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这些地方,停车越来越难、越来越贵!

楼市温宅 2024-05-17 19:20:32

日前,名城广场的高额停车费,被市民吐槽后,调整了价格。

多年来,温州的停车难现象一直被不少人诟病,而这些年又衍生出停车贵的现象。

温州轨道交通不发达,城区却在不断扩大,导致温州人出行高度依赖私家车。

而停车难、停车贵,也无形中增加了温州市民的生活成本!

01

楼市温州  LOUSHIWENZHOU

停车难问题,大多位于温州老城区。

老城区见缝插针的停车

老城区建设年代早,未考虑私家车发展因素,普遍道路狭小,缺乏停车位,其硬件设施已明显不符合时代发展需求。

然而,老城区配套齐全、生活便利,还集中了温州头部教育资源,不少居民不愿离开,始终保持着很高的人口密度。

老城区还是温州历史文化资源聚集地,是最能代表温州的地方。

近年,五马街等历史文化街区,经修缮后焕然一新,重新焕发生机,吸引了大量市民、游客前来游览。

在温州没有其他现代化商圈的情况下,五马—大南商圈仍是温州头部商圈,人气旺盛。

在此背景下,作为老城区非常稀缺的地下停车场,名城广场便收取高价停车费了。而当消费者缺乏其他选择时,也只能接受。

至于附近其他停车场,如大南门沃尔玛前,起步就要15元,4-6小时20元,12-24小时30元,24小时起40元。

大南门一停车场及收费标准

温州另一个以高价闻名的停车场,在附二医学院路院区东侧,白天代客泊车的停车价格为40元。

附二医旁停车场及价格

还有信河街南段、松台广场前的路边划线车位,价格也很高。收费标准为15分钟内免费,15分钟-半小时、半小时-1小时均为4元,超出1小时以5元每半小时计费。

这样的价格,在路边多停几个小时,收费数十元很正常。

信河街路边划线车位

就这样,住在其他区域的市民,越来越不愿意前往老城区。

当一些孩子从小到大没去过几次老城区,大多生活在千篇一律的新城区,就易缺少对温州历史文化的认知,从而影响对城市的感情维系。

而住在老城区的居民,停车一直是“老大难”问题。需要充电桩停车位的新能源汽车,就更不敢买了。

老城区停车难导致的停车乱

近年,很多老城区居民把车卖了,并缩小活动范围。只要对生活品质要求不高,在老城区都能满足。

02

楼市温州  LOUSHIWENZHOU

在老城区外围,以及部分半新城区,也有不少地方停车难。

比如,像东瓯智库这些由老旧厂房改造的所谓创意园区,没有地下车库,就出现了停车难现象。

东瓯智库路边划了停车位,也停不了几辆车,有时还因没有人行道而影响行人通行。

东瓯智库路边停车位

一些道路资源稍宽裕的地段,划有路边停车位,计时收费。然而,这些路边停车位的收费可不低。

以锦绣路西段及周边汇车桥的划线车位为例,收费标准为15分钟内免费,15分钟-半小时、半小时-1小时均为3元,超出1小时以4元每半小时计费。

汇车桥路边车位收费标准

还有一些利用路边空地、广场设置的小停车场,收费也不便宜。

比如,时代广场因地下停车场车位不足,将前方广场用于停车,与星巴克等外摆座位一起,阻隔了商场与前方绿地,一定程度上影响商业氛围,但也是迫不得已。

时代广场停车场的收费标准为20分钟内免费,2小时内10元,此后每小时5元,24小时内封顶45元。

时代广场星巴克外摆与停车场

有些停车位、小停车场还位于人行道上,大量车辆行驶后,地砖普遍遭碾压、破损,雨天形成“水雷”,严重影响城市形象与行人体验感。

人行道上的停车位与违停

由于温州现代化商务楼不多,地下车库大多是住宅的私家车位,未必对外开放。

事实上,近年在住宅地块出让时,在规划条件中,都有这么一条规定:

按照《城市建筑工程停车场(库)设置规则和配建标准》(DB33/1021-2013)及《温州市区建筑工程停车配建标准及规划管理规定》(温市规[2017]83号)的要求进行配置,其中住宅建筑工程配建停车泊位数的10%应设置为公共泊位,须单独划定区域并予以区分,并不得设置在人防区域,不同功能区块配置的停车应方便使用。

然而,小区交付后,因封闭管理、二次改造等原因,这一点基本未落地执行。

在此情况下,部分住宅集中建设的区域,哪怕在新区、都是新建住宅,有时也停车难了,少量路边划线车位根本不够停。

住宅区里的路边划线车位

即使部分老旧住宅、安置房的地下车库对外开放,也可能发生与业主车辆冲突、堵塞其他车辆、上交钥匙等问题,停得并不放心。

还有一些住宅、商务楼的地下车库是机械车位,对新手、女生、SUV车主非常不友好,甚至有些SUV车型根本无法停放。

部分立体停车楼,同样如此。

机械式立体停车楼

03

楼市温州  LOUSHIWENZHOU

停车场规模较大的,除了个别商务区,要数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停车场了。

高峰时段的商业综合体停车场

每到周末、节假日,这些商业综合体的停车场,经常爆满,甚至疏于管理时非常混乱,有时找个车位并不容易。

正因高峰时段停车难,这些商业综合体的停车场,收费几乎都不便宜,甚至不断涨价。

以龙湾万达广场为例,去年9月起,停车费调整为30分钟内免费,30分钟-2小时10元,2小时以上每小时加5元,封顶40元。

龙湾万达广场停车收费标准。来源:温州龙湾万达广场微信公众号

为吸引消费者,部分商业综合体推出积分抵扣停车费,以吸引消费者,并借此揽取消费。

然而去年以来,多家商业综合体将餐饮积分比例调低,以鼓励零售消费(不含超市),导致消费者获取积分越来越难,有时消费后仍需付费停车。

吾悦广场还有一些刁难消费者积分的做法。比如,团购与代金券不积分,超市不积分,手动积分需亲自前往服务台积分(部分商场为手机拍照上传系统),手动积分时审查付款记录或充值记录(充值记录时间可能很早),只能积分在付款账号本人名下(家人也不行)……

这些刁难消费者积分的做法,迫使部分消费者在自动积分不成功时放弃,最终需付费停车。

吾悦广场手动积分需前往服务台

可见,多数商业综合体出于收益最大化,既要消费者留下消费,也想挣消费者的停车费。

相比较之下,更容易获取积分的是万象城,并利用积分政策调节客流,以在部分工作日吸引消费者。

部分商业综合体积分政策简览(仅供参考,以实际为准)

而像5050购物中心、正大广场等,地下车库为机械车位,就劝退了不少消费者。

5050购物中心的机械车位

04

楼市温州  LOUSHIWENZHOU

停车难、停车贵的问题并非仅出现在温州,国内大量城市都如此。

倘若停车免费,这些车位就会被大量闲置车辆占据,让真正想停车的车主找不到车位,也会带来停车难。

但是,过高的停车费,又给温州私家车主带来了较高的生活成本。

停车难、停车贵的温州

虽然部分一二线城市的停车费更贵,但它们几乎都有地铁,大量市民出行无需开车,缓解了交通拥堵,停车难。

用高价停车费增加自驾成本,是引导市民乘坐公共交通的一种手段。

然而,温州没有地铁,轨道交通也不发达,覆盖率极低,并未走进更多温州市民生活。

至于公交车,大多线路绕、耗时久、班次少、收班早、舒适度不佳,乘客体验不好,起不到汇聚人流的作用。

因此,温州需坚持申报地铁不动摇,但短期内预期很难获批。

既然如此,接下来新建的公共设施、商业设施、就业机会,若有条件,都应往轨道交通S线各大车站周边聚集,把更多客流引导至轨道交通沿线。

轨道交通S1线惠民路站及临时停车场

至于其他区域,在楼市低迷、土地出让难的情况下,也无需全都建设住宅,要多建停车楼,把停车场容量更大化。

停车楼并非指超大型机械车位,而是可行驶至楼上、楼顶,足以停放各类SUV车型。

像修轮胎、洗车等汽车服务类商家,也应纳入停车楼。如今这类商家基本开在沿街商铺,阻碍行人、车辆通行,并破坏人行道地砖,增加城市管理难度。

温州为数不多的停车楼

接下来的新区开发,除核心城区外,住宅应尽可能以低密度形势呈现,适当降低区域人口密度,也有利于缓解停车难。

0 阅读:54

楼市温宅

简介:楼市温州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