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澜壮阔的墨香: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今叙往昔 2023-12-08 09:39:50

最近又看了一遍“长安三万里”,联想到罗翔老师这句话“要么努力到出类拔萃,要么就懒到乐知天命,最怕你见识打开了,可努力又跟不上,骨子里清高至极,性格上软弱无比。”

对于李白来说,他这一生都志在仕途,可惜在唐朝,犯过法的商人子弟,是不允许参加科举考试的。只能四处行卷,希望得到举荐,可都没能得偿所愿。

父亲的过世让李白告别了挥金如土的生活,回乡种地,差点把自己饿死。而立之年的李白还是不肯乐知天命,再来到长安,这次遇到玉真公主入道,写下了《玉真仙人词》,“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清晨鸣天鼓,飙欻腾双龙。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又将《蜀道难》送到贺知章的面前,贺知章惊为天人,最终在这两人的推荐下,最终奉唐玄宗之诏,入长安供奉翰林,他写下《南陵别儿童入京》,“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这一年李白42岁。

终于走上仕途的李白,真的得偿所愿了吗?让贵妃研磨,让高力士脱鞋,玄宗“以七宝床赐食,驭手调羹以饭之”,为这清平盛世作诗娱人,为君王炫耀繁华的御用词人。这些是当初他一心入仕的初衷吗?少年时那何必四处行卷,安心做一富家翁不挺好。这里不做过多评价,也许只有他自己知道吧。

两年后,唐玄宗将他“赐金放还”,理由是“非廊庙器”,就这样结束了短暂的翰林生涯。于是李白写下了《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之后十数年间,他游历天下,写出了《将近酒》《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秋浦歌》等流传千古的名篇。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可字里行间看到的最多的,却是一个“愁”字,诗名满天下被奉为“谪仙人”,可最终无用武之地。

直到他遇到了一个叫韦子春的人,因为安史之乱的爆发,在庐山避乱。他在《赠韦秘书子春》一诗中这样写的。

“气同万里合,访我来琼都。披云睹青天,扪虱话良图。留侯将绮里,出处未云殊。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

真是好一个志同道合,好一个相见恨晚。韦子春为李白描述的画面是,乾坤倒悬,山河破碎,只要李白出世就能拯救苍生,建功立业,最后在功成身退,深藏功与名。“建功立业”四个字恐怕直接击穿李白“谪仙人”背后的愁苦,那一年李白已经56岁了。

就这样李白登上了“明主”永王李璘的楼船,接下来等待李白的就是一场李唐皇室内部的同室操戈。

站在后世的视角去看,其实过程并不复杂。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出逃,太子李亨与禁军首领陈玄礼操纵著名的“马嵬兵谏”,分走大部分的兵权。天宝十五载(756年)李亨在灵武自行宣布即帝位,是为唐肃宗,改元至德,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远在蜀地的唐玄宗无能为力,但心有不甘,正所谓天无二日,国无二君,于是一方面限制李亨的权利,一方面希望能组建自己的武装政权,唐玄宗把希望寄托在李璘身上,任命永王李璘出镇江陵后,又二次任命他为江淮兵马都督、扬州节度大使。就这样李璘成了唐玄宗手上政治斗争的筹码。

就在李白加入李璘幕府任江淮兵马都督从事的时候,好友高适获得唐肃宗任命,出任淮南节度使,领广陵等十二郡,以“讨逆”之名将矛头对准了永王李璘。至德二载(757年)二月十日,李璘兵败润州,十天后,逃至大庾岭被江西采访使皇甫侁擒杀。自古成王败寇,所以这场李唐内斗,被称为“永王之乱”。

李白加入永王幕府不过数月,还没有迎来高光,就马上成了阶下囚。这里要提一下高适,有人说高适为了仕途对李白见死不救,有人说身为主将为了避嫌,所以没有上书救李白,但不管后人是如何意想,李白被捕后只是关押,而没有处决,这是事实,所以个人更愿意相信“长安三万里”里的高适和李白的情谊。

李白最终被判流放夜郎,行至白帝城的时候,又正逢大赦,写下了《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之后数年里李白也写了很多诗,有对永王的申辩,也有对自身名节的变白。上元二年(761年)闻李光弼出征东南,又想从军报国,无奈半路病还。次年,李白卒于当涂,享年62岁。同年,唐肃宗卒,唐代宗继位,永王李璘平反。

电影“长安三万里”最后童子问老年的高适,李白是什么样的人,也许在高适眼里,李白永远都是那个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少年吧。

0 阅读:23

今叙往昔

简介:古今多少事,尽付笑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