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样也具有两重性

花花历史 2023-11-29 14:01:41
一般来说,知识分子的家庭,由于父母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比较重视对子女的培养和智力开发,而且家庭条件也比较优越,对培育儿童无疑是有利的条件。但是,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一个人的家庭环境对于个人成长的作用,也同样具有两重性。优越的家庭环境既有利于儿童的成长,然而也潜伏着一些不利于培养儿童的消极因素。比如,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会使孩子从小具有一定的优越感,容易使孩子产生依赖父母、家庭的思想和习惯,而缺乏独立性和创造性。生活条件好的家庭,也容易使孩子从小滋长贫图安逸、害怕艰苦的思想,而缺乏上进心和奋发图强的精神。

所以,在优越的家庭中,如果爱母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甚至潮爱娇纵,很可能产生一些纨椅子弟和不屑之子。相反,家境虽劣而出人才,这种事例在古今中外屡见不鲜。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他的父亲是一个做小生意的商被誉为上海“小神童”的冯遇,她的父母都是工厂的职工,只有中等文化水平。近年来,有人专门对古今中外一些杰出人物的家世,进行了考证和研究,发现很多名人,并非出生在优裕的家庭中。

有的诞生在贫困的劳动人民家庭;有的出身在破落户之家,还有的幼年丧父丧母,或家庭曾遭到种种灾难。以上这些事实说明,人才的成长并不取决于哪种类型的家庭。从某种意义上说,不很优越的家庭环境,可能更有利于人才的成长。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艰苦的家境,往往能磨炼孩子的意志品格,锻炼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艰苦的家境,也能激发孩子的志气和上进心,激励他们去奋发图强。而上面这些素质,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一生的发展,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正因为如此,历史上的一些有识之士,尽管家里具有优越的条件,但是为了有利于子女的成长,他们宁可让子女到社会上去独立生活,自谋生路。即使在西方社会的一些富翁家庭中,他们也提倡把孩子“赶”向社会,而不让孩子享受家庭优越的环境。目的就是让他们的孩子少一点依赖性和优越感,长大了可以多一点独立性和创造性。作为一般的工农家庭,本来就不具备很多的优越性。尤其是年轻父母,一般都受过一定的教育,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这些都为数子成才创造了有利条件。日本有句名育:“教养比门第更为重要。”事实正是如此。

0 阅读:8

花花历史

简介:花花历史,分享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