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扬的是素质教育,老师们遵从的还是题海战术,这事怪不着老师

苏南流 2024-01-16 15:19:54

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素质教育喊了好多年了,我们追求的就是素质教育,以前是现在也是。

有点尴尬的“双减”,也是为素质教育服务的。

可是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等待了一段时间以后发现,只是口号响了,培训偷偷摸摸了,好像一切还是老样子,孩子们每天不得不搞的还是题海战术。

题海战术,怪不着老师

前几天一个朋友抱怨说,天天喊着素质教育,都是空口号,老师留作业留一堆,有什么用吗?

和她一样,把责任推给老师的家长,并不少见。

可是实际上,老师也很无奈。

只要是应试教育,就得看成绩,只要学校的录取是择优录取,老师们就被班级的成绩绑定了。

孩子被成绩绑定了,家长被成绩绑定了,老师同样是这样的。

老师的奖金、职级、职业生涯都跟孩子们的成绩有关系,老师肯定要抓成绩。

可是怎么样才能提升学生们的成绩呢?光是靠素质教育,试卷上的红字可不管你是什么教育,题目答得出来就是高分,答不出来就是低分。

既然刷题最有效,既然刷题能提升分数,那就刷题了。

简单一句话,只要应试教育存在,题海战术是停不下来的。

应试教育不是说停就能停的

最离不开应试教育的,是普通家庭,当然了,最反感应试教育的也是普通家庭的家长。

我们不是没有学校真正实现了素质教育,那些昂贵的私立学校,都是素质教育,根本不重视成绩,因为以后孩子们的出路很多,没有必要去挤高考的独木桥,自然可以从小就进行素质教育。

如果一旦彻底取消了应试教育,那普通家庭的孩子的出路在哪里?

要知道素质教育是要钱的,有多少普通家庭的父母拿得出那么多钱,又不用看结果呢?

应试教育,是一条最直接的直通车,可以把普通家庭的孩子输送到各个阶层。

这是理想化的状态,现实中,人数众多、竞争压力大,才有了现在的这些孩子们学习压力巨大的现象。

这种人才选拔的方式、教育的方式有优点,也一定存在弊端,但是短时间内找不到替代的方法,所以应试教育是不能一下子就停掉的。

做到心里有数,科学引导

还是那句话,谩骂、诅咒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既然无法改变,那就接受并适应,找到适合自己的孩子的方向。

虽然说应试教育提供了一条便捷的出路,但是这条路对个人的孩子来说,不一定是最优解,所以也要审时度势地去做选择。

没有父母的大树乘凉,不管走哪条路,普通人家的孩子都不容易,一定是披荆斩棘之后才有一些起色,才能越来越好。

我不认为孩子们的压力全部来自学校,只要家长稳住了,应试教育并不会对孩子造成什么负面影响。

现在的孩子学习压力大,直接原因不是学校和老师,是家长给予的精神压力。

应试教育已经几十年了,我们也是应试教育中走过来的,学习压力一直有,为什么只有这个时代走极端的孩子多?外界因素是压不垮孩子的,压垮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通常都来自家人。

既然我们改变不了现实,还是要走应试教育,我们就要引导孩子适应这种节奏,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精神,让孩子积极向上主动学习,当孩子的主动性提升了,面对巨大的学习压力的时候,我们要给孩子在精神上减少压力,让他们感受到父母和家庭的温暖。

而不是把孩子逼上绝路,让孩子失去了对生活的期望。

幼年时候严厉点,多一点主动,少一些压力

既然一定要应对应试教育,那如何应对这种教育方法,才是我们应该要思索的。

怎么样才能不让应试教育和题海战术毁掉孩子的创新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这是我们要思索的问题。

一个违背个人意愿,被家长强制要求去刷题提升成绩的孩子,大概率也就这样了,没有走极端,已经是很幸运的了。

绝望才是孩子走极端的根源,绝望来自于个人的意愿和周遭的压力是相反的,当个人意愿不愿意屈服,周遭压力又让人无法呼吸的时候,孩子最容易出问题。

幼年时候松快,上学以后束缚,这不是一个好的引导方法。

我们得先调整我们的态度,重新认识教育的意义,即便是应试教育,也是应该让孩子主动去参与,而不是被动参与。

想要做到这一点,那就让重视起来幼儿园阶段(很多人不重视幼儿园阶段,认为随便搞一搞,就行了),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就应该慢慢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一个积极主动的孩子,在进入应试教育中以后,依然是很宽松的,他们的效率很高,在完成课业要求的同时,还有很多精力来探索一个或者是几个自己的兴趣。

幼儿园三年,不应该是放羊的三年,应该是未来正向发展的基础。

幼儿园阶段要有原则,父母要以身作则,给孩子灌输正确的三观,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调动孩子的内驱力。

家长要记住一句话:应对应试教育的是是孩子自己,不是家长,家长给予的直接压力,除了增加他们的精神压力,对于学习起不到任何作用的。

2 阅读:219
评论列表
  • 2024-01-17 19:27

    就中考跟高考,人家刷题进了你应试进不进看天赋[笑着哭]

苏南流

简介:定期分享教育动态,专注学习、关注就业,提升价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