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屠戮功臣,为何信国公汤和却可以善终呢?

学典历史 2024-04-30 20:48:06

随着太子朱标的离世,晚年的明太祖朱元璋陷入了焦灼之中,为了保证皇权平稳过渡,也为了皇太孙朱允炆不被武将掣肘,朱元璋可谓是煞费苦心;他不得不将屠刀挥向了曾经一起打天下的开国功臣身上。

于是李善长、胡惟庸、蓝玉等人都被一网打尽并全部诛杀,在这群功臣集团当中,唯独不见信国公汤和;为何他能做到善终呢?

其一,审时度势,及时淡出朝堂

史料记载,信国公汤和为人沉着有智谋,而且还很敏捷;早年间,他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攻滁州、打张士诚、讨伐方国珍、征讨叛乱等从未落下,获得如此大的功劳,汤和并没有恃宠而骄,而是一心想着如何快速急流勇退。

《明史·汤和列传》 记载:“臣犬马齿长,不堪复任驱策,愿得归故乡,为容棺之墟,以待骸骨。”大意就是说汤和觉得自己年事已高,想早日回到家乡,于是主动请求解下手中兵权;明太祖朱元璋听后非常高兴,给予了金银作为赏赐。从这里就能看出汤和颇具智慧。

其二,不抱怨,服从安排

不久之后,倭寇侵犯大明沿海地区;朱元璋亲自拜访这位昔日老友,希望他能前去御敌,汤和丝毫没有犹豫半分,而是积极服从上级安排,给足了老板面子;就冲着这份态度,朱元璋再怎么杀伐果断,也不会对汤和下手。

“既而倭寇上海,帝患之,顾谓和曰:‘卿虽老,强为朕一行。’” ——《明史·汤和列传》

汤和到任后,在沿海修建防御工事,竣工后便返京复命;此时,朱元璋许诺的中都新宅也已建成,汤和便带领妻儿老小辞行。从这之后,汤和每年都会去朝见朱元璋一次;晚年的汤和更加小心谨慎,入朝参政所听到的议论,都不敢向外透露一句。

信国公汤和是功臣集团中为数不多且能全身而退的人,他的处事智慧,最终为自己带来了好运;正因为汤和能够认清形势,急流勇退,才躲过了朱元璋的屠戮;公元1395年,洪武二十八年,一代名臣汤和病逝,终年70岁。

0 阅读:25

学典历史

简介:学习历史,品读书中的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