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元旦、易学名家——高术

中华名人 2024-01-03 14:58:02

引言:中华名人库是国内权威的名人百科平台,领先的行业专家数据资料库。由中华名人库等单位,特推出“喜迎元旦”专题报道活动,将联合5家媒体网站现展开网络展播宣传。

喜迎元旦、易学名家——高术

人物介绍

高术,1969年3月出生于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苏村乡,2010年筹建成立灵宝市易经协会并任常务副会长至今。1996年他参加湖北鄂州市邵伟华易经知识培训班;1997年参加湖北威宁市邵伟民易经文化培训班;2000-2009年在陕西省法门寺体验佛教生活;2014年参加山东曲阜国学文化研讨班。

喜迎元旦、易学名家——高术

高术世居河南灵宝,父亲喜好易学,家中有很多易学藏书,其父常读《道德经》,在家庭及当地文化的熏陶下,其幼时便喜好易学。13岁时,高术开始学习、研究易学。他把《道德经》当作易学之本,学习易学之前提。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说的就是河南的灵宝市。这里南依秦岭,北临黄河,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历史名关——函谷关,有奇秀迷人的“小华山”——亚武山,有传承红旗渠精神的窄口水库——龙湖,有上古铸鼎的仙灵之地——黄帝陵。早在2514年前,老子途径此处,著下不朽之作《道德经》,更是让有“道家之源”之称的灵宝名扬中外。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高术先生就是生长在这里的灵人、宝人。

易经学会会长高术(左)伊涵(右)

灵宝人坐拥世界最灿烂的文化传承,他们世世代代传承这种文化精髓,传播这种文化。高术作为灵宝人,同时也作为易学传承者,以“道”为准则,将普及易学,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视为自己终生的使命,为此倾尽一生年华。

喜迎元旦、易学名家——高术

我的公公在函谷关工作近30年,退休以后,也开始研习《易经》。我和丈夫是灵宝师范同学,我们也是因《道德经》而结缘。因此,对易经学者高术先生的相识,也算是缘分吧。在我的提议下,采访地点定在我公公的书房。身材微胖、慈眉善目、率性纯真、不拘小节,这是高术留给我的第一印象。高术豪爽豁达,我也通情达理,就这样,灵宝城里,博妈读书会会长和易经学会会长进行了半个小时的交谈。我对他的认识逐渐清晰。在我眼中他真称得上是一个奇人、高人,原因有三:

(一)敏而好学 技艺超群

常言道“天道酬勤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高术告诉我,为了学好易学,他一并学习了儒家、道家、佛教等各家学术思想:从孔子那里他学会了“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从西竺那里他懂得了“佛陀,此言觉者、知者,对迷名知,对愚名觉”。从佛陀那里他理解了所有事物都有对立面,针对人而有了辩证思维以及儒道的关系。从同林语堂那里他明白了“道家及儒家是中国人灵魂的两面。凡有儒家的地方便有道家与之对待和互补,阳儒阴道,外儒内道,道中有儒,儒中有道,自为而相因,阴阳相互制约,而又相互依存。”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他常常为了几本典籍、结识不同文化的传承人,而不惜行万里路。1996年他参加湖北鄂州市邵伟华易知识培训班。1997年参加湖北威宁市邵伟民易经文化培训班。2000-2009年在陕西法门寺体验佛教生活。2014年参加山东曲阜国学文化研讨班。学术思想,成为高术的精神食粮和追求,是他前进的源动力。高术喜欢结识很多儒家、道家、阴阳家、佛家等不同文化传承的朋友。他说:“与他们结识,着实增长了不少人生阅历。”这一点,我深信不疑。他在淡淡地回忆半生求学经历,而我的眼前则出现了一幅幅不辞劳苦、跋山涉水的求学画面。心灵的相同与求和碰撞在在一瞬间。

2020年高术以国学文化与易经文化报考中国影响力人物数据库,考核成绩合格,被录取颁发了人文环境规划师(高级)证书。

喜迎元旦、易学名家——高术

(二)上善若水 情系故土

诗人艾青说过:“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几乎所有认识高术的人,都会坚定地认为:一身本事的高术,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一旦走出去,不出几年定会腰缠万贯。包括我,在他没有开口表达爱乡之情时,我也对他的现状也产生疑问。

“《易经》不是迷信,我要用所学帮助家乡的人,让他们过上幸福的日子。”高术说这句话时满脸真诚,令我感动不已。为了这个简单而美好的愿望,他在灵宝这块热土上苦苦奔波几十年。从给人相面开始,到开门授徒再到面向社会广开渠道,举办培训班。功夫不负有心人,2010年高术竭尽全力筹建成立灵宝市易经协会,并任常务副会长至今,使灵宝的易学在全国有一定的知名度,而高术自己也成为中华名人库官网行列中的一员。他不仅为家乡人谋福利,还为家乡挣得一份荣誉。

喜迎元旦、易学名家——高术

真正的上善如水,不是你有多大的能耐,拥有多高的思想境界,而是你帮了多少人、度了多少人。高术应命而学习易学,又用易学服务社会。他用易学帮助过很多人,他用《易经》中的人生哲理,给予人们正能量,教人向善,教他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高术说:“我为人相面,不能百分百保证它一定准确,因为人的面相,七年一轮回,而且人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人心善,他的卦象就特别准确,有的人心态不好,别人给予再多的帮助,也是无济于事,卦象自然就不准。不管给别人相面准不准,他都诚心而相。在他看来,善,需要有始有终。他实是用自己的大善在影响着许多人向善而行。喜迎元旦、易学名家——高术

喜迎元旦、易学名家——高术

(三)传承国学 义不容辞

高术用易学为人们服务时,也曾想过放弃,因为易学渡人不渡己,“再好的风水也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但是,他源于易学,走进易学之后,思想又达到一个新高度,那就是:义不容辞地将国学文化传承下去。

高术说:“我要取其精华,相互融合,应用于实践。易学应“道尊而德”,我在做着最根本的信仰和行动。”

是啊!道德乃人立世之本,老子站在历史的高度,深层次地把社会、人生等问题纳入宇宙发展的漫长历史长河中加以对照,并深入思考,形成了常人无法达到的深奥、玄妙的思想。他的思想是构筑中华文化思想体系的重要支柱和组成部分。我们作为灵宝子民,要心怀感恩,感恩先贤在灵宝函谷关将其所思所想著成《道德经》,为道家必读之书。“道”在道教中是唯一的理论基础,“道”虽然是一种“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博之不得”的“先天地生”“惚兮恍兮”“不可名状”的东西,但它是“万物之母”。依“道”而行,顺其自然则成,反“道”而行,逆乎自然则败,其中隐含着极其深刻的道理。老子在世界上最早提出了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为几千年来的世人提供了观察社会、思索人生的独特视角。

巍巍大秦岭,绵绵万重山。横亘大中华,南北境各迁。东衔黄河水,北瞰古长安。福祉惠华夏,恩泽高如天。三千年前,周易文化的浪潮,至今仍在灵宝,在中国乃至在世界都生生不息。灵宝坐拥世界最灿烂的文化,我们有责任世世代代将这种文化精髓传承下去。

喜迎元旦、易学名家——高术

易学,集诸家之精华

《道德经》是对《易经》的继承与超越。易学源于《易经》,是《易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高术说:“一部《道德经》,一部《易经》,虽然是易学之本,却不能代表整个易学,这一行讲究博览群书,儒家、佛家、道家等思想必须全部通透,才能看透易学。”

为了学好易学,高术学习儒家、道家、佛教等各家学术思想,取其精华,相互融合,应用于实践。

孔子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老子说:“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西竺言:“佛陀,此言觉者、知者,对迷名知,对愚名觉。”

和孔子合在一起,就是我们很熟悉的那句话:“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佛陀解释所有事物的对立面,针对人而有了辩证思维。

儒道的关系,如同林语堂所说:“道家及儒家是中国人灵魂的两面。”凡有儒家的地方便有道家与之对待和互补,阳儒阴道,外儒内道,道中有儒,儒中有道,自为而相因。“阴阳相互制约,而又相互依存。”

学术思想,成为高术的精神食粮和追求,是他前进的源动力。他常常为了几本典籍、结识不同文化的传承人,而不惜行万里路。

高术有很多儒家、道家、阴阳家、佛家等不同文化传承的朋友,与他们结识,着实增长了不少人生阅历。而他还是时常遗憾,“易学学术上真正的学者很少,自己没有遇到太多易学高人”,这也不得不成为遗憾,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遗憾已经成为遗憾,只能将自己所学,倾囊相授与人。”

喜迎元旦、易学名家——高术

易学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高术应命而学习易学,又用易学服务社会。

高术用易学帮助过很多人,他用《易经》中的人生哲理,给予人们正能量,教人向善,教他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高术说:“我为人相面,不能百分百保证它一定准确,因为人的面相,七年一轮回,而且人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人心善,他的卦象就特别准确,有的人心态不好,别人给予再多的帮助,也是无济于事,卦象自然就不准。不管给别人相面准不准,他都诚心而相。在他看来,善,需要有始有终。

高术用易学为人们服务时,也曾想过放弃,因为易学渡人不渡己,“再好的风水也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他初学易学时,家人朋友都十分反对,认为他学习易学占据了大部分时间,不能为家庭解决任何问题。他一生中除了以易学为生外,只做过一件短暂的工作,他发现自己此生只能以易学为生,服务社会。

每次有人因为他精准的卦象指导受益而感谢他的时候,他就告诫自己不能放弃,他非常庆幸自己学习的易学还能用来帮助他人。

高术除了服务社会外,还发挥其特长,弘扬易经文化。一是开门授徒,培养关门弟子18人;二是面向社会,广开渠道,举办培训班。10年来,共举办培训班23期,培训易经文化爱好者千余名。

虽然高术自己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但是他对每一个人都认真教授其所学。他推崇“大道至简”,从简单的易学知识开始传授,使人们明白简单的道理,逐渐增加难度,学懂易学,而不为用复杂的东西误导人们。

喜迎元旦、易学名家——高术

高术深知易学博大精深,自己只能弘扬传授很小一部分,自己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对于别人对他提出的质疑,他以平常心对待,“让每一个人对我们提出质疑,才能提高我们自己本身。”他一直追寻一个美好的梦,“希望遇到高人指点自己,让自己能够更好地服务更多人”。

0 阅读:0

中华名人

简介:友善、富强、爱国、敬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