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夏玉米水肥一体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云灌溉 2024-04-29 18:32:31

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夏玉米是河南省第二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5700万亩以上。夏玉米不同生育期对水肥需求不同,常规模式下,播种后因墒情不足容易造成出苗不齐,关键生育期如果养分供应不及时将影响产量。密植是实现夏玉米单产提升的重要措施,对水分和养分要求更高。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夏玉米不同生育期向根区土壤适时适量、集中高效供应水分和养分,及时有效满足水肥需求,是实现夏玉米密植和水肥精准调控,支撑夏玉米单产提升的关键措施。为推进全省夏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服务新一轮千亿斤粮食提升工程和节水增粮推进县建设,特制定本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基本原则

按照“肥随水走、以水促肥、以肥调水、水肥耦合”的原则,根据夏玉米需水需肥规律、土壤供水供肥状况,在时间、数量和方式上对水分和养分进行综合调控及一体化管理,实现精量灌溉和精准施肥;在种植上通过合理增加密度,促进夏玉米单产提升和大面积均衡增产。

1.资源高效利用。灌溉水源可采用地表水或地下水,地表水包括河水、渠水、库水和塘水等,地下水主要是井水。灌溉用水立足提高农田水资源利用率,遵循“优先使用地表水、减少抽取地下水”的原则。

2.作物合理密植。选择株型紧凑、抗倒伏、适宜机械精量播种和机械收获的玉米耐密品种,根据气候条件、土壤肥力、品种特性等因地制宜合理增加玉米种植密度,突显玉米个体和群体优势,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发挥密植增产潜力。

3.水肥精准调控。根据测土配方施肥、节水灌溉研究成果,结合水肥一体化节水节肥特点,全生育期按需分次均衡施肥和灌溉,确保实现精量灌水和精准施肥,支撑高密度群体,实施氮肥后移确保后期不脱肥。

(二)目标任务

通过夏玉米水肥一体化生产技术应用,协同提升水肥效率和夏玉米单产,与当地常规水肥管理相比,力争夏玉米单产提高15%以上、氮肥利用率提高20%以上、水分生产力提高10%以上。

二、种植分区

根据夏玉米生育期有效积温、降雨量和、光照时数、土壤类型、土体构型、产量水平、需水需肥等,将全省夏玉米划分为豫东豫北平原潮土区、豫中南豫西南砂姜黑土黄褐土区、豫西北豫北山地丘陵褐土红粘土区、沿淮砂姜黑土黄褐土水稻土区4个种植分区(见附件1),并作为相应的技术应用分区。

三、技术要点(一)种植品种选择

选择国家或省(区)审定(引种备案),在当地已种植并表现优良的紧凑耐密、抗病、抗倒、高产,适宜机械化生产、经过包衣处理的中晚熟夏玉米品种。若没有包衣处理,可根据种植区域常发病虫害进行拌种或种衣剂包衣。

(二)单粒精播合理密植

根据品种耐密性合理增加密度,一般紧凑型品种亩留苗密度5500株~6000株,半紧凑型品种亩留苗密度5000株~5500株。采取40厘米+80厘米宽窄行或60厘米等行距灭茬机械直播。种、肥分开,种子播种深度3厘米~5厘米,基肥采用种肥异位同播技术,将肥料施于种子下方垂直距离6厘米以上、横向间距7厘米左右的位置,播种施肥后做好严密覆土、镇压紧实。

(三)水肥一体化设施设备

采用地表滴灌或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田间灌溉施肥设施设备主要包括首部枢纽和输配水管网。

1.首部枢纽。包括提水、加压、过滤、施肥、控制、测量与保护等设备。提水设备采用潜水泵或离心泵。加压设备采用加压泵。过滤设备采用二级过滤装置,井灌区可选择离心过滤器+叠片过滤器(或筛网过滤器),渠灌区可选择离心过滤器+砂石过滤器,或在水源旁建造经久耐用、成本更低的沉淀过滤池。按照经济实用、利于推广的原则,施肥器可选择敞口式塑料施肥桶或施肥池,配合使用水肥一体机或者加压注肥泵,提高施肥均匀度。控制设备采用闸阀、碟阀、球阀、电磁阀等,根据首部管径大小和需求选择适宜的控制阀门。测量设备采用压力表、流量计或水表。保护设备采用进排气阀、安全阀、逆止阀、泄水阀等。

2.输配水管网。包括干管、支管、毛管三级管道。干管一般埋在地下,宜采用PE硬管,管径90毫米~125毫米,管壁厚2毫米~3毫米。支管一般安放在地面,宜采用PE软管,管径40毫米~60毫米,管壁厚1毫米~1.5毫米。毛管主要指滴灌带,包括迷宫式滴灌带、内镶贴片式滴灌带等,宜采用PE软管,管径15毫米~20毫米,管壁厚0.4毫米~0.6毫米,出水口间距20厘米~30厘米,流量1升/小时~3升/小时。建议选择具备压力补偿滴头的内镶贴片式滴灌带,有效提高灌溉施肥均匀度。

(四)滴灌带铺设

滴灌带沿着夏玉米种植平行方向铺设,与支管垂直。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夏玉米精准密植播种联合作业机一次性完成播种、施肥、铺设滴灌带,也可在夏玉米苗期铺设滴灌带,滴灌带铺设长度不超过50米,首尾流量偏差率控制在10%以内。宽窄行种植时,滴灌带应铺设在窄行中间位置。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具备浅埋铺设滴灌带功能的北斗导航播种机,一次性完成播种和铺带作业,浅埋时黏土或壤土地埋深2厘米~3厘米,砂土地埋深4厘米~5厘米,防止风吹或积水后滴灌带偏离铺设区域。无条件的地区,采取人工方法或使用机械将滴灌带铺设在地表,铺设时确保滴灌带出水口向下、平整顺直。

(五)水肥管理

夏玉米水肥管理的关键时期包括苗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吐丝期、乳熟期。基肥一般选择复合肥,追肥选择尿素,叶面喷肥选择磷酸二氢钾。

1.灌溉管理。河南省夏玉米生长雨热同期,依据土壤墒情监测结果,结合夏玉米生长需求,优化灌溉制度,实施测墒节灌,提高农田灌溉水利用率。夏玉米播后及时滴灌1次出苗水,每亩灌水量15方左右,提高种子发芽率,促进苗齐苗匀;拔节期0~40厘米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70%时,每次每亩灌水15方~20方;大喇叭口期至灌浆期0~60厘米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75%时,每次每亩灌水20方~25方。

2.施肥管理。依据全省不同类型生态区土壤肥力状况及产量水平,实施科学合理施肥,确定氮肥(N)、磷肥(P2O5)、钾肥(K2O)相应的施用定额(见附件2)。坚持氮肥后移原则,基追比例为4:6或2:8。其中,基肥比例为40%时,60%的氮肥在大喇叭口期、吐丝期、乳熟期(吐丝授粉后15~20天)分3次随水追施,追施比例依次为50%、30%、20%;基肥比例为20%时,80%的氮肥在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吐丝期、乳熟期(吐丝授粉后15~20天)分4次随水追施,追施比例依次为20%、40%、30%、10%。磷肥和钾肥一般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有条件的地区,可在夏玉米孕穗至灌浆期,因地制宜采用无人机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2~3次,喷施浓度0.2%~0.5%(每升水兑20克~50克磷酸二氢钾),每次间隔7~10天,以增强夏玉米抗逆性、避免中后期发生磷和钾脱肥。石灰性土壤或缺锌地块底施或水肥一体追施一水硫酸锌2斤/亩。

(六)灌溉施肥系统使用与维护

1.系统使用。灌溉施肥系统正常工作压力宜保持在0.08~0.12MPa,每次使用前先用约20%的灌水量进行清水滴灌,可通过调整阀门的开启度使系统内压力保持稳定均衡,然后打开施肥设备的控制开关注入肥液,待施肥结束后,继续用约20%的灌水量进行清水滴灌,确保肥料全部施入田间。

2.系统维护。灌溉施肥系统使用一段时间后,定期清洗滴灌带,防止肥液结晶堵塞滴头;定期清洗施肥器、过滤器等装置,做好排沙和除杂;定期对管网进行检查,发现漏水立即处理、及时修缮;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种植区,入冬前排空田间灌溉施肥管道内残存水,防止结冰爆管,做好易损部件保护。

附件1

河南省夏玉米种植区域划分表

附件2

化肥施用总量推荐定额指导指标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