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不过就制裁?欧盟捅了“马蜂窝”,美媒忍不住替中国说公道话

佳宝妈美食 2023-10-05 08:27:15

欧盟那个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欧洲议会上说了一番话,说要对中国出口的电动汽车展开反补贴调查。她说现在全球市场上有太多便宜的电动车了,而那些国家补贴太多,人为压低了价格。她还说,欧洲对于竞争是持开放态度的,但可不能接受不公平的竞争。

中方认为,欧盟所计划采取的调查措施是以“公平竞争”为借口来保护自身产业,这实质上是明显的保护主义行为。这样的举措将对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产生严重干扰和扭曲,不仅会对包括欧盟在内的相关行业造成负面影响,还会对中欧的经贸关系产生不利影响。

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其实是有两点。首先,欧盟自己的汽车行业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以前几十年里,汽车工业一直是欧洲的经济支柱。但是在新能源时代,欧洲的车企却普遍面临着创新能力不足和技术发展缓慢的尴尬局面。在无法在正面竞争中取胜的情况下,他们自然而然地开始采取贸易保护政策。

美国压力持续加大,对欧盟的指示已经变得越来越强硬。自从中美博弈开始后,美国白宫一直试图通过所谓的风险控制手段对中国施加压力。因此,可以预料到这次欧盟的行动可能是美国在背后秘密推动的。毕竟,如今的欧盟政坛早已被渗透得漏洞百出。

中国企业在电动汽车产业链上表现强势,可谓“霸道”。根据《日本经济新闻》等机构的调查,中国不仅在电动汽车整车方面处于龙头地位,全球市场份额更是高达60%以上。此外,在产业链的其他环节上,中国也处于领先位置。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中国企业傲视群雄,市场份额更是占据压倒性的60%以上。这一数字明确地展示了中国企业在电动汽车产业链的全面主导地位。

在电动汽车的生产成本方面,中国企业也是全球领先的。根据海外投行瑞银的分析报告显示,比亚迪海豹整体成本比在上海超级工厂生产的特斯拉Model 3要低15%,比大众汽车在欧洲生产的具有相似规格的车型成本低35%。这表明中国企业在电动汽车制造方面的能力非常强大,达到了全球领先水平。

冯德莱恩则表达了对全球市场的担忧,指出中国的电动汽车因大量补贴而价格低廉,给其他国家的制造商带来困扰。尽管欧盟与中国有着持久而深厚的经济关系,但自俄乌冲突以来,由于中国对俄罗斯的支持,欧盟与中国的政治和外交关系不断恶化。这对德国汽车制造商来说是一个危险的局面,因为他们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上投入了大量资金,参与与中国的电动汽车贸易战可能会带来巨大损失。因此,德国汽车制造商的协会继续呼吁谨慎处理这一问题。

近几年,中国的电动车市场简直火爆起来了!电动车的出口量直接破纪录,这一切都要感谢国家在政策规划和供应链布局方面的出色工作。中国的电动车制造商们堪称业界翘楚,他们在电池技术、电动驱动系统和智能互联技术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些成果使得他们能够生产出动力强劲、价格亲民的电动车款。

中国电动车制造商通过完善的供应链和规模经济效应,成功受益于企业能够提供具备更高竞争力价格的优势。大规模生产不仅降低了制造成本,还极大地推动了技术的迅速进步。正是这样的发展使得中国电动车在国际市场上迅速提高了竞争力。

为了增加中方企业的出口成本,欧盟选择发起反补贴调查。据称,反倾销的前提是价格战,然而反补贴调查已成为一项重要工具。

在全球汽车制造业评级报告中,特斯拉和比亚迪被评为领先企业,展示了中方秉持开放合作的态度。与此同时,欧洲的主要汽车品牌与其他中国国产品牌在竞争中稍稍领先或持平。这一报告由国际清洁交通委员会发布,进一步证明了中方在全球汽车制造业中的实力和竞争优势。

中国电动汽车产业近年来快速发展,竞争力不断提升。这一成就得益于中国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和构建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

中国电动汽车的竞争力不仅仅是依赖政府补贴,更是源自于在电池领域建立起来的产业链优势。如果欧盟坚持施加惩罚性关税,虽然会限制中国电动车在欧洲市场的发展,但并不会影响车企在研发速度以及在全球市场上的性价比优势。以中国电动汽车为例,通过建立完善的电池制造和供应链,使得中国车企能够提供性能卓越、价格合理的电动汽车产品。尽管欧盟的关税政策可能会给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的销售带来一些困难,但中国车企对于研发技术的投入和市场的竞争能力仍然持续增长。因此,即使受到关税的限制,中国电动车在全球市场上依然具备良好的竞争力,能够继续保持在性价比和技术创新方面的优势地位。

中欧贸易往来将受到冲击,尤其是中德贸易,因为中国可能会对在华德国车企采取反制措施。与法国支持调查的立场不同,德国不希望中欧陷入贸易战。

法国一直是在欧盟内部推动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倾销调查的积极力量,而其他成员国对此却表现出分歧的态度。勒梅尔,法国财政部长,曾公开呼吁对中国电动车展开调查,并表示这一举措将有助于提振本土产电动车的发展,同时避免法国资金流向外国产电动车。他还敦促德国采取更强硬的措施,以保护整个欧洲工业。这样的分裂立场使得欧盟内部在对该问题的处理上出现了困难和挣扎。

德国和欧盟行业官员不赞成进行反补贴调查,而且许多欧盟成员国也对此表示关切,担心这样的行动将引发中国的反击,反而对欧洲的汽车产业造成伤害。一位欧盟贸易外交官员形象地表达了他的观点:“这根本不可能成功,这只是法国在找茬而已。”

欧盟的反补贴调查对于其在贸易领域的行动至关重要,然而德国方面也提出了对中国反击的担忧。德国专家们发出了警告,他们认为欧盟若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惩罚性关税,将给德国制造商带来极为不利的局面。毕竟,德国汽车工业作为该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其三分之一的销售额来自中国市场。这也是德国担心中国可能采取对等措施以影响德国汽车业出口和市场份额的原因所在。

法国采取的做法显然考虑的是本国的利益,但却忽略了对欧洲车企的可能伤害。欧盟进行的反补贴调查可能导致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惩罚性关税。若真如此,中方可能以类似方式对待,这将使中欧之间的贸易问题进一步升级,进而导致一场贸易大战无法避免。

正因此,中方对欧盟的立场十分坚决,并且欧洲汽车市场也将受到不可估量的冲击。在这一背景下,德国汽车研究中心主任杜登霍夫对欧盟的做法提出了警告,他认为一旦欧盟采取措施,中国必然会采取反制措施。这种情况下,欧盟与中国的关系将遭到严重破裂,并且德国车企也将遭受严重损失。因此,欧盟此举不仅遭到了中方的反对,还引起了各方的批评和指责。

据环球时报报道,美国彭博社发表评论称,欧洲应该将注意力放在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技术水平上,而不是浪费时间去“调查中国补贴”。该报道认为,中国的竞争应该成为欧洲发展电动汽车行业的催化剂,而不是给自己设置障碍。因此,欧洲应该积极应对中国的竞争,而不是采取过度保护主义的态度。

专家们说,中国电动车现在已经很厉害了,技术和成本方面都超过其他国家。以前太阳能产业因为在国内没市场,出口又受到了贸易保护的困扰。但现在,中国的电动车技术已经远超其他国家,而且中国本身也是全球最大的市场。韦福雷说:“在电动汽车领域,我们很强大,再也不会被限制住。”

为了保护本地市场,欧盟最近采取了一些措施,不过这可能对欧洲的自由贸易规则和投资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中国的电动汽车在欧洲市场上风靡一时,并不仅仅是依靠政府的巨额补贴,更是凭借其技术的领先优势和受到欧洲消费者的青睐。中国和欧洲是重要的贸易伙伴,中国是欧盟许多国家的贸易伙伴,与中国的合作对于欧盟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希望法国和其他欧盟国家的领导人能够认识到,自由贸易和公平竞争是促进各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和不竭动力。只有保持开放的态度并与中国加强合作,欧盟才能摆脱当前的经济困境。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