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尚昆回忆庐山会议,为何觉得做了亏心事,两个重要的人没有参会

怪识历史 2024-01-10 09:39:21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93年,86岁高龄的杨尚昆辞去了国家主席的职务,过起了颐养天年的生活。

然而,退休在家的他并没有从此躺在功劳簿上,而是时刻关心着国家大事。晚年的他,以著书立说为生。每当杨尚昆回顾历史的一幕幕时,他总是提醒身边的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党和国家,一定要从过去的历史经验中吸取教训。

有一次,杨尚昆回忆起1958年的庐山会议时,不禁感慨道:这是他一辈子做的一件“亏心事”。在这次会议上,还有两个本应参会的重要人物,并没有出现在会议的现场。

那么,杨尚昆所说的做了“亏心事”,究竟指的是什么?杨尚昆所说两个本应参加庐山会议,却并未出席的人究竟是谁?他们为什么没有出席庐山会议?

杨尚昆的亏心事,究竟是什么

1958年,我党召开了庐山会议,这次会议对于彭德怀来说,是他个人命运的转折点。会议结束后,彭德怀被辞去了国防部部长的职务,搬离中南海,来到京郊自食其力,以耕种为生。

面对着彭德怀人生面临的挫折,杨尚昆抱有深切的同情,然而令他感到十分内疚的是:在这场决定彭德怀人生命运走向的会议上,他虽然深知彭德怀的为人,却并没有为彭德怀仗义执言。

杨尚昆、彭德怀两人之间的友谊,或许要从红军时期开始说起:1933年的寒冬,27岁的杨尚昆来到了众所周知的革命圣地——江西瑞金,这里是我党的中央根据地,充满了斗争与梦想。

在那里,杨尚昆担任了一系列重要的职务,如中央苏区中央局的宣传干事,以及红色中华通讯社的总负责人,红色中华通讯社,也就是新华社的前身,他的声音通过这些渠道传遍了大地。此外,他还担任了马克思共产主义大学的副校长,教育和启迪着年轻的心灵。他手中的笔也不闲着,参与编辑了党的机关报刊《红色中华》和《斗争》,在那些篇章中,他记录了革命的每一步。

按照惯例,《红色中华》和《斗争》的机关报刊会先送给各个军团的首长,彭德怀有一次看了《红色中华》的一篇评论后,不由得感概写得好,当他得知这篇被他称赞的文章正是出自杨尚昆笔下时,彭德怀便对杨尚昆器重有加。不久之后,杨尚昆便从宣传处调往红军内部,担任红一方面军的政治部主任。

1934年,蒋介石调集百万大军,发起了对江西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五次围剿。遗憾的是,在这次红军的反围剿作战中,由于毛主席被免除了军事指挥权,加上王明、博古二人的错误指挥,使红军接连失利,革命根据地岌岌可危。

面对着前所未有的危局,彭德怀着实看不下去了。杨尚昆回忆称,当时的彭德怀为了挽救中央红军,不顾王明嚣张的气焰,和苏联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大吵一架,彭德怀指着鼻子对李德说道:正是因为他这个洋顾问的瞎指挥,才把红军搞到如此危险的境地,李德被彭德怀的指责气得脸色铁青,用蹩脚的中文连说了两句:“封建,封建!”

到了1934年的秋天,杨尚昆和彭德怀率领红三军团踏上了传奇的长征,一路上历经艰难困苦,但他们的意志坚定不移。在我党六届五中全会上,杨尚昆被选为中央候补委员,这是对他才能和贡献的最高认可。

当红军最终抵达陕北的时候,杨尚昆担任了多个重要职位,如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副主任,中国工农红军抗日先锋军总政治部主任等。他的领导和智慧在直罗镇、东征和山城堡等重大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37年,当全面抗战的号角吹响,杨尚昆再度临危受命,担任我党中央北方局副书记,在刘少奇的协助下,杨尚昆创建了坚不可摧的“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1938年的深秋,他接替成为我党中央北方局书记,肩负起抗日的重大任务,甚至参与了彭德怀领导的声震寰宇的“百团大战”。

在这次战役中,彭德怀沉着冷静应对日军的扫荡,破坏了日军大批矿井、铁路,粉碎了日军“以战养战”的阴谋,从此以后杨尚昆对彭德怀的军事指挥才能更加钦佩。

随着百团大战的落幕,杨尚昆回到了延安,尽管仍保留着北方局书记的职位,却常常被委以延安中央的繁重事务性工作。他参与了由任弼时主导的中央政策委员会,研究制定了党的七大讨论的各项政策。

1941年,他应任弼时之邀,投身于党务研究室的工作,并于1943年成为中央研究局的副局长,专注于敌占区的党政军民工作。

1944年,在毛主席的建议下,杨尚昆担任了新设立的军委外事组组长兼中央交际处处长等职务。在整风运动期间,他与任弼时、李富春共同参与了中央第三学习小组的工作。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9月杨尚昆被任命为延安外国语学校的校长,凭借他对俄语的精通,他在那里发挥了重要作用。同年10月,李富春及其他重要人物乘坐美军飞机离开延安前往河北邯郸。

在此之后,任弼时提议杨尚昆接替李富春的中央副秘书长及中央书记处办公厅主任的职务。1945年12月,叶剑英前往北平任职前,为杨尚昆带来了毛主席亲笔签名的中央军委秘书长“委任状”,这成为了杨尚昆珍贵的回忆。

1948年5月,杨尚昆被正式任命为我党中央办公厅主任、兼中央直属机关党委书记、中央直属机关警卫司令部司令员。他还同时担任军委秘书长、中央副秘书长等重要职务,协助周恩来等处理我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日常工作。

从1945年10月起,杨尚昆一直担任我党中央办公厅主任,长达20年之久,成为我党中央枢纽的关键人物。

纵观杨尚昆奋斗的前半生,我们会发现:杨尚昆之所以能够在后来的人生事业中取得一番成就,与彭德怀最初对他的赏识和提拔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此外,彭德怀不仅对杨尚昆有着知遇之恩,更是革命事业道路上的战友与伙伴,与彭德怀并肩作战多年的杨尚昆深知彭德怀的为人,因此他才会对庐山会议上并没有为彭德怀仗义执言而心存内疚,并将其称之为是自己“一辈子的亏心事”。

杨尚昆回忆称,两人并未参加庐山会议

据杨尚昆回忆称,庐山会议虽然十分重要,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但是在这场我党历史上重要的回忆中,有两个本来受邀,拥有参会资格的干部在当时并没有参加会议。

这两个并未出席庐山会议的人,一个是陈云,一个是邓小平。那么,究竟是因为什么缘故,让两个人在当时并未参加庐山会议呢?

其实,陈云和邓小平之所以并未出席庐山会议,是因为两人不约而同地出现了身体状况。

首先来说陈云,陈云是我党中出了名的“病秧子”。据陈云回忆称,他自己从小就体弱多病,但是由于家境贫寒,他很早便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来做会计给人打工为生。

也正是因为这一段人生履历,让他拥有了从事经济工作的宝贵经验,为其日后在我党内搞经济工作奠定了基础,就连毛主席都称赞:搞经济,陈云是我党中的第一把好手。

然而,经济工作千头万绪,极其消磨人的心智。在1943年,陈云便因为积劳成疾,倒在了延安后方,后经医生确诊:陈云是在当时患上了心脏病,陈云那时的年龄只有38岁。自知体力不支的陈云,只好向党中央请了假,让自己好好休养几天。直到1947年,东北战局爆发后,陈云才强撑着病体,再度复出,他说道:“自己努力做到病而不倒,倒而复起。”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陈云和陈毅一起来到上海,整顿当地被国民党搞得乌烟瘴气的金融业。在陈云的努力下,我党成功取得了银元之战、棉米之战的胜利,打击了当地的不法商贩,稳固了新中国的经济。然而,在这两场艰苦卓绝的经济战过后,陈云再次病倒。

到1958年庐山会议召开前夕,陈云的身体健康状况依然没有恢复,心脏病时时发作,无奈之下,毛主席只好批准陈云可以不用参加庐山会议。

相比陈云,邓小平的身体基础要好很多,平日里的邓小平习惯了冬泳、打球来锻炼身体,那么究竟是因为什么缘故,让邓小平同样也是因为身体状况,并未参加庐山会议呢?

原来,在庐山会议前夕,邓小平和朋友打台球。在打完台球后,当时天色已晚,在回家路上的邓小平由于没有看到脚下的台阶,一个踉跄便摔了下去,后来邓小平被朋友送进了医院,经医院确诊的腿部已经摔骨折。因此,邓小平在当时也无法参加庐山会议。

每当回忆起这段往事时,杨尚昆都不禁感慨道:庐山会议的开始与结束,都充满了机缘巧合,倘若陈云、邓小平两个具有分量的我党干部出席会议,为彭德怀仗义执言,或许能够改变彭德怀后半生的人生轨迹。

杨尚昆回忆历史:不要让悲剧重演

晚年的杨尚昆,每当回忆起庐山会议的这段往事时,内心总不禁会自责,认为自己没有当时为彭德怀仗义执言,这是他毕生的遗憾,但是实际上,杨尚昆已经尽到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1978年,我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次会议标志着改革开放新时代的来临,也是我党和我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历经宦海沉浮的杨尚昆再度复出,在邓小平的鼓励下,杨尚昆提出:国家改革开放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解放思想,给予彭德怀等人客观公正的历史评定。

在杨尚昆、邓小平等人的努力下,彭德怀终于在1978年回恢复了一切历史名誉,并且追补追悼会,将彭德怀的骨灰安葬在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这是杨尚昆能够为彭德怀做到最后的事。

回忆起往事一幕幕的杨尚昆,总不禁会感慨万千:国家的发展,一定要以史为鉴,唯有如此才能够迈向未来,让过去的历史遗憾不再重演!

45 阅读:7351
猜你喜欢

怪识历史

简介:看遍千古百科,分享天下历史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