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次战役中,曾轻视志愿军的麦克阿瑟,为何认为美国败局已定?

雅旋谈社会 2023-07-16 11:43:04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

在回到了阔别十七年的故乡时,麦克阿瑟用这句话向全美国宣告他永远都是一个战士

但是他本人很清楚,比起老兵,朝鲜战场上的“逃兵”,才是更适合他的称呼

麦克阿瑟赶在美军崩溃的前一刻,在杜鲁门的威胁下,灰溜溜地逃回了家乡,还要从他们二人对志愿军那灾难性的认识上讲起

美国人的傲慢

因为麦克阿瑟的欺上,美国总统杜鲁门对于志愿军入朝完全没有心理准备,

而当中国忍无可忍,志愿军开往朝鲜之后,惊慌失措的杜鲁门,又再一次选择相信麦克阿瑟“志愿军不堪一击”的论断

晚年的麦克阿瑟

麦克阿瑟之所以敢一次又一次地玩弄美国总统,其根源还在于对志愿军的轻视上,他在无视中国警告,令美军大摇大摆地越过三八线时

就曾向手下表示“如果中国军队敢跨过鸭绿江,那么等待着他们的将是最惨重的损失”

他的这个判断在日后看来荒谬至极,然而实际上,任何一个没有同解放军交过手的美军将领,都会部分认可麦克阿瑟在此时的言论

在此时的美军看来,解放军完全就是一支弱化版的朝鲜人民军,中国不仅同朝鲜一样缺少空军,同时重武器的配置也远不如朝鲜人民军

从客观事实上来讲,麦克阿瑟的判断并没有错误,朝鲜战争前的北朝鲜军队由苏联亲自武装

其师一级单位配备的火炮不仅远超同时期的解放军,甚至在面对美军时也不落下风

而新中国虽然在1950年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但是苏联人并不能在1950年内向中国提供足够的装备

同时为了防止与美国起到正面冲突,苏联空军也不会明目张胆地帮助入朝志愿军

唯一能同美空军抗衡的米格15

不仅如此,麦克阿瑟还相信这样一支“弱化版的朝鲜人民军”,其人数也不会很多,在他看来志愿军入朝兵力不会超过朝鲜人民军的战前兵力,即13.5万人,

这样即使朝鲜人民军同志愿军合流,他手中的33万联合国军也完全能应付的过来

所以,于情于理,他都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中国干涉无法改变朝鲜战争的结局,可是现实,最终狠狠地打了麦克阿瑟一耳光

志愿军入朝前三次战役

对于包括麦克阿瑟在内的美国高层的想法,新中国高层洞若观火,当美国军舰进抵台湾海峡时

毛主席就敏锐地意识到,美国项庄舞剑,其意在中国,而对于新中国而言,干涉朝鲜是一场不能输的战争

对于中国而言,朝鲜战争“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然而一拳若是打不开,那么百拳就会接踵而至,因此在决定志愿军出兵朝鲜时,新中国就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动员

踊跃报名的志愿军

最终结果就是,第一波入朝志愿军人数就远超麦克阿瑟预料,其总人数高达30万人

但30万志愿军虽然看上去规模庞大,但是即使使用人海战术,也无法对对面33万人的联合国军构成什么优势

然而志愿军却靠着劣势兵力,在入朝初期给麦克阿瑟狠狠地上了一课,1950年10月19日晚志愿军正式入朝,第一次战役打响

麦克阿瑟在此时虽然收到了前线出现中国军队的报告,但他并不相信此时志愿军已经大规模入朝

在不积极的调动下,前线的韩美联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很快退出朝鲜北部的清川江一线

联合国军立足未稳,志愿军就接连发动了第二次战役,出兵47天之后,志愿军便同朝鲜人民军一道,收复了北朝鲜首都平壤

麦克阿瑟此时终于意识到,他面对的并非计划中“十几万东北边防军的几万人,而是三十万以上齐装满员的志愿军部队

志愿军入朝

然而在前两次战役过程当中,他的体验却是相当的奇怪,中国军队确实如他所想,既没有空中支援,也没有强大的重火力

可是志愿军的轻步兵,却总能在美军刚刚稳定防线之后,从防线后方从天而降

按照美军的作战准则,当战线后方出现敌军,那应该离开战线着力突围,

美军凭借良好的作战素养,确实可以避免被志愿军合围,并较为完整地撤回到下一道战线上

然而美国的盟友们就做不到这一点,在麦克阿瑟不断的退却当中,联合国军中其他国家的军队,特别是人数多达40万的韩国军队

将撤退转变成了一场完完整整的溃败,前两次战役中,因仓皇撤退而带给韩军的损失,总人数高达十万以上

连续的溃退让麦克阿瑟再也不敢叫嚣“圣诞节前就能结束战争”,但是对于眼前的局势,他也想不出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在麦克阿瑟犹豫的同时,志愿军继续发动了第三次战役,1月8日,志愿军收复包括仁川在内的整个汉城

收复汉城

五天之后,美国通过联合国,向中国传达停战请求,

前三次战役中志愿军凭借劣势兵力,几乎像牧羊一样将美国为首的多国军队赶到了37线以南,已经让麦克阿瑟完全失去了赢得朝鲜战争的信心

在面对美国总统杜鲁门的质问时,他一反常态地将志愿军形容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美军若不增兵二十万以上,并考虑动用核武器,那么釜山之围将再次重演

面对语无伦次的麦克阿瑟,杜鲁门意识到这位将军在仁川登陆中的灵光一现,只是瞎猫碰上死耗子而已

虽然不能确定美军还可以在朝鲜半岛上坚持多久,但麦克阿瑟这个人,是绝对不能在这里呆下去了

志愿军的困境

在三次战役结束之后,麦克阿瑟也察觉到了,自己无力改变朝鲜战争的结局

不过麦克阿瑟不知道的是,志愿军并不是超人,能如神兵天降一般出现在韩美联军的背后,是因为美军的对手,是在解放战争战场上练就的世界最强轻步兵

志愿军在朝鲜战争初期所向披靡的秘诀就是,在白天利用朝鲜多山的地形进行隐蔽,而在晚间再次利用地形进行转移

朝鲜多山地形

凭借着最高超过80公里美日的行军速度,志愿军总能出现在美军意料之外的位置,并通过击溃较为薄弱的多国军队,达到逼迫美军全线撤退的目的

然而随着战线的前移,志愿军所面临的困难也越来越多

首先,志愿军几乎没有应对美国空军的手段,虽然苏联暗中承诺向中国提供空中支援,但为避免同美国直接冲突,苏联空军的活动范围自始至终都在中朝边境附近,当战线推进到38线南部时,志愿军实际上完全得不到任何空中支援

而缺乏空中支援的结果,不仅是在白天无法出击,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美军撤退,还有补给线的延长,导致美军飞机攻击志愿军补给的成功率越来越高

最终在三次战役结束之后,志愿军的攻势也短暂地陷入了停滞,而此时杜鲁门对麦克阿瑟的耐心,也同样到达了极限

已经深知自己无法取胜的麦克阿瑟在嘴上强硬之余,在三次战役后期,便开始放权给新上任的第八集团军司令马修·李奇微

而他本人则在正式的任免令下达之后,灰溜溜地离开了自己经营半生的亚洲

尾声

同麦克阿瑟相比,在二战欧洲战场指挥了多次重要战役的李奇微是一位不苟言笑的将领

在三次战役后,他是少有的同时认识到了美军与志愿军的全部特点的人

在李奇微看来,志愿军的灵活穿插只能营造出一种战术上的优势

而因为缺乏制空权与火力支援,即使完成对美军的包围,志愿军也很难围歼任何一支团级以上的美军单位

只要美军能固守待援,那么志愿军在给养耗尽之后,便只能撤回出发点

同时,他也认识到了美军与志愿军火力之间的巨大差距,因此在三次战役之后,他增强了对前线的炮火支援,同时加大了对志愿军补给线的空袭力度

联合国军在他的指挥下终于站稳了脚跟,在随后的第四第五次战役中,美军凭借优势极大的火力支援,勉强坚守住了防线

第四次战役

在五次战役结束的1951年6月10日,朝鲜战争的两次反转阶段终于结束,但此时摆在中美两国面前的问题却完全不同

对于中国来说,下一阶段的问题是如何在新的战场环境下守住防线,等待积蓄足够力量之后发起反攻

而对于美国来说,问题则是如何在面对转入防御态势的志愿军时,发动反攻?

中国的问题有着明确的答案,因为新中国需要的只有补给与时间,而美国的问题却完全没有答案

凭借着后两次战役成名的李奇微在此时达到威望巅峰,1951年下半年,他开始凭借自己对志愿军的理解,指挥美军发起了反攻,然而等待着他的,却是一个同麦克阿瑟如出一辙的剧本......

参考文献:

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的筹划决策研究 田丰; 邵志勇

关于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中几个问题的辨析 夏洪波

杜鲁门、麦克阿瑟对朝鲜战争政策之比较 黄玉军

越过三八线:美国扩大朝鲜战争的战略决策 沈志华

五次战役后战略方针的转变 万中原

0 阅读:15

雅旋谈社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