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跳舞视频爆火,院长也很意外

半岛晨报 2024-05-21 15:37:34

这几天,一位“大叔”穿着皮鞋、西裤、Polo衫,和一群青年学生跳蒙古族舞蹈《奔腾》的视频在网上“爆火”。

姜铁红带着学生跳《奔腾》的视频截图。

之后,这位大叔很快被“眼尖”的网友认出来是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院长、今年56岁的姜铁红。有网友表示,“这位院长已经在我的朋友圈跳一天舞了。”

5月18日,周六,姜铁红忙碌了一上午,在12点半接受澎湃新闻专访之前,才终于顾上喝了几口水,没来及吃午饭。

因跳舞视频“出圈”,姜铁红自己也感到意外。说到“出圈”的影响,那就是他最近走在校园里,总会被学生认出来,求拍合影。

除此以外,姜铁红仍如往常一样忙。5月18日上午,他先是去第六届中央民族大学国际文化节活动上表演了《奔腾》;之后又为迎接一场即将到来的舞蹈专场晚会,带着学生们排练了一上午的《奔腾》。

身为学院院长,姜铁红日常行政性工作事务不少,但他一直在兼顾教学工作。“我现在每周一至周三,每天都有六节课,课上时常会给学生示范舞蹈动作。”姜铁红说,跳舞就是他工作和生活中的一部分,日常如果学生需要他做动作示范,他随时随地都会示范跳一段。

姜铁红曾在国家级“桃李杯”“孔雀杯”“荷花杯”舞蹈比赛中获“个人文华奖”;金、银、铜奖;“园丁奖”。1996年获原文化部颁发的“中国当代青年舞蹈家”称号。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姜铁红曾因跳舞导致腿受伤,十几年无法登台跳舞,直到年近五旬,克服重重困难才终于重回舞台。

他说,他热爱舞蹈,会一直保持着与时俱进的学习态度,永远像29岁跳《奔腾》时一样,坚持跳舞、跳好舞。

姜铁红(中)跳《奔腾》的旧照。以下图片均为受访者 供图

澎湃新闻与姜铁红的对话

“出圈”是意外,为民族舞蹈受到关注而高兴

澎湃新闻:这几天,关于您穿着皮鞋、西裤和学生一起跳《奔腾》的视频在网上很火,您是什么时候知道自己火了起来的?这段视频火了后,您有什么感受?

姜铁红:5月25日晚上,我们学院要办一场优秀舞蹈作品的专场晚会,其中要演出的作品包括蒙古族舞蹈《奔腾》。

5月13日晚上,我去审查晚会节目排练情况,主要是看学生跳得如何,结果有老师和学生叫我去示范跳一段。所以,我在没有换练功服的情况下,临时上场跳了一段。

当晚忙完后,我就回家休息了。没想到跳舞的场景被当时在场的师生拍了下来,还被发到了社交媒体上。第二天早上,我醒来发现,手机上收到了很多与我跳舞相关的信息提醒,才知道这段跳舞视频火了。

这完全超出了我的意料,因为上台给学生示范动作,是我日常教学中最平常不过的事。学校对行政干部的公开言行是有一些规范要求的,看到有那么多人关注,让我有点害怕。

澎湃新闻:最近您走在校园里或者大街上,是不是会被很多人认出来?

姜铁红:这几天确实是这样。走在校园里,常常会有学生认出我来,要和我拍合影。能因为一段跳舞视频让大家关注到民族舞是一件好事,所以我一般都会配合学生。

澎湃新闻:这次爆火对您来说有什么影响?

姜铁红:这段跳舞视频能在网上火起来,让更多的人来关注和喜欢民族舞蹈、蒙古族舞蹈,也是一件令我感觉很高兴的事。这可能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我们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包括民族舞的关注度和公众知名度。

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可以说是中国民族舞蹈家的摇篮,有很多很优秀的民族舞蹈老师。我们也欢迎对民族舞蹈感兴趣、有志来中央民族大学求学的学生报考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相关专业。

姜铁红。

每周授课三天,给学生做示范是教学中的平常事

澎湃新闻:您刚提到,作为院长,您现在也一直在给学生上课?

姜铁红:对,实践教学是我日常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我现在每周一至周三,每天都有六节课。有的是本科生课程,有的是硕士生和博士生课程。舞蹈教学重视实践,课堂上或者排练中,不能光讲动作要领,要通过动作示范,让学生理解如何把握动作和节奏,包括气息控制等。所以有些动作我会在课上一遍遍给学生做示范。

澎湃新闻:日常中,您临时被邀请参与舞蹈教学中的情况多吗?每次都会这样支持舞蹈教学工作吗?

姜铁红:作为老师,只要学生有需要、提出希望我做一下舞蹈动作示范,我基本会随时随地做示范。这是我的职责。

所以,那天晚上给学生们示范动作,对我来说是很平常的一件事。跟平时唯一的不同就是,那天我没换练功服,穿着皮鞋、西裤、Polo衫就上场了。可能这种衣着上的反差感,是导致这段视频受到关注的原因之一。

澎湃新闻:平时您是不是也很受学生欢迎?

姜铁红:我上课时对学生要求比较严格。有时学生课堂表现不够好,我会通过我的舞蹈让他们感受到我情绪上的变化。我喜欢把一些故事、情绪融入舞蹈中,可能同一支舞蹈,今天跳出来的和昨天跳出来的感觉会不一样。

日常中,我跟学生关系比较好,有时会和学生一起吃饭、聊天。很多已经毕业的学生,也时常回来找我,跟我分享他们的想法、对未来的打算等等。

跳舞是生活的一部分,是情绪表达的一种方式

澎湃新闻:有网友看了您跳舞的视频后说,“感觉跳这个舞就得有肚子才有感觉”,“铁山柔情有了显示画面”。还有网友说,“事实证明,跳舞和身材无关”,“才知道跳舞最重要的不是动作,是感觉”。您对网友这些评论怎么看?

姜铁红:我一直跟学生们说,长得是不是帅、个子高不高,这些对我们热爱跳舞以及跳好舞,并没有太大的影响。我自己也不是很帅,但不影响我去展示舞蹈之美。

至于网友说“跳这个舞就得有肚子才有感觉”,这个可能跟大家对蒙古族的印象有关。大家印象中,蒙古大汉都是高大、威猛的,而我的整体形象可能跟大众印象比较符合。

关于说“跳舞最重要的不是动作,是感觉”,这可能也是我们日常常说的舞感,或者说能不能“起范儿”。舞者要去理解感受一支舞所要表达的内容、情绪、精神,然后通过动作、表情、情绪等去将其中内涵展示出来,并且让观众能感受到。这可能就是大家说的“感觉”。

我们跳舞的时候自己也会去找舞感。我现在每年至少要回一次内蒙古大草园,去感受大草原的蓝天、白云,看看那里的牛羊,感受空气中青草甚至牛粪的味道。当我跳舞时,会把身处草原的那种状态、心情带入舞蹈中,仿佛自己就是在大草原上翩翩起舞。

澎湃新闻:您说要赶紧把肚子减下去,是因为看了网友的评论,还是为了以后能更好地跳舞?

姜铁红:对于跳舞的人来说,做好身材管理确实也很重要。保持好的身体,让身体更轻盈,可以更好地完成和展示各种舞蹈动作。

我个人是因为去年以来很长一段时间,在忙于我们学院申请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的工作。需要做大量案头工作,我每天坐着的时间很长,肚子就出来了。我现在在坚持运动,希望把肚子减回去。

澎湃新闻:您的社交媒体账号上有时也发一些日常跳舞的视频。工作之余,您一般会选择在什么时间、地点跳舞?

姜铁红:对我来说,跳舞就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高兴时可以随时随地跟着音乐跳一段。有时候创作灵感来了,也会跳一段,并找人帮忙录下来,研究创作新作品。压力大,或者心情不好时,也会通过跳一段舞来释放一下情绪,缓解一下压力。

我也常跟学生说,压力大时,可以跳一跳舞,调整下自己的情绪状态,让身心得到放松。

姜铁红跳舞旧照。

舞蹈天赋重要,练习和努力更重要

澎湃新闻:您是朝鲜族,网友评论说您跳《奔腾》“跳得有蒙古大汉的灵魂”。从您自己学跳舞、教跳舞的经验来看,如何才能把舞跳好?天赋重要,还是勤学苦练重要?

姜铁红:对于跳舞来说,天赋可能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发自内心热爱舞蹈,勤奋练习。学习舞蹈、热爱舞蹈的人,一定是能吃苦的。同时还要注重各种相关知识的学习。

澎湃新闻:您出生在舞蹈世家,是受父辈熏陶,从小就热爱舞蹈吗?

姜铁红:我的父亲是一名舞蹈演员,我从小就看他跳舞。但我小时候兴趣很多,爱打球,爱看星星、喜欢天文,也喜欢考古,还想过当军人,最初并没有明确要走舞蹈的道路。

直到1980年,我12岁那年,被父亲拽去参加中专的舞蹈专业招生考试并被录取,才最终真正走上了舞蹈的道路。

父亲可能觉得我有一定的舞蹈天赋,再就是他自己在舞蹈方面有一些未完成的愿望,希望我能去接力完成。我在后来的不断练习和努力中,确实也真正爱上了跳舞,并且拿到了很多父亲当年没拿到的奖,算是替他实现了他未实现的愿望。我自己在这一路上也收获了很多。我在中央民族大学求学、工作30余年了,我也很感谢学校和老师对我的培养。

《奔腾》是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经典剧目。它是我的老师、著名舞蹈教育家马跃在改革开放初期创作的蒙古族男子群舞,表现了一匹骏马在旭日的映衬下闪动腾跃,一群矫健的青年策马迎面而来的场景。这个作品先后获得过首届北京市舞蹈比赛创作一等奖,以及第二届全国舞蹈比赛编导一等奖和表演一等奖、中华民族二十世纪舞蹈经典作品金像奖、朝鲜“四月之春”国际艺术节舞蹈金奖等。

姜铁红的老师、著名舞蹈教育家马跃。

中华文明是由各民族优秀文化汇聚、融合而成的,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就是要让各民族学子去跳不同民族的舞蹈作品,通过舞蹈让各民族同学去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创作《奔腾》的马跃老师是回族,我是朝鲜族,我们学校很多不同民族的师生都表演过这个作品。我们追求的就是美美与共、知行合一。我们也总教导学生,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种传承也体现在我们的舞蹈作品中。

曾因腿伤十几年无法跳舞,年近五十终于重回舞台

澎湃新闻:您的舞蹈道路也并非一帆风顺,曾因为腿伤十几年无法登台跳舞,直到年近五十才“复出”,重新站上舞台。当时是因为跳舞导致腿伤严重吗?您是在什么情况下决定重新站上舞台的?为了能重新登上舞台,克服了哪些困难、做了哪些努力?

姜铁红:这算是我人生中的一大痛点了。

那是1999年,我在参加一场民族汇演演出时,腿部意外摔伤,有种“腿断了”的感觉。当时我强忍疼痛,自己把腿“接上”继续跳完了舞。

演出结束后,我去医院检查才知道,不仅膝盖半月板摔碎了,而且后十字韧带也断了。后来,医生通过手术帮我把韧带接上了。但因为腿伤、腿疼,我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难以登台跳舞,更多是在从事舞蹈教学和创作工作。

2016年我们学院筹备院庆时,我被当时的院长建议作为教师代表跳一支舞蹈。当时我问,我就跳一段行不行?院长说,跳就跳一支完整的吧。

院长让我跳的是我年轻时获得过“桃李杯”金奖的舞蹈《生命在闪烁》,时长近8分钟,难度不小。

我觉得这是一项很重要、很有意义的任务,就答应了下来。

但我当时年近50,体重208斤,所以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减肥。那时离我们院庆只有两个多月的时间了,时间紧迫,我每天走差不多6小时、20公里,天天走得腿很痛、大汗淋漓。到临近演出时,体重减到了约165斤。然而,腿还是很痛,为了能够完成好演出,演出前我去打了封闭针止痛。最终,我在院庆时顺利完成了舞蹈演出。

也是从那一次起,我找回了重回舞台的勇气和自信,并决定只要还能跳舞,就要坚持留在舞台上。

虽然再过几年我就要退休了,但我仍在坚持跳舞、坚持学习,希望能与时俱进。我的学生们给我取了个昵称叫“29岁”。我也希望自己能一直保持身心年轻的状态,一直把舞跳下去。

希望能够培养更多的多元化舞蹈人才

澎湃新闻:现在很多孩子从小被送去学跳舞,一些孩子因为跳舞出现“下腰瘫”等问题。您对青少年儿童学跳舞有什么看法建议?如何减少因跳舞受伤的问题?

姜铁红:低龄段的孩子学跳舞,要以培养兴趣爱好为主,所以重在让孩子体验到跳舞的快乐。

10岁左右比较适合进入正规科学的舞蹈训练阶段。在此之前,孩子的肌肉、骨骼都还没发育好,做有些动作时会有身体不受控制的情况。所以低龄的孩子学跳舞时,不应该过多强调舞蹈技术、技巧类的东西。

特别要说的是,没有舞蹈专业知识的家长,在送孩子学跳舞回家后,不要自己给孩子做压腿、下腰等动作,以免给孩子的身体造成伤害。孩子跳舞回家后,可以让孩子自己跳一跳舞,体会跳舞的快乐,记住跳舞时的感觉和节奏。

如果家长想为孩子做点什么的话,可以在孩子练完舞回去后,用热水给孩子擦擦脚,促进血液循环。

澎湃新闻:中央民族大学即将要举办一场“中国式现代化舞蹈艺术人才培养高层论坛”。请问您怎么看高校舞蹈艺术人才培养工作?

姜铁红:目前,关于舞蹈艺术高精尖人才的“中国式”自主培养方式,舞蹈专业本、硕、博不同阶段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以及多元舞蹈人才培养方式等,业界都还在探索中。我们的论坛将于5月25日开幕,目的就是邀请业界专家学者来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讨论,通过集思广益,形成共识,促进构建中国式现代化民族舞蹈教育教学与艺术实践的话语体系、学术体系和学科体系。

我个人觉得,我们不仅要培养会跳舞的表演人才,还要培养更多能教学的舞蹈教育家型人才。我们学校也在努力改进教学模式,培养更多的多元舞蹈人才和研究型人才。

澎湃新闻:作为前辈,您对舞蹈专业的青年学子有什么建议、提醒?

姜铁红:希望他们在舞蹈学习中体验到舞蹈带来的快乐,感受到舞蹈的魅力,并去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来源:澎湃新闻

0 阅读: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