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年毛主席接见外宾后,叶剑英拿出一份血尿标本,毛作出重要指示

红色记忆录 2024-01-20 10:32:08

一位曾研究叶剑英的学者曾这样形容叶剑英:中国不可以没有叶剑英。他总是在重大和紧要的历史关头,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为党和人民建立了丰功伟绩。

毛泽东也曾对叶剑英做出高度评价:“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当然,叶剑英也作出了非常重要的事情,在关键时刻扭转历史的走向。1972年,毛主席接见外宾后,叶剑英拿出一份血尿标本,毛主席看后立即作出了一项重要的指示。

叶剑英在关键时刻

叶剑英从小就能看出,他是一个不一般的人。叶剑英出生在广东梅县的一个小商贩家庭,家中是一个传统客家家庭。父亲习武,豪爽粗狂,母亲则慈善宽厚,这也从小培养了叶剑英坚韧刚强的性格。

客家人一向非常重视教育,所以在叶剑英5岁时就被送入了私塾。小小年纪的他,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带头剪去了长辫子。

后来在东山中学时,因为和老师同学开办了毕业成果展览会,被校长的威胁。叶剑英愤然离校,就算是后来校长开出条件要他认错就能领取文凭。叶剑英也当即回信表示:“自古英雄多出自草莽,大丈夫何患乎文凭!”

后来,叶剑英跟随伯父,考入了云南讲武学堂。当他从越南去云南的途中,看到铁路边的中国人暴尸荒野,他心痛不已。

于是,当他走进学校第一天就将自己的名字,把“叶宜伟”改成了“叶剑英”,立志救国救民,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

叶剑英一生做了许多的事情,但他却非常谦虚,从来不对人说起自己的功绩。

他曾说道,中国不可以没有毛泽东,不可以没有邓小平,但可以没有叶剑英。但从历史来看,叶剑英起到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中国也不可以没有叶剑英。

1935年,在长征途中,叶剑英截获了张国焘企图分裂党中央和红军的密电后,火速报告给了毛泽东,立下了大功。

而这件事,毛泽东也从长征路上一直讲到了延安,讲到了北京。可见,此事的重要性,叶剑英所作出的贡献。

毛泽东称赞叶剑英大事不糊涂,是指他能在关键处看清要害,做事也能从大局出发,在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

叶剑英尤其为人称道的事,是在毛主席逝世后,组织各方面的力量,解决国家当前最大的问题。

在那之后,叶剑英排除阻力,为了确立和维护邓小平在党中央的核心地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就连王震都说:

“叶帅再三请邓小平同志出来工作,他总是大事不糊涂,这一点非常了不起,非常伟大!”

其实,除此之外,叶剑英也曾做过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事关周恩来。

叶剑英拿出一份标本,毛作出重要指示

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日理万机,叶剑英则担任军委副主席,两人为了新中国和人民军队的建设发展费尽了所有的精力。

而在后来,当政治出现危机时,周恩来第一时间就想到保护叶剑英。

在叶剑英危难之际,周恩来也始终惦记着他,关心着他的生活,并带话嘱咐他要千万注意身体。也会经常打电话,嘘寒问暖。

1972年,周恩来被确诊为膀胱癌。但一些居心叵测的人一直封锁着周恩来的病情,不让毛泽东知道,导致周恩来的病不能得到积极地治疗。

他们甚至还企图从精神上摧毁周恩来,用种种借口来干扰周恩来的治疗和休息。

对于周恩来当前的困境,叶剑英焦急不已。

于是,在一次陪同毛主席接见外宾后,叶剑英迅速拿出了周恩来的一瓶血尿标本给毛泽东看,这个时候毛泽东才知道周恩来的病情已经这么严重。

他立即下令指示要抓紧时间治疗。此后,中央立即成立了周恩来医疗领导小组,由叶剑英牵头,王东兴等人参加。

1973年,周恩来经毛泽东同意请假两周,到玉泉山检查身体,这期间周恩来虽有的工作,全部由叶剑英处理。

1974年周恩来住进医院之后,叶剑英亲自制定了治疗方案,为了治好恩来的病,他做了许多事情。他到处去民间大厅,搜集治疗膀胱癌的民间秘方,一旦发现,就指示医院检验采用,他还多次去医院查看治疗效果。

1975年,政坛风云突变,叶剑英一边和他们周旋之外,还会拿出最大的精力来关照周恩来的病情。

每当周恩来要做重大的手术时,叶剑英总会在门外等着,等到周恩来安全后,才会离开。

那个时候,他每天都会打电话到医院询问病情,夜里也经常会听到邓颖超和周恩来打电话后,才会休息。外出时,也会不忘关心周恩来的病情,询问周恩来最近吃饭和睡觉如何。

闲暇时,叶剑英也会去钓鱼缓解心中的烦闷,钓鱼的时候,他总会说:“恩来同志在生病,今天一定要钓一条大的!”之后,还派工作人员一定要把活鱼送到医院,给恩来做了吃。

1975年下半年,叶剑英几乎每天都会出现在周恩来的病床前。开始的时候,一躺就是小半天,后来根据医生的建议,逐日减少。

再后来,他只能贴着周恩来的耳朵小声汇报,周恩来也不能再和他谈话,只能用点头,目光示意。

在周总理逝世的前几天,叶剑英基本天天都会去看望周恩来,并一再嘱咐:

“要想办法,能延长一天就延长一天,哪怕是多延长一小时一分钟,只要可能,就要尽到医疗方面的一切努力和责任。”

周恩来能说话时,也对叶剑英作出了不少嘱托。

叶剑英知道以恩来目前的情况,很可能随时离开,所以他指示工作人员。

他准备好纸和笔,24小时在总理身边,一刻也不能没有人。还告诉他们,周总理在最后时刻有什么话要说,你们一定要记下来。

1976年1月8日凌晨,周恩来撒手人寰,79岁的叶剑英悲痛欲绝,他担任了治丧委员会委员。后来也参加了周恩来的遗体的告别会。

周总理逝世后,叶剑英也没有忘记他的嘱托,坐镇中南海怀仁堂,将中国的道路完全扭转回了正轨。

多年来,叶剑英和周恩来风雨同舟,患难与共,他们在斗争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看似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实际上却早已心有灵犀,他们之间的友情坚不可摧。

0 阅读:86

红色记忆录

简介:欢迎大家关注红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