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行龘龘,红包发发,亲朋好友关系铁,给孩子压岁钱也不要过百啊

平湖一柱 2024-02-01 19:28:58

过年了,给孩子压岁钱是一个传统,囊中再羞涩,这个时候也不熊。

一则,压岁钱是一个美好祝福,祝福孩子岁岁平安,年年吉祥;二则,压岁钱也是一种礼节,礼尚往来,是亲朋好友增进感情的一种重要形式。

但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生活进入新时代,人们日子越过越好,钱包越来越鼓胀,压岁钱给得也越来越多,成百上千已是寻常,动辄上万也不是罕事,有不少孩子,过年收到的压岁钱高达十几万、几十万……

在过去,由于压岁钱数额相对较少,大人都不过问,由孩子自由支配,是孩子的“私房钱”。

现在压岁钱动辄上万,其归属问题就有了争执。少少家长认为,孩子收到的压岁钱应归大人,因为,礼尚往来,大人也要给对方孩子压岁钱;另一方面,大人怕孩子人小钱多,花起来没节制,怕惯坏了他们。

但是孩子却并不这样认同,在他们看来,“钱是给我的,就应该是我的,家长无权强占”。

近年来,孩子因不满家长强占自己压岁钱,将父母告上法庭案例时有发生,而一旦诉诸法律,结果往往是孩子大获全胜,家长败诉。

这让为人父母者大为伤心,家长和孩子对簿公堂,不但钱没了,面子也没了,家长和孩子的感情也伤了……这实在是花钱买难受啊!

“压岁钱”风俗由来久已,原名叫“压崇钱”。

在古代,“祟”泛指鬼怪和邪气,而钱当时是由金属制成的,藏在身上或放在枕边可以压祟避邪,故曰“压祟钱”。

“压崇钱”的给予时间也是有讲究的,一般是在岁第更新之时——也就是“春节(除夕)”或“大年(初一)”时,感恩过去一年的平安,祝愿孩子新一年的康安。

后来,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又在压祟避邪的基础上增加了祝福含义:

长辈用红纸包上一百文铜钱送给晚辈,寓意“长命百岁”;

对成年晚辈,则用红纸包裹一枚银元,寓为“一本万利”;

货币改为纸币后,长辈们喜欢到银行兑换票面号码相连的新钞票送给孩子,意为“连连高升”……

可见,无论最早的“压祟”还是后来的祝福,“压岁钱”的实质都不在“钱”而是“意”。而且多是自家老人、父母给孩子。

但是,随着人们生活的好转,“压岁钱”泛化成亲朋好友之间的一种礼尚往来,压岁钱名义上是给孩子,但实则成为大人之间的一种交往。

一般情况下,自己孩子收到多少压岁钱,家长基本上也要支出等额的钱给对方。所以,不少家长认为,孩子收到的钱其实都是从自己钱包里流出去的,这个钱就应该是自己的,有权支配甚至“收回”。

“家长强占孩子压岁钱”“孩子和家长因争夺压岁钱闹得不可开交、甚至对簿公堂”——实在是有违压岁钱的初心,失去了压岁钱的意义。

而这根本的原因,不在于压岁钱本身不好,而在于压岁钱给的太多。

一方面,孩子若是收到的压岁钱只有几百元,不超过一千元,完全可以由他们自由支配;但若是收到几千甚至几万的压岁钱,很难保证每个孩子都能理性支配。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压岁钱是给孩子的不假,但就像家长说的,孩子收到的压岁钱实际上是从自己钱包里流出去的,对一般家长来说,年收入10万元就算是高收入了,红包支出万元以上,占到年收入的10%,的确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会影响家庭经济的正常运转。因此,当孩子收到的压岁钱数额较小时,家长大多不会“在意”,而若是数额较大,影响到家庭收支时,家长则就会“计较”了!

过年给孩子压岁钱是一件好事。但是,好事要办好,红包中的钱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多少适度。

无论自己经济多么宽余,无论亲戚多近,朋友情谊多深,在给孩子发红包这件事上,一定谨记,不要大方,更不要攀比,给孩子发红包,10元亦可,20元也行,但无论如何不要超过100元,我们给孩子送的是平安幸福和美好祝愿,不是钱!

反之,因为你送的压岁钱多了,让对方家长和孩子伤了和气,甚至对簿公堂,岂不是拿钱办坏事,愧疚乎!

(作者:李玉柱,本文为 平湖一柱原创作品,欢迎指导,转载或引用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违者必究。)

0 阅读:28

平湖一柱

简介:交流家教经验,共享育儿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