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九红没能领会二老太太临终让槐花做妾的善意,与幸福失之交臂

采春说历史 2023-07-25 21:31:00

毫无疑问,《大宅门》是中国电视剧历史上的一部经典作品,它成功塑造出了以白二奶奶与白景琦为中心的两代人,他们的故事,也决定了百草厅半个世纪风雨飘摇的历程。

剧中,似乎二奶奶一直不肯接受儿子的姨太太杨九红,有人说这是“阶级歧视”导致的 ,虽说这样的说法不无道理,可还是将人物简单化了,二老太太心中所想还是十分全面的。

风风雨雨的背后

二老太太是从白萌堂手中接过家权的,她是个极有手段的人物,凭借一己之力便盘回了百草厅,也让整个白家成功跻身于名门望族,将辉煌持续了半个多世纪。

没有一定的城府,是很难做成这件事的。

另一个核心人物白景琦,就是二老太太的儿子,他是一个相对复杂的人物,优点明显,缺点也是同样的。

要说主要缺点,还是在于他对待女人的态度上,在他的一生当中,总共有过两房夫人与两房姨太太。

原配黄春是地位最高的,她是白景琦自由恋爱的结果,两人可谓两小无猜,一切都是顺理成章,而在八国联军侵华阶段,白家无奈下去了西安避难,少了老太太的管控,白景琦则更加天马行空。

当黄春所藏的教堂被焚烧后,两颗年轻的心更是迅速升温,局面到了这个地步,也就不怎么受二老太太控制了。

三老太爷将两个年轻人的事情告诉了二老太太,不用想,二老太太直接拒绝,并以“整肃家风”为理由将白景琦和黄春都给赶走了,她还下了“死命令”:“没有出息,不能出人头地的情况下,就永远不要回来了。”

站在二老太太的角度,要掌管整个家族,可不能由着儿子的性子来,毕竟,未来是属于年轻一代的。

这黄春是仇家女,她还和自己的儿子未婚同居,二老太太不可能轻易咽下这口气,当黄春将产之时被堂姐送回白家后,二老太太则是一句“让她到街上生孩子”。

看起来如此狠辣的女人,无非就是在给一个家树立规矩,若是规矩不严,大家族内部是很容易“溃烂”的。

可另一边,二老太太除了是“掌门人”外,她还是一位长辈、一位母亲,她当然希望子孙后代都能够幸福下去,因此,当听到孩子出生的啼哭声后,二老太太的心也软了下来,她说:“那就留下来吧。”

黄春也确实不容易,她从出生起就被拐带、寄养,直到战乱年间才算觅得个依靠,可是当白景琦被赶出家门后,黄春依然是一天安稳日子都没过上,可她还是没有太多的怨言,身处所有环境中想到的都是自保,还没有害人之心,二老太太也看出了她的人品。

大宅门少爷的婚礼办得还是有些潦草,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二老太太对这个儿媳还是很认可的。

可是,对待杨九红,二老太太就不客气了。

大家族在接纳新成员时还是很讲究出身的,杨九红在这方面就差得远了。

她是从青楼出来的,赎身之时,白景琦就考虑到后面的事情了:“ 赎身可以,但是不能迎娶。”

和黄春相比,杨九红是很有手段的,也更加“毒辣”,特别是在堂姐家门外坐着等候时那副可怜模样,更是一种“威逼”:你们是有头有脸的宦官世家,这都被青楼女子逼上来了,看你们怎么收场。

面对这样一个女人,二老太太自然得看得清楚事情,若是碰上几个不要命的无赖接管了势力,那么整个家族一样容易溃散。

杨九红对白景琦投怀送抱,白景琦这边也经受不起这样的考验,两人的关系越来越扑朔迷离。

按照杨九红脑海里的剧情,她能够运筹帷幄,最终从大宅门中分得一杯羹,白景琦这样的“参天大树”如果能利用的好,那么那些不光彩的过去也都是无所谓了。

再者说,规矩再严也得讲究人情,前面那个本就坏了规矩的黄春已经能说明问题了,二老太太即便百般排斥,最终还不是顺水推舟。

没想到,这样的事情却无法发生在她杨九红的身上。

她的女儿小红尚在襁褓之中,就被二老太太给抱走了,不仅被改掉了名字,还不允许母女相见。

若是真的从出身反对杨九红,二老太太顶多生闷气,而如此处心积虑地排斥杨九红,自然是杨九红为人的原因。

二老太太一生阅人无数,也能轻易看出杨九红是个没有大智慧、站位不高、格局不大的人,而且她的野心还很大,给三分颜色就能开染坊,若是让她进入家中,自然会搅地天翻地覆。

那么,只要杨九红没有办法进入白家,就相当于给她套上了枷锁,她的那些小手段也将永远上不了台面,无法施展。

至于母女不能相见的场景,也是二老太太基于未来的考虑,因为杨九红进不来,孩子却能进来,若是孩子经常和杨九红见面,那么杨九红必将把孩子当成棋子和眼线,这样同样会惹出麻烦。

除此之外,二老太太并没有花费其他精力去对付杨九红。

当杨九红伤及了二老太太的面子时,老太太就没有强势下去,她看到白颖宇过来说和,也就假装被分散了注意力,给了大家台阶下。

话又说回来,就如同二老太太对待黄春那样,她也是个女人、也是母亲,无论杨九红如何行为不端,可她还是了解杨九红“母女失散”后的悲哀感情,因此在临终之际,将贴身丫头槐花给了白景琦。

那时,黄春的身体不好,也知道自己无法和丈夫永远走下去了,而二老太太去世的时候,白景琦也都五六十岁了,日子还是相当麻烦,或许,大宅门又处于沧桑变革的时代,很多事情都不是二老太太生前能预料到的。

事情走向终究难以控制

的确,杨九红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也损失了很多权利。

可她面对的毕竟是一个大家族,若是这件事放在别人身上可能也就过去了,放在杨九红身上,就没这么简单了。

既然斗不过二老太太,她就会找其他地方反击,不能让白家天翻地覆,却也能增添很多麻烦。

槐花就是在斗争中倒下的一个悲剧人物,很多事本身就和她没有关系,可她却不得已而卷进来。

二老太太病重之时,槐花作为贴身丫鬟,总是细致地照顾着她。

有一天,白景琦来探望母亲,望着母亲的病容,白景琦也很是痛心,在这样极具悲伤的氛围下,可能二老太太也意识到自己命不久矣,于是便交代起了一些事情的安排。

槐花也是一个很聪明的女孩子,见到眼前的这一幕,她便向后退去。

没想到,二老太太却喊了槐花的名字,槐花听到后以为二老太太有什么安排,便赶紧走上前去,没想到她的手却被二老太太直接握住了,随后说:“妈做主,把槐花姑娘给了你。”

突如其来的一幕,槐花可能还来不及感受温暖,她当时必然是震惊的。

这么多年过去了,她可是有卖身契的,没想到竟然被称为“姑娘”,无论槐花对白少爷的感情如何,最起码在那个瞬间,她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回过头来看,这一切并不是二老太太临时起意,完全是蓄谋已久。

结合她对于杨九红的态度来看,选择,也终将与人品挂钩。

在熟悉槐花后的某一天,二老太太带着槐花一行人去戏院听戏,正巧在大门口遇到了儿子,于是她笑语盈盈地介绍说:“怎么样,不错吧?”

听罢,白景琦也赶忙附和。

槐花本就出身贫寒,理论上她不配得到家族两位中心人物如此称赞,可槐花一心一意做事,性情也温柔贤淑,因此备受二老太太的喜欢。

每次二老太太要给儿子拿东西时,也都会让槐花前往,这也从侧面说明她想要多看看槐花身上的优点,顺便增加二人接触的时间。

果不其然,槐花能将每一件事都做得井井有条,比其他丫鬟都靠谱多了。

而白景琦也需要通过槐花去了解关于母亲的信息,这俩人注定是有一些共同话题的,一来二去,熟络起来也是必然的了。

更重要的是,二老太太还安排过槐花陪同敬业去安国办药,人家敬业本来就是有贴身丫鬟的,如此安排,一是让槐花与敬业拉近关系、二是让槐花增长见识,此外,更是在进一步考验槐花的人品。

对待槐花,二老太太一直都是善意。

黄春不是个有寿之人,二老太太将槐花安排给儿子,一方面是出于儿子的幸福考虑,另一方面则是为杨九红盘算,尽量去弥补她,想让这个家保持着和和睦睦,也算是对杨九红的补偿。

可杨九红根本不可能看到那么深远的事情,她的心里,只有能压制住自己的人和斗不过自己的人。

随着二老太太驾鹤西去,一切都将重写。

被一手培养起的槐花,羽翼还是不能丰满,她直接就得面对杨九红,人家杨九红隐忍不发这么多年,等的就是这个时刻,更何况黄春也死了,就更没有人能压制她了。

这就注定了,槐花是一个悲剧人物。

二老太太只有一个地方没有想到:她认为杨九红只会依靠男人翻江倒海,就算事情多,也终究掀不起什么大风浪,可事实上,杨九红对于人间冷暖看得十分清楚,她那套用来对付女人,也是没几个人能承受的。

东北办药、夜宿荒郊,再加上一口流利的外语,还能周旋于日本人中间,杨九红拿出了自己的本事,这样的能力就算大宅门内部接受系统教育的人都不一定能表现出来。

有了能力,就代表在兵荒马乱世道下的大家族内有了话语权。

涂二爷是个很正直的人,可当他听到杨九红在饭桌上诋毁槐花时,他也一样不敢说话。

就算槐花看不清局势,她也意识到了风险正一步步逼近,那个只能依靠别人而存活的人,只能是槐花。

在香秀的撺掇下,槐花无奈之下开始对抗杨九红,这也确实是自讨苦吃,槐花也没有做错,错也就是错在手段,她是受二老太太恩惠的人,为二老太太做一切她都愿意。

槐花的死是一场意外,可这场意外今天不来,明天也会来。

白景琦很愧疚,为了槐花的事情蹲了几个月大狱,白家一直以来宽厚的老好人形象也开始受到重创。

香秀也被这些事整得不知所措,她原本也想当个姨太太,可看到槐花的命运后,她知道只能去尽量争取更高的名分,让丫头填房当太太,祖制再一次被改变。

规矩一乱,一切就都会乱。

在二老太太的心中,丫头就是丫头,主子有支配她们命运的能力,就算二老太太开明,将槐花许配给了白景琦是处于“大家都好”的角度,也正是这个决定,让槐花丢掉了性命。

对于这样单纯善良的女子,本就该享受简简单单的幸福,而不是成为漩涡中的牺牲品。

至于杨九红,一生终究命苦,她在不断争取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失去,她深爱的男人娶了丫头,她深爱的女儿没有回头。

纵观所有,她似乎也是个可怜人,当然也有可恨之处。

最终她终于想通了一切,也不愿意再去争取什么了,她将自己关在屋子里不吃不喝,一直到去世后,人们才能想起她的不幸。

一切苦果,最终还是被杨九红自己吞下了,她没有领悟到二老太太临终时的善意,眼看就要熬出头了,一手好牌却别打得稀巴烂,若是她能放下芥蒂,早点领悟到二老太太真正的含义,或许她也能够感激涕零,坦然接受一切安排,安安稳稳地过着日子。

只是,一切都过去了。

0 阅读:12

采春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