人才进行有力执行,导致变法效果不佳。公元1086年,司马光执政,尽废新法,只保留了部分内容,王安石变法宣告失败。

2.熙河开边

宋神宗曾任用王安石变法,最大的希望就是可以实现富国强兵,彻底扫除百年来的耻辱。于是,宋神宗采纳了王韶的“平戎三策”,即,“欲取西夏,当先复河、湟”。公元1072年,熙河路经略安抚使王韶率大军进攻吐蕃,占据熙州、岷州、洮州等地,史称“熙河开边”。

熙和开边

开边拓地不久,效果就显现了出来。公元1075年,宋廷在新占领的熙州、洮州、岷州、永宁寨等地设置州府,开展民族贸易,通商互市,购买了大量马匹,此举受到了深受西夏侵扰的各族的热烈欢迎。“熙河开边”的胜利以及陇右都护府的设立,使得西夏顿时感到芒刺在背,北宋已经完成了战略包围,只等时机成熟,北宋完全有可能吞并西夏,恢复汉唐时期的河西走廊!

3.元丰改制

宋元丰二年,李清臣上奏,力陈本朝官制弊病,建议进行改革。元丰三年,宋神宗依据唐六典进行官制改革;元丰五年又下诏正式进行改革,恢复三省六部,正官名,裁撤部分无意义官名和机构,制定元丰寄禄格,史称“元丰改制”。

元丰改制

元丰改制对整个宋朝的影响极大,改变了宋朝初年赵匡胤和赵光义为限制宰相权力而设计的制衡格局,加强了朝廷的中央集权,也成为此后两百余年宋朝制度的根本。

4.永乐城之战

宋神宗的熙宁变法,就是希望增加军力,攻伐西夏,从开始反对声就一直没有断过,宋神宗希望能用战争的胜利来浇灭质疑声。可惜,宋神宗对夏的永乐城之战,损兵折将,是宋朝自开国以来最惨痛的一次失利。

公元1081年,宋朝举全国之力伐夏,初期宋军势如破竹,却在灵州城下折戟沉沙,损失惨重,但即便如此,宋军还是占领了大量地盘。种谔建议宋神宗,以筑城的方式稳固防线,并逐步蚕食西夏领土,待到城池完备,攻占灵州也就是时间问题。种谔是鄜延路兵马总管,他在西北征战无数,经验丰富,看问题的角度也很准确。可是宋神宗并采纳种谔的建议,而是重用徐禧。徐禧年少有为,满腹经纶,被破格提拔,是宋神宗的心腹爱将。

徐禧没有采纳种谔的建议,而将筑城地点选在了永乐城,永乐城地势险要,易守而难攻,但是永乐城有一个最大的缺陷,就是没有水源。宋朝在西夏人眼皮子底下筑城,很快引起了西夏的不安, 集结10万大军,向永乐城杀来。很明显,没有水源,是难以守城的,而且当时永乐城内的宋军大致只有3万人,兵力差距太大,更是难上加难。徐禧手下大将高永能见敌人还未列好队形,正是偷袭的时候,便请示徐禧,派他出战,偷袭敌军。西夏部队人数众多,如果在其未准备好的时候偷袭,或许是宋军最后一次挽回败局的机会,然而,徐禧还是拒绝了。西夏人也非常狡猾,在围城的同时,将永乐城的修在城外的水寨也攻下了,这回永乐城内是真的彻底断水了。永乐城内的宋军想要活命,只能有一条路,那就是突围,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徐禧再度拒绝突围。这样永乐城变成了人间地狱,没有水,军民开始相继渴死,就连马粪汁都被士兵拿来解渴,但这毫无作用。

永乐城之战

数日间,城内被渴死士卒超过一半,而西夏人也开始了疯狂的攻城,到了如此田地,无论如何都是个死,宋军也只能和敌人死磕,宋军的弓弩仍发挥了很大威力,成片的西夏人倒在城下。城下的尸体堆积如山,活着的士兵,就踩在尸体上攻城。如果城内有水,谁输谁赢还真的不好说,但城内早就断水了,在西夏人疯狂的进攻下,永乐城终归是无法抵挡,城墙被攻破,西夏人随即开始无差别的屠杀,高永能战死,徐禧、李舜举死于乱兵之中,二十余万人死于永乐城。

这一场惨败,也让宋朝从皇帝到平民全部陷入了迷惘之中,宋神宗一度在朝堂上痛哭,但一切都晚了。从此之后,北宋也只剩下了黑暗和沉沦。

三、少年热血皇帝宋哲宗,对夏战争胜利是北宋最后的辉煌

宋哲宗赵煦(1077-1100),是宋神宗赵顼的第六个皇子,生母是钦成皇后朱氏。公元1085年,宋神宗驾崩,年仅8岁的赵煦即位,高太后便被尊为太皇太后,临朝听政,赵煦也开始了8年傀儡皇帝的生活。

宋哲宗赵煦

八年傀儡执政令赵煦心有不甘,愤懑异常,但同时他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羽翼尚未丰满,只能像是一只蛰伏的猛兽,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等待着出手的时机。公元1093,高太后崩逝,16岁的赵煦正式亲政。宋哲宗便将高太后掌权期间贬黜的那些新派大臣全部重新启用,再次施行王安石变法的相关政策,恢复了王安石变法中的保甲法、免役法、青苗法等,也正是宋哲宗的支持,王安石变法的相关措施得以顺利实施,在当时大大地减轻了农民负担,使渐弱的国力有所回升,国势有所起色。

宋哲宗亲政后,对西夏的政策开始逐渐强硬,罢诸边划界,并渐绝岁赐。宋朝廷对陕西前沿进行了一系列的人事调整,吕惠卿这个新党强硬派当上鄜延路经略使,而孙路继承王安礼任河东路经略使一职,武将王文郁取替范纯粹成为熙河路经略使,而章楶重新调回陕西出任泾原路经略使。公元1096年,鄜延路经略使吕惠卿组织了十四次小规模的出击行动,激起党项人全力反扑。

平夏城之战

章楶修建平夏城刚竣工第五天,西夏军10万多人由阿埋、妹勒率领发动了攻击。每个西夏士兵都带着一捆干草,迅速填平了城前的壕沟,攻破了宋军的第一条防线,全军压向了城门。在这关键时刻,熙河军姚雄率7000人反攻过去,他冲向壕沟,挡住了前进的西夏后援军,同时把身后反扑的攻城部队隔断,使他们不能首尾相顾,其他宋军迅速加入战斗,双方围绕着壕沟苦战,随着时间流逝,沟外的西夏人损失惨重,狼狈退走,沟里的3万西夏人投降,平夏城之战以西夏人的失败而告终。

平夏城之战,是宋夏战争中少有的胜利之役,从此,西夏国力迅速衰退,再也不敢对宋朝有什么非分之想。

公元1100年,赵煦病逝,年仅25岁,庙号哲宗,葬于永泰陵。宋哲宗在位期间,在军事上果断担当、在政事上的成熟以及善于接纳新兴事物,成就了他执政期间所创建的各种显著功绩,虽然真正掌权只有7年,其创造的成就得到了后世极高的评价。

1 阅读:87
评论列表
  • 2023-03-26 07:30

    宋哲宗可惜了,才执政7年,平夏之战西夏确实被打惨了,占领了西夏好几个州,压缩包围之势,有作为且复兴希望被断了,若再活10年 西夏可能真的没有了,关剩下宋辽打的话,胜算其实很大,灭西夏后就有大量骑兵了,增加机动部队 辽国也会被收拾很惨,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越临sama 回复:
    文官集团不会让开疆拓土的“武”皇帝长命百岁的,宋哲宗和明正德帝都年纪轻轻离奇死亡。

文史说几遍

简介:思在脑,从容过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