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没朱棣的决心!如果有乾隆帝的魄力,也不致交趾陆沉

丁姑娘说历史 2023-05-08 22:32:51

朱瞻基没朱棣的决心!如果有乾隆帝的魄力,也不致交趾陆沉

朱瞻基可没有那么大的魄力!他若有乾隆陛下的胆识,也不会如此狼狈。

从朱元璋统治时期,大明一直处于守势,但到了宣德时期,国库和军力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皇帝也是束手无策。从国家的角度来看,交趾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从皇帝的角度来看,交趾却是非常危险的。你可以看看明朝的军事体系,卫所制,如果没有一个完整的卫,就有可能造反,想要稳定交趾,就必须在各地建立大量的卫所,而卫所又不能进行长时间的远征。

历史上,征兵制度最鼎盛的时候,一般都在三五十年后,到了那个时候,军队的战斗力就会直线下降,这是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的。再说了,洪武二十多年的时候,就已经有人跑了,你以为卫所的士兵能够像唐朝的士兵那样,分到一块田地么?一座军营,只有二十多亩地,还需要上缴粮食,占据军营的百分之四十左右,第一代还好,但到了第二代,军营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有句话说的好,大明帝国不割地,那就是大明帝国不割地。要知道,大清帝国之所以会割地,那是因为他们打不过。而大明帝国则恰恰相反,明明实力强大,但却主动让出了自己的地盘,也就是大明帝国不割地的意思。可惜,仁、玄两家有这样的臣子,却不能尽心尽力,长镇交趾,与边疆相安无事,以至于中华永远失去了汉、唐的疆域,这是他父亲和先祖的智慧所不能及的。若仁宣不受诬蔑,则武效高帝诏令沐英永镇云南,并册封张英公为辅国,以镇守交趾;文效太宗陛下让锡公守交趾已久,又命黄锡公继续统领安南,岂可违逆?

黄张两位公爵,一齐离开南疆,跃梁黎利,扬名立万,大好河山,永沦贼手……世人说中华失地,首推蒙疆,我却不以为然,只把安南放在了第一位。若无此物,蒙疆之地,尽是一片荒芜之地,很容易被攻破,也很难被攻破。交趾地处蛮荒之地,物产丰富,与各国通商。如果我们能得到它,那么,我们就可以震慑东南诸国,让他们国家富裕,让他们的敌人变得更少。

那时候的永乐皇帝,眼界狭隘,对安南虎视眈眈,各大边陲官员权势滔天,贪得无厌,却忘了孙吴索兵三千,挑起叛乱,后人舍不得每年数十万两银子,纷纷退出汉唐,黄公一人之力,关系到南疆的生死存亡,张公若能做到这一点,也不至于落得如此凄惨的下场,虽然明廷不允许滇交两大边陲的存在。

交趾布政使的稳定,全靠于黄福和张辅,有他们二人在,交趾就不会有任何问题,有他们二人在,交趾就会乱起来。交趾的局势虽然混乱,但是还没有到举国叛乱的地步,尤其是张辅。张辅于交战,使人畏惧于上苍,而不敢造反;黄福是个孝子,待人如亲如父,德无二心。然而,张辅于交界,晏平于交趾四域;黄福在交州,叛乱不断,但还没有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所以张公在黄二公中的地位才是最重要的,所以蛮族才会畏惧权势,而不会怀德。张公几次与他交好,没过多久就被他取而代之,在太宗年间,他忌惮他的谋略,忌惮他的权势,忌惮他的权势。到了仁宣年间,更是忌惮他们支持汉王,对皇权不利。黄福被宦官陷害,仁宗大意之下,才导致了交趾的崩塌。

大明也太仁慈了吧,区区一个蕞尔小国,说灭就灭,现在交趾的人口还剩下几个?我倒要看看,它会不会屈服。这和满洲人入侵中国不同,满洲人少,汉族人多。大明的统治,就是以众凌寡。朱瞻基收回交趾的决定,实在是太愚蠢了。

注:朱瞻基最喜欢的就是宣德鼎,因为宣德鼎里的铅含量很高,会让人长期中毒而亡!他上位的时候,本意是为了让百姓和国家摆脱永乐朝的包袱,可是,他走得太远了,太过急功近利,导致了大明王朝的衰败!

0 阅读:75

丁姑娘说历史

简介:挖掘史料背后感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