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国:用最小的创伤、最合适的方式,为病人解决最大的问题

上海同合骨科医院 2023-12-11 10:50:32

从事骨科临床37年,在经历数十万病例,2万余例手术后,专业、精准、细致无疑成为张立国的代名词。

无论是治疗方案的探索还是手术方式的选择,在这位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骨科专家、上海同合骨科医院骨科主任看来,目标只有一个:用最小的创伤、最经济的方式,让患者得到最有效的治疗。

业精于勤,百炼成钢

身高将近一米八的张立国走起路来大步流星,每周他都会行色匆匆地往返于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和上海同合骨科医院两个院区。专业是他进行骨科深耕的通行证。

骨科是一项需要脑力和体力并重的高强度职业,练是医生绕不开的一个字,骨科手术的成功离不开扎实的基本功和熟练的操作。以脊柱手术为例,脊柱“掌管”着31对脊神经,调控着人体的感觉、运动等功能,对手术难度的要求不言而喻。

据张立国回忆,自1985年从海军军医大学(原第二军医大学)毕业后,进入了部队医院,“在80年代,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农忙过于劳累导致腰背疼痛发生率很高,所有当时有大量的腰痛病人前来问诊,一年要做将近300-400例腰椎手术。”张立国提到,在部队医院期间,他接触了大量的腰痛病人,在腰椎手术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微创技术的快速发展,脊柱微创技术逐步进入国内,张立国属于最早接触脊柱微创手术的医生之一,“通过微创手术明显发现患者在术后的疼痛减轻,并且下床很快,与当时开放性手术造成的疼痛、长时间卧床形成了明显对比。”这也坚定了张立国学习并应用新技术的决心。

99年张立国转业至第十人民医院并工作至今,看门诊、收病人、排手术、做手术、值夜班,每天的生活分外忙碌,站在手术台边,立在无影灯下,多年的历练他成为受人敬仰的骨科专家。张立国提到自己的研究方向是“老年的急慢性腰痛的诊断治疗”,侧重于临床老年人。“慢性腰腿痛是老年人多发常见疾病,大多数为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引起的疼痛,反复发作,严重威胁了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治疗上需要考虑的因素多,老年人多数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疾病,手术及麻醉风险大、技术要求高。”工作期间,他曾多次受邀前往德国、荷兰、香港等脊柱及创伤专业中心进行学习交流,并将新技术应用于国内医疗。

“路漫漫其修远兮”,在医学的探索上,张立国始终不曾停下脚步,期望通过创新的方式治愈更多的腰突症患者,更好地解除病人的痛苦。

精益求精,弃繁从简

2022年,张立国多了一个新的身份——上海同合医院骨科主任。作为同合骨科的高人气专家,张立国全身上下都散发着平和、温暖的气质。每周二上午是他在同合骨科的固定门诊日,在对每位患者交流时,他都尽可能地表达详尽。发现患者或者家属出现了疑惑的表情,他便会重新组织语言,反复讲述直到对方听懂。

这天门诊,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李阿婆前来复诊,几个月前李阿婆因腰痛难忍入院,经检查后发现其骨质疏松严重,且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椎体被压扁只有原先的1/2,结合其身体情况、年龄等因素,张立国为其选择了“骨水泥”的治疗方式,在患者腰部“打上一针”,开大约5毫米的切口,穿刺进入骨折的椎体,将未凝固的骨水泥注入椎体内,骨水泥能迅速凝固,使椎体稳定。此次复诊,李阿婆情况稳定,对张立国主任万分感谢。细致的检查后,张立国对其嘱咐再三,“这么大的年纪,一定要避免体力劳动,上下楼梯注意安全,防摔倒,钙片还有没有,要继续吃……”

用最小的创伤、最经济的方式,为病人解决最大的问题。这是张立国一直身体力行去做的事情。30多岁的陈先生是一位颈椎病患者,长期伏案工作使其出现颈部疼痛及左上肢间断性麻木疼痛症状,反复多次且保守治疗无效,慕名找到张立国求助。“当正规保守治疗无效,症状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就可能需要接受手术治疗。”张立国结合陈先生的病情、影像学资料与自身诉求,为其开展了局麻下经皮侧路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神经根管扩大成形术。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手术切口仅仅只有0.7cm,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特点,又被称为“钥匙孔”手术,术后第三天患者便顺利出院,效果满意。

张立国强调,手术方式的选择一定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身体、年龄、需求、家庭等因素制定方案。任何一种手术技术都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规范性诊疗是最重要的,手术医师的决策是75%,手术技术是25%。

力求用简单实用的方法解除患者的痛苦,减少患者的创伤及费用。带着这种思路,张立国弃繁从简,精准施治。以颈腰椎疼痛患者为例,他采用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成功在更低的费用下治愈多名胸腰椎疼痛患者。在张立国眼中,手术不是目的,他更希望努力为患者摸索出创伤更小的治疗方式,用最简单、最经济、最安全的方法治疗复杂的颈腰椎疾病,减轻病人疾痛,改善的生活质量。

细致入微,管理有道

“医生的每一步方案都要对病人的安全负责,容不得一丁点马虎。”每次问诊与治疗张立国会对每个步骤进行百分百的严格把控。

患者王阿婆(化名)10年前摔伤在浙江当地做了右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置换5年后,王阿姨因假体位移,疼痛难忍,又在当地进行了髋关节翻修。近半年,王阿姨的髋关节假体再次脱位,又需开展髋关节翻修手术。翻修术就好比在一片烂泥塘里重新建地基、造房子,医生要面临的问题很多,而翻修再翻修将面临更多的问题,王阿婆求诊过的专家们也都面露难色。

针对这一复杂病例,张立国主任带领骨科团队为王阿婆做了详细的检查,全方位、各角度了解她的假体的情况。同时,与麻醉科、内科、疼痛科进行了疑难病例讨论,通过多次术前讨论,制定周密手术方案,确定合理的重建方法,准备各种翻修手术器械,备足各种型号的翻修假体。经过周密的术前准备,手术最终圆满完成。目前王阿婆恢复良好,患者及家属对此较为满意。

拥有着精准的“刀功”和“内力”的同时,张立国还肩负着上海同合骨科医院的管理工作。作为骨科学科带头人,他致力于打造一支技术过硬且具有优质服务的骨科团队。

“同合骨科是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的医疗集团成员医院,医院与十院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实现‘品牌平移、专家平移、技术平移、管理平移’,在院领导的支持下,我们推动骨科由单一的大骨科发展为亚专科的精细方向,目前骨科下设脊柱外科、骨关节与运动医学、关节外科、显微外科、创伤骨科、骨肿瘤等学科。”张立国注重骨科亚专科团队建设,努力提高整体学科水平。

学科发展离不开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他积极推动骨科人才梯队建设,“我们引进了临床经验丰富的专家,骨科团队目前有近30位医生,其中高级职称9位,专家们都发挥出‘传帮带’的作用,重视医疗工作中的基础知识讲授,让青年医生打好扎实的基础,并有更多机会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同时科室经常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来院讲学、示范手术。”陆野、卫彦强、谢晓涛等是同合骨科的年轻医生,在张立国的带领下,骨科一批年轻医生成长迅速,能挑大梁。

“要想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骨科医生,不仅要有渊博的专业理论知识及技术,还需要有良好的医德修养,才能够更好的为广大骨科患者服务。”这是他对年轻医生的期待,也是他这37年坚守的总结。

0 阅读:11

上海同合骨科医院

简介:传播健康科普,促进全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