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蓉之母的身世如何?黄药师为啥对她念念不忘?

掠影后有感 2024-02-26 16:32:01

黄药师一辈子对亡妻冯蘅念念不忘,除了因为她是一位贤妻之外,还因为她是黄药师的知音。

身世

冯蘅是临安人,父亲冯涛少有才名,成年后却屡试不第,于是意兴阑珊,退隐武林山,种药为生。冯涛退隐后数年,有一名为何碧的妙龄女子找上门来,自称从小仰慕冯涛的人才,愿托付终生。冯涛不愿耽误何碧,狠心将她拒之门外。

何碧坚持不走,在门外等了半日。入夜后风雨大作,寒意入骨,但何碧心中火热,认为冯涛必定不忍自己挨饿受冻。子夜时分,何碧靠着篱笆沉沉睡去,再醒来时已在温暖的床铺上。此时风停雨歇,明月在天。冯涛与何碧便以天地为证,明月为媒,结成夫妇。

三年后,何碧诞下一女。女儿出生前三个月,一日,冯涛与何碧在林中采药,两人商议给孩子取什么名字。冯涛见何碧身处一条小径,两侧是一片杜蘅,已有紫色的小花开放,想起《洛神赋》中“步蘅薄而流芳”一句,便微笑着说,若是女孩,便叫冯蘅。若是男孩,就叫冯衡。

冯蘅天资聪颖,三岁便开始跟着父亲读书,学着母亲抚琴。她有一个神奇的天赋,就是一目十行,过目不忘,无论多么艰涩的书籍,又或者特别复杂的曲谱,就算她不能通解其意,也能在看过一遍之后,将其记得分毫不差。

此外,冯蘅还继承了父母的美貌,自小生得冰雕玉琢,十足的美人胚子。而且,冯蘅生于武林山中,西子湖畔,天生便有一种脱俗出尘的气质,连母亲何碧都有些嫉妒。一次,何碧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阿蘅不像我的女儿,倒像是一位仙女,托生在我家中。

冯蘅出生后,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然而好景不长,冯蘅刚过完十一岁生辰,父亲便一病不起,半年后撒手人寰。何碧安葬了丈夫之后,整日郁郁寡欢,身体日见衰弱。冯蘅便按照父亲所教的药方,亲自采集、熬制汤药,服侍母亲。

舅舅

一日,何碧喝完汤药,让冯蘅收拾行李,说要带着她去临安城投奔兄长。原来,何碧本是一个大家闺秀,父亲早死,但兄长何之轩却在朝中为官,三年前调任临安知府。何碧自感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为了冯蘅的将来,只好厚着脸皮投奔兄长。

母女俩走了大半日,才到了何府。何之轩本来对何碧当日离家出走颇为不满,但当他见到妹妹身体瘦弱,容颜憔悴,便一句责备的话也说不出来,偷偷抹了把泪后,便吩咐下人好生安置。

何之轩将何碧和冯蘅照顾得很好,吃穿用度都向自己一家看齐,但何碧还是在一年后离开了人世。临终前,何碧已说不出话来,只是握着兄长的手,何之轩含着泪说,他会把冯蘅当作亲生女儿一样看待,以后一定会给她找个好人家。何碧听兄长说完,才慢慢闭上了眼睛。

此后,何之轩果如他对妹妹的承诺一般对待冯蘅,使她虽然早早失去父母,却仍和其他少女一样,享受到父母给予的一切。而舅舅家中的条件,则让她能够更加自由地获取知识,习练琴艺。于是五年后,冯蘅的才名传遍临安。

女子十六岁,已是适婚的年纪。临安城人人皆知冯蘅才貌双全,因此上何家求亲之人,几乎要把门槛踏破。面对如此多的追求者,何之轩表示,要当自己的外甥女婿,不但要家世好、人品好,最重要的是要外甥女满意。而至今为止,令冯蘅心动的男子,尚未出现。

何之轩这句话,使很多人失望而归。被拒者中有一位叫吴大志的人,叔叔是炙手可热的朝中权贵,一向跋扈惯了,便想出了一个歪点子。吴大志被拒后不久,何之轩便遭御史弹劾,以莫须有的罪名下了大狱。他下狱第二天,便有人来到何府,让他们找吴大志帮忙。

何之轩的儿子何敬亭四处求助无果,无奈之下找了吴大志。吴大志先是满口答应找叔叔救何之轩,但转而又说,自己一家和何家素无来往,怕是叔叔不肯帮忙。若是两家攀上关系,变成一家人,就一切好说了。

何敬亭回家后与母亲、冯蘅商议,说了吴大志的条件。冯蘅说,多年来承蒙舅舅一家照顾,如今到了她回报的时候了,何况这件事本就因她而起。冯蘅让表哥告诉吴大志,自己同意了他的求亲,但成亲当日舅舅必须在场。

知音

数日后,冯蘅答应吴家求亲的消息传遍临安城,有些被拒绝的人听说话,便说冯蘅看似高洁,其实也是一个趋炎附势、贪慕荣华富贵的俗女子。这些话传入冯蘅耳中,使她本就抑郁的心境,又添不快。

这一夜,冯蘅夜不能寐,想起坊间的流言蜚语,信手弹出一首《玉壶冰心》。她弹了数遍,心中渐渐平静下来,但很快又想起那吴大志不学无术,好色成性,自己嫁给他之后,怕不久便会遭到冷落。到时深宅大院之内,再也见不到舅舅一家,只剩自己一人,是何等凄清。情至于此,手下不知不觉间,已弹出了一首《汉宫秋月》。

冯蘅弹完琴,仍难遣愁怀,正不知该如何入眠,不远处忽然响起一阵箫声,却是有人吹起了《阳春白雪》这一曲。《阳春白雪》本是琴曲,旋律清新流畅,节奏活泼轻快,用来表现冬去春来、生机勃勃的初春景象,本不宜用悠扬的洞箫吹奏,但此人箫艺显然已入化境,竟把那种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令冯蘅精神为之一振。同时,她也察觉到,对方是从自己的琴声中听出了无限凄清之意,才用这首欢快的曲子加以开解。

就在那一刹,冯蘅心中砰砰直跳,突然做出了她有生以来最大胆的一个举动。她再度抚琴,弹的却是《鹿鸣》古曲。《鹿鸣》出自诗经,其中有“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的句子。如果那吹箫之人果然是个知音人,就会听明白曲中的邀请之意。作为一个妙龄女子,深夜邀客来访深闺,可谓惊世骇俗之举,但冯蘅就这么做了。

冯蘅弹完琴,心中有几分期待,又有几分害怕。忽然一阵清风吹过,室内已多了一人。冯蘅借着月光看去,只见那是一个丰神俊朗的青年男子,手中那这一支玉箫,白衣如雪。男子看到冯蘅的容貌,呆了一下,才拱手为礼,说黄药师幸得小姐琴音相助,治好了内伤。不知小姐有何为难之处,可让黄药师报答一二。

原来,就在三日前,黄药师与钱塘十三寇一场大战,将十三寇及其数十位爪牙全部斩杀,但大寇和齐寇临死反扑,也让他受了严重的内伤。他本想自临安入海,回桃花岛疗伤,却发现自己可能坚持不到回岛,于是便在临安找了一处无人居住的府邸,运功疗伤。

不曾想,那十三寇的功法十分诡异,其中似乎还带有某种精神秘法,伤了他的识海。在他疗伤到紧要关头时,忽然心魔丛生,一时间真气不受控制,在十二正经间到处暴走。如不立刻加以控制,怕是会走火入魔。黄药师急忙努力平心静气,但收效甚微。就在千钧一发之际,他听到一阵纯净、高洁的琴音,真气竟然慢慢平顺下来,不久内伤尽复。

接着,黄药师又听到琴音的主人又弹起了《汉宫秋月》,听出了其中的无奈和凄清之意,便吹了《阳春白雪》来开解。没想到那人又弹了《鹿鸣》,把“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一节弹了三遍,以表邀请。黄药师虽不知琴音主人是男是女,是老是少,但他向来蔑视礼俗,却又恩怨分明,知恩图报,这才到了冯蘅香闺。

终生

冯蘅一见到黄药师,心中便油然生出一种莫名的信任,感到这个男子可以依靠,便把自己当下的处境和盘托出。黄药师听完后沉默片刻,然后说让她放心,三日之内便为她解决好这件事情。说完施了一礼,飘然而去。

第二日,吴大志无故失踪,他叔叔派人找了一天一夜,才在城郊的一个山洞中发现了他。此时,吴大志已嘴歪眼斜,神志不清,变成了一个傻子。同时,吴大志下身的衣服,还渗出了大片血迹。

吴大志叔叔勃然大怒,誓要将凶手碎尸万段,不料回到府中,书房里的桌子上摆满了他受贿送礼的证据,还有一封他与金人的密信。这时,黄药师也出现在书房中,为他指点了一条明路。

第三日,吴大志叔叔向皇帝上书,力保何之轩,弹劾何之轩的几位御史也纷纷改口。于是,何之轩当天就被释放回家。第四日,吴大志叔叔告老还乡,并捐出全部家产,用以治理浙东水患。

同一日,黄药师到何府求亲。何府上下早已知他是全家的救命恩人,因此非常热情,大摆宴席招待。席间,何之轩问黄药师家居何方,黄药师指着东南方向说:桃花岛。

0 阅读:93

掠影后有感

简介:品电影,观影视,聊文章,找寻那一份快乐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