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周边爆发战争的可能性有多大?美军已错过发动战争的最佳时机

过去捌卦阵 2023-07-16 11:20:59

前几年西方研究机构普遍盛行的说法是,“中美未来必有一战”。但从眼下的国际局势来看,中美之战的具体打法,恐怕和西方先前设想的模式有所不同。

这是因为西方的观点首先参考了南海仲裁事件发生后中美两国的反应,并认为美国之所以在后续处理中没有选择继续动用军事手段。

而是采取了金融战打法,只是一次决策上的留手。美国认为自己仍有对中国再次发起直接军事攻击的意愿及能力,假如金融战未能取得突破,那么之前的一幕还会继续上演。

但谁都没有想到的是,美国在战术上的保守,使得美国直接错过了发动对华战争的最佳时期。

美军是怎么错过最佳开战时机的?

关于美国当初为什么临阵退缩这个问题,其实和当时美国内部当时并没有做好开战准备,地缘客观条件不成熟,以及中方态度的异常坚决有关。

首先,那一次美国是伙同菲律宾挑衅中国的,但菲律宾自身并不是一个军事强国,只能给美国提供插手的理由,但不能强化美国的干涉能力。

其次,美国在东亚最重要的两个盟友,日本和韩国都刚刚从金融危机中缓过劲儿来,需要主动保持对华关系的稳定,所以在南海问题上的表态十分中立。

最后是中国的反击决心超出了美国预期,因为中国谈都没谈,直接就摆出了一副决战架势。毕竟美国的本意只是威慑中国,方便收割中国市场,而不是和中国仓促开战。

因为“中美国”概念所遗留的中美合作还没有经过中美贸易战的削减,即使中美开战时美国赢面很大,但赢了之后对美国自身的影响也大。于是美国决定先脱钩,再开打。没想到钩还没脱完,仗就不对味儿。

受该事件影响,中国海军立即了进入快速增长期,仅一年的新下水规模就能超过法国海军总吨位。

后来,因为“一带一路”的继续推广和中国本土防疫工作上的出色表现,中国的产业链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也快速提升,和世界上大多数建立了稳定且重要的经济联系,其中就包括大量欧洲国家,一举掏空了美国反华阵营的大后方。

直到中国双航母编队启航,生产能力一家独大,美军在中美兵棋推演里赢面越来越小,美国才突然认识到自己已经错过了发动对华战争的最佳时机。

所以美国逐渐放弃了和中国开战的想法。最近两年中美高层的几次磋商主旨都很明确,就是“如何确保中美竞争不会演变为中美冲突”。

但中美不直接开战并不意味着中美问题不会涉及战争,俄乌冲突的教训告诉我们,战争代理人正是为美国口中的“竞争护栏”而准备的。

所以我们看到美国不仅在朝鲜半岛搞政治孤立,还在中国台湾搞分裂主义,在南海周边搞主权争端,在中印边境制造摩擦,还扶持中亚暴恐势力骚扰我国新疆地区。

因为美国只是不希望中美直接开战,却没说自己不想中国周边有战争。

中国周边爆发战争的可能性有多大,哪里是最危险的?

这里我们按照爆发战争的可能性,从低到高分别依次进行讲解:

一、中亚方向。

目前中亚发生战争的概率无疑是最小的,因为中亚安全所涉及的对象很多,除了中国之外还关乎俄罗斯、伊朗、巴基斯坦等国的切身利益。

随着美军正式退出中亚,美国对中亚的政治展望从“控制”变成了“搅局”,包括但不限于让CIA在暗中扶持巴塔和阿富汗反政府武装对中国的投资项目进行袭击,又或者为印度提供军事情报,帮助其在印巴争议地区主动挑起冲突,以及在中国周边的几个斯坦国发动颜色革命,制造地区不稳定因素。

如果不是中俄应对迅速,很容易引起针对周边国家的恐怖袭击。不过,随着伊朗正式加入上合,中亚的反恐严峻形势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扭转。

重新掌权的阿塔政府也和“东伊运”等恐怖组织划清了界限,这对中国的边境安全来说十分关键。

再加上近些年中国在对接西部邻国发展问题上的持续投入,已经基本杜绝了美国在中亚方向重新挑起对华战争的不安定因素。美国在这里的投入只能起到骚扰和牵制作用。

二、台海方向。

别看台海问题声明发得很多,但台海方向的冲突概率其实也是不高的,因为大国外交有一条基本准则,就是“双方默认风险很高的地区,发生冲突的实际概率会很低”。

首先,中美对台海风险关注点是不同的。中国认为的台海风险高主要出于政治角度,而美国认为的台海风险高则出于军事角度。关于这个问题,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司令塞缪尔·帕帕罗在关岛基地的“尼米兹”号航母甲板上进行了回答:

“如果中国(火箭军)想那样做,他们现在就可以锁定并击中这艘航母。如果我不想挨打,就该做点什么。现在我们每天都在努力开发应对它的策略、技术和作战程序,并继续寻找可以防御它们的武器系统…”

这段话尽管存在故意夸大的成分,但放在美国渲染“对美威胁”的文档记录中也包括了极其罕见的用词。

它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美国为何急切想与中国建立“竞争护栏”关系,因为美军确实不想挨打,部署在印太的美军更不想,但仅凭美国自己做不到这一点,必须取得中国的配合。

而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一切强势发言,都是“建设护栏”过程中的讨价还价,并不是真的强势。此外,台海战争风险不高的另一大原因就是美国在台海问题上完全找不到合适的战争代理人。

按照美国的想法,本来台湾是要成为“第二个乌克兰”的。但迫于大陆方面的压力,美国在对台军售问题上只敢收钱不敢送货,搞得台湾想“以武拒统”都做不到,以至于台湾媒体现在对蔡英文的评价基本都是“她已经躺平了”。

那日本和韩国呢?别看美国拉着日韩在台湾问题上叫声很大,搞出什么日韩大和解来强化三方在干涉台海问题上的军事同盟。

但五角大楼和日本智库的兵棋推演不会骗人,双方的推论结果都是“在盟友付出较大代价的情况下,可以惨胜中国大陆”。说白了,谁都不想在台海问题上当出头鸟,只会互相怂恿罢了。

三、南海方向。

南海问题也是老生常谈,但实际上却和台海一样,都是处于风口浪尖却不太容易爆发冲突的地方。唯一不同的是,美国在南海周边确实找到了几个代理人。

但由于美国在7年前的那次对峙中丢掉盟友自己跑了,导致南海周边那几个代理人已经不像是传统意义上的战争代理人了。

就拿菲律宾举例,别以为小马科斯向美军重开几个军事基地,就认为菲律宾还想依仗美国的军事力量同中国开战。

实际上,小马科斯深知中国在东盟方面的影响力,也明白中国在中菲合作中的重要性。他既不想得罪东盟,也不想惹怒中国。

如果你仔细观察他的发言,就会发现他实际上要比日韩领导人谨慎的多。这次菲律宾引美军入驻主要是想平衡中国的地区影响力,方便自己在南海谈论利益分配上有更多话语权,而不是真的想借美国之手和中国开战。

当然,美国自己也是这样想的,因为美军在这个方向上所面临的困境和关岛类似,都架不住中国的反舰体系打击。

美国在南海地区现在就是个大嘴巴角色,表面上是给其他人撑腰,其实想拖慢中国解决南海问题的进度,但改变不了中国正在将南海岛礁逐个收回的事实。

南海的地缘座次几乎已经固定了,随着中国在南海岛礁上的军事联通,美军将会彻底退出南海军事舞台。

四、印度洋方向。

近期,莫迪访美取得了重要突破,印度逐渐展现出了全面倒向美西方阵营的外交倾向。因此,印度成为美国战争代理人的可能性在不断加剧。

此外,印度国家战略的最终目标是成为印度洋霸主。因此,美国可能会将印度打造成“三大岛链之外的又一个岛链”,让印度从南海之外干涉南海,从而一场事关中南半岛话语权的局部战争。

之前中越万安滩对峙期间,印度就多次派遣军舰从印度洋进入南海地区为越南站队。这表明印度有配合美国在海上制造一场中印冲突的想法。

因为印度的脑回路一直都是“只要和对方发生冲突,那么冲突线之后的地方就是我印度说了算”。美国就是知道这一点,才故意加大了美印军事合作力度。

五、朝鲜半岛方向。

朝鲜半岛是眼下爆发战争的可能性最高的地方,因为朝鲜半岛本身就有两个天然的战争代理人,并且美国在该位置的战略条件明显优于台海和南海。

首先要明确一点,当年板门店双方签署的只是停战协议而不是终战协议。其次,韩国的军事指挥权一直都在美国手里,而中国和朝鲜也签了共同防御条约。

所以,美国想让韩国再次成为战争代理人,只需要“军事上的半推半就”和“协议上的顺理成章”。而一旦韩国参战,中国也就被动卷入其中了。

此后,即便美国输了代理人战争,在东亚地区也还有日本这个稳定的立足点,对赌代价不算特别大,对美国本土的影响更是微乎其微。但是,这场战争却足以给中国周边的经济环境制造巨大压力。

这压根不是当事国不当事国的问题,就像俄乌战争对整个欧洲的冲击那样,它是地缘牵连效应。这个牵连效应还存在外溢风险,可能对台湾问题造成侧面冲击。因为美国大概率会同时出台新的对台政策,以此倒逼中国开辟第二战场。

此时即便中国选择半应对方式封锁巴士海峡,韩国和日本的退路也会被切断,半岛战争规模就二次扩大了。

当然,受远东战事影响,南海那边也可能出现趁机侵占我国岛礁的老问题。但朝鲜半岛的战事和南海相距实在太远,我们很难做到像解决台海问题那样,搂草打兔子顺手就把台海南海问题一并解决掉。

随着“萨德”入韩的又一次尘埃落定,以及朝韩军事联系的彻底断线和美韩军事挑衅的再次升级,半岛危机实际上已经到了爆发边缘。

韩国现总统尹锡悦首提“美韩核捆绑”,目的就是想将半岛战争的对抗方式局限在常规方向,从而倒逼中国对朝鲜进行军事援助。加上现在已经有超过6成的韩国人赞成对朝鲜采取强硬姿态,这对半岛问题而言是极其危险的。

0 阅读:11

过去捌卦阵

简介:历史资讯,史事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