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则生湿,湿重则病生,一张方子祛湿利水,脾胃好了,湿气除了

海琦聊健康 2024-03-31 01:18:10

谈湿色变,相信是现在人的共同认识,门诊经常有患者讲自己湿气重,的确湿气这个问题在中医是一个普遍的致病因素,而且这个致病因素还很难去除,今天就和大家聊聊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准确来讲湿气重不是病态,应该是湿邪重,湿气是自然界的正常现象,自然界有六气风、寒、暑、湿、燥、火,但这六气出现的时节,变化的急骤在人体能接受的范围,不影响人体不发生疾病则属于正常的六种气候,一旦六气的变化太过急骤,该发生的季节没有该有的气候,超过了人体能接受的范围,导致疾病的发生则称之为六淫,六淫就是致病因素。

湿邪就是其中之一,湿为阴邪易伤阳气,湿邪重浊黏腻,湿性向下易袭阴位,湿邪伤人就有以上特点。

湿如水性,水为阴,所以湿邪伤人会导致阳气亏虚。湿性重浊黏腻,湿邪伤人则困重、沉重无力、各种排泄物黏腻污秽不爽、油垢,湿邪致病一般病程长,治疗起来缓慢,周期较长。湿取水,水往低处流,所以病变部位多在人体低处,如外阴部,下肢等。

湿有内外之分,外湿多从外感,如居住工作环境潮湿。内湿则从脾虚而生,脾运化水湿,脾虚水湿无法正常代谢,则聚而成湿成饮。外湿会导致内湿,所以治疗上多以祛除内湿为主。

祛除湿邪,健脾一定是首要,健脾的同时配以祛湿燥湿利水。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个方子胃苓汤。

胃苓汤,就是五苓散和平胃散的合方,能祛湿和胃,行气利水。

胃苓汤

桂枝、茯苓、白术、泽泻、猪苓、苍术、厚朴、甘草、陈皮

利水渗湿—五苓散

五苓散由桂枝、茯苓、白术、泽泻、猪苓组成,五苓散治气化不利,水湿停聚,水湿的形成除了脾失运化,肾阳蒸腾水液,还要三焦通畅,气化靠阳气充足。茯苓、泽泻、猪苓皆为利水渗湿药,白术能健脾运湿,桂枝助阳化气,气化水液。

五苓散就是将体内多余的水液,通过气化从膀胱排出,这样湿邪就可以去除了。

燥湿运脾,行气利水—平胃散

平胃散由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组成,是治疗湿阻脾胃的常用方,能燥湿运脾,行气利水。凡湿阻脾胃所致痞满、腹胀腹满、饮食无味、大便溏稀等。

两者合一能燥湿健脾,能利水渗湿,祛除体内湿气,湿气除则病不生。

2 阅读:120
评论列表

海琦聊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