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的确会导致头发变白,但摆脱压力后,变白的头发还能恢复黑色

央姐说健康 2023-03-01 19:18:02

在很多影视剧中,年轻的主人公经过一系列重大的变故,进而导致“一夜白头”。造成此现象的原因,绝大部分是因为受到了极大的刺激或压力,从而造成的急性黑色素丧失。虽然“一夜白头”是影视剧中的情节,带有一定的艺术色彩,但也并非毫无根据。压力过大确实会导致白发的快速增长。

白发年轻化的趋势

现如今,白发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长出了白头发。当今社会上的年轻人,无一例外都顶着巨大的压力在生活。已婚的要面临工作上、房贷车贷、孩子的教育、妻子的责怨、以及父母亲的赡养问题;而未婚的也要努力攒钱结婚、打拼未来。

在种种的压力之下,曾经的笑容及黑发都随生活而去,取而代之的则是忧虑和白发。在临床研究中发现,当人的压力长期累积时,就会造成某种程度的黑色素丧失,短期内出现白发大量增长的现象。同时最新的研究指出,如果能克服或者消除压力,或许能够延缓白发的生长,甚至还能让变白的头发慢慢恢复成原来的黑色。

科学角度探寻缘由

大家都知道,人属于哺乳类动物,而哺乳类动物的头发或毛发其横截面在显微镜下就如同几个同心圆,由内到外分为髓质层、皮质层以及表皮层(鳞片层)组成。这些成分决定了毛发的主要生理化性状的差异。通常情况下,头发的髓质层越厚实,其发量就越浓密,髓质层越薄,其发量就越稀疏。

而头发颜色的关键在于皮质层中,皮质层越厚实,其头发颜色就越深、越黑,反之头发颜色就越浅、越白。为什么皮质层越厚实,头发就越黑呢?因为皮质层是细胞角质化所形成的,细胞角质化中其大部分含量都是角蛋白质。而决定头发颜色的黑色素就藏在这些角蛋白质的细胞质中。

这也是上面提到皮质层越厚实其头发颜色就越深越黑,因为其皮质层中的黑色素含量更多。这些细胞完成角质化之后,就和人体内的细胞不一样了,虽然其仍具有细胞的形态,却丧失了与之相对应的功能,因为其中的细胞核与细胞器都已消失。这就意味着,除非自行进行化学漂染,否则黑色的头发是无法通过生理化调控而变成白色的。

如此说来,“一夜白头”的现象理论上是不成立的,因为角质化后的细胞已经丧失了功能,无法自主攻击隐藏在其中的黑色素,继而无法导致“一夜白头”。通常的头发变白,往往过程非常缓慢,要等到其中黑色素所包含的“酪氨酸酶”完全失去活性之后。那么,“一夜白头”完全不可能吗?

众所周知,理论往往和实际是有出入的,现如今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一夜白头”还是有多个案例的。这种在极短时间内突然头发变白,最有可能是心理焦虑和压力造成的。当人焦虑或者受到的压力过大时,会发生内分泌系统的紊乱,继而造成免疫系统的平衡,使藏在皮质层中的黑色素被大量攻击,从而短时间内白发激增。

白发变回黑发的可能性

在以往的医学研究中显示,无论是压力导致的白发,还是衰老导致的白发,都如同时间的流逝一样,是一种不可逆现象。但在2022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否定了这一观点。在论文期刊《bioRxiv》上,科研人员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如果年轻人因压力造成的白发,在消除压力之后,发色自然能够恢复到之前的颜色。

经过研究人员反复论证实验,他们发现了黑色素和细胞角蛋白在赋予头发颜色时所产生的作用,这种看似天方夜谭的研究结果有了证据支撑。在实验中,研究人员选取了年龄段20-50岁的上班族共60名,分别采集了他们的头发样本共计一千余份,然后用成像技术观测不同部位头发的色素含量。

经过多次检查后,人们发现采集的样本头发超过半数的根部都呈现明显深黑色,而在发端才逐渐变为银白色。结果表明头发在髓质层的时候还是黑色的,然后再某个时间段开始变成银白色,继而又逐渐变黑,这才形成了头发灰中带白的情况。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怪的状况呢。实验人员随即将这些样本所有者找来一一问话,其中那些样本头发灰中带白的人反映,过去一段时间有处于压力中的经历,部分人甚至还郁郁寡欢萎靡不振。后来有些人通过自我减压、外出旅游、坚持体育锻炼或阅读来让自己走出压力环境。

这些时间点与实验人员判断的头发变白继而转黑的时间点非常吻合。通过此次实验,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得出一个结论:如果是因为压力等原因导致的头发变白,通过一系列自我减压后仍可以恢复成黑色,并非以往认知的完全不可逆。

但这种头发恢复成黑色情况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即必须是因为压力、负面情绪等消极因素导致的白发才有可能恢复。而那些中老年人,因为机体衰老导致的头发变白是无法自行恢复的。

结语:

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年轻人无可避免的会遇到许多挫折和压力,压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此而萎靡不振。一切事在人为,只要能够将压力巧妙的转化为前行的动力,未尝不是好事。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在要尽量保持愉悦的心情,多参加体育运动,多吃水果和一些富含营养蛋白的食物,以提高身体的免疫能力。

1 阅读:470

央姐说健康

简介:长期从事临床一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