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比对+铁脚板摸排”,山东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

新黄河 2024-05-11 19:10:50

去年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意见》。今年经省政府同意,省民政厅会同省直有关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通知》(鲁民〔2024〕23号)。

在11日下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省民政厅副厅长、一级巡视员赵立杰介绍,结合山东省实际细化了具体政策,根本宗旨是加快形成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格局,最终目的是把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织得更密、扎得更牢。

《关于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救助谁”的问题。赵立杰介绍,传统救助人群主要是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和临时遇困人员,现在要向低收入人口拓展。低收入人口不仅包括低保对象、特困人员,还包含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对象、低保边缘家庭成员、刚性支出困难家庭成员等,通过“分层认定”,形成梯度救助格局,增强救助的针对性、精准性,使更多的困难群众享受到救助政策红利。比如,对于低保边缘家庭中的重病患者和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一、二级重度残疾人以及三级精神、智力残疾人等特殊困难人员,可单独纳入低保范围。

“谁来救”的问题也进行了明确。山东省实行的是“1+N”的救助模式,救助主体多元,救助对象分散。社会救助资源分布在不同职能部门,民政部门主要负责基本生活救助以及临时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医保、教育、住建、人社、应急等部门负责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受灾人员救助等专项救助工作。中央和省级文件设计初衷是,通过发挥部门合力,实现救助资源统筹衔接、救助信息聚合共享、救助手段同频共振,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困难群众。

“怎么救”的问题是社会救助的根本和核心,《关于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通知》提出“动态监测”和“科学提标”。“动态监测”是指完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和数据库,动态掌握低收入人口及其家庭支出骤增、收入骤减、收入无法持续稳定、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等反映家庭经济状况的有关信息,通过“大数据比对+铁脚板摸排”的手段,及时跟进施救,避免救助遗漏或重复救助。“科学提标”是指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综合考虑当地居民基本生活费用支出、人均可支配收入、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财力状况等因素,合理确定救助保障标准。

“今年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健全低保标准与人均消费支出挂钩、其他困难群体保障标准与低保标准挂钩的动态调整机制,切实为困难群众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赵立杰说。

记者:赵璐 编辑:曹梦佳 校对:高新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