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前,四野3个朝鲜师回国参战,战后为何有1万人重回东北?

追梦的年 2023-12-16 22:47:43

1949年4月,渡江战役打响,国内革命的胜利近在眼前。

这时,朝鲜劳动党委员金一奉命来到中国访问,他见到毛主席后提出了一个请求,希望能将解放军中的朝鲜籍人员移交给朝鲜政府。

主席想到目前战争不会太困难,便点头同意了:在中国境内有三个“朝鲜师”,两个在东北,一个在长江以南作战,中国共产党随时准备着将这三个师移交给朝鲜。

那个年代,很多人的革命思想是超越了国籍的。

后来解放军的三个“朝鲜”师齐装满员回到半岛,待金日成南下时,他们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等抗美援朝结束后,陆陆续续又有一万多人从朝鲜回到东北,这是为何呢?

或许有人会奇怪,为什么在中国的领土上,会有存在整支部队都是外籍人士的情况。关于这个问题,就牵扯到另一个邻居——日本。

日本是在1937年全面侵华,但入侵朝鲜的时间要更早,甲午战争后开始向半岛伸手,1910年还强迫签了个《日韩合并条约》,进行殖民统治。

由于日本实行了高压统治,广大朝鲜爱国人士便来到中国领土上建立抗日武装,当时比较大规模的有两支——朝鲜抗日游击队、朝鲜义勇军。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的中朝群众在共产党的组织下,成立了多支抗日队伍。金日成这时也来在位于其中,他还担任过磐石游击队的政委。

后来朝鲜籍群众组成的游击队陆续被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32军南满游击队、东满游击队、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独立师第三团等番号。

可惜当年东北整体局势太恶劣,即便在苏联人的支持下成立了抗联,最终还是被打散了。一部分朝鲜籍战士就退到苏联,还有极少数到达延安。

另一支朝鲜义勇军则主要战斗在太行山区,八路军根据地中就有他们的身影,朝鲜延安派的渊源主要就出在此。

其实在抗战后期,我党就有过让朝鲜同志回去的想法,朱德总司令在1945年8月特别指示朝鲜籍同志去往东北发动群众、扩大队伍,以便将来归国。

此时日本败局已定,朝鲜义勇军的发展非常顺利,迅速拉出了一支3000多人的队伍,只是没想到抗战胜利后,苏联却拒绝朝鲜义勇军过鸭绿江。

最终只有武亭率领70多名干部回国,剩余的3000人留在中国,成了解放战争朝鲜师的基础。

抗战结束时,有170多万朝鲜侨民生活在中国东北,这些人基本都跟朝鲜义勇军有着一样的情感,其中青壮就是兵源,陆续有近四万人参加解放军。

1948年底,这些朝鲜部队被整编为解放军164师、166师、156师,前两个一直驻扎在东北,朝鲜方面过来提出请求不久,便移交了过去。

而156师因为在长江以南,就先做了休整,然后中央把四野139师、140师、141师中的朝鲜籍士兵抽调出来与1956师组成独立15师,于1950年返回半岛。

这些在中国战斗过的部队,实力非常强,但尴尬的是,金日成并没有对他们委以重任。

金日成曾在苏联军队中历练过,强大的钢铁洪流、先进的武器装备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花重金打造两个全副苏械的师团,还请来3000多名苏联顾问,只想搞大兵团作战。

苏联顾问也好,金日成等人也好,都不太重视解放军的战术,认为沾了太多游击习气,所以1950年6月部队南下时,原四野的朝鲜师都被安排去执行牵制任务。

奈何在实际的战斗中,金日成寄予厚望的两个苏械师团战术非常呆板,一味靠着武器装备猛打猛冲,并没有打出预想的效果。

战争前期,朝鲜是攻敌不备,加上有苏械加成,打得还算顺利。但攻到釜山一线时,就显得有些乏力了。虽不断从后方调部队来,奈何就是无法突破,最终就迎来了釜山登陆。

人民军久攻釜山不下,士气、后勤都已经到了极限,麦克阿瑟的仁川登陆,直接就断掉人民军的后路,部队由此大乱,死伤极为惨重,连人民军总参谋长姜健被美军空袭炸死。

四野移交过来的三个师情况都不乐观,164师改编的第五师团只剩下3000余人,166师改编的第六师团也折损过半,独立15师改编的人民军第十二师团(最开始叫第七师团)在攻占安东时就损失很大,仁川登陆后也伤亡过半。

当然,这时成建制返回北方的,其他走失又陆续归队的就难以具体统计了。

等志愿军入朝,人民军前两次战役基本都在休整,之后也开始协同作战,当时两国战士比例约为8:2。

中国人来帮忙后,原四野朝鲜师在人民军中的地位也开始升高,承担一些主要任务。

像方虎山率领第六师团打了著名的伤心岭、血染岭,让美军付出超过四千人的伤亡,给李奇微留下很深的印象,他回忆录中有这样一句:血染岭战斗和伤心岭战斗,也许是迄今为止最为残酷、最为紧张的战斗。

但是相应地,己方的伤亡也不会小。种种因素加起来,四野移交过去的4万多人,战后就只剩1万多人了,战争的残酷可见一斑。

1958年,志愿军撤军回国,那三个朝鲜师因为早已移交,就没有再进行协商。不过到了1981年,我国这边曾不完全统计过,返回中国的朝鲜族士兵有6千人。

1982年,黑龙江五常进行过普查,辖区内的4万5千多名朝鲜族中有209人是战后返回的朝鲜族官兵。按照这个比例,从朝鲜回国的总数累计就在一万左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其实不外乎就三个原因,一是当年中国的整体形势比朝鲜好,毕竟战争是发生在半岛,朝鲜很多地方都被打成废墟。很多人扛了一辈子枪了,不想再继续打仗,中国相对来说更安全且建设更好。

二是虽然他们是朝鲜籍,但大多数都在中国生活了很久,有部分甚至是在中国出生的,亲戚朋友都在中国,内心也将自己当成中国人。当初听从中央的命令支援朝鲜,战争结束回来也不奇怪。

三是朝鲜后来对中国过去的人不太重视,像武亭回去本来担任过二号人物,慢慢就被边缘化;方虎山在战争中屡立奇功,但停战不久便被弄去搞军事教育,下落成迷;担任过志愿军副司令员的朴一禹,也被处决...

1956年的八月宗派事件,中国过去的高级干部结局都不太好,下面的人兔死狐悲,干脆就回到中国了。

27 阅读:7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