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琉光璃彩,赏非遗风华

墙头马上 2024-01-24 23:45:15

博山陶琉文化历史悠久,清乾隆年间便有。长期以来,由于历史文献的缺失和空白,博山古代陶琉生产的起源和具体的分布情况,对于后世的人们来说,一直是一个谜。为鼓励当代青年学子响应国家“两创”号召,更深入全面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非遗技能,将博山陶琉艺术介绍给更多人,2024年1月24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华章传承献青春,智慧新火践初心”实践队队员李羽晗来到博山区陶琉大观园开展实地调研。

“珍珠玛瑙翠,琥珀琉璃街。”琉璃之名贵可见一斑。琉璃生产因技术和原料的限制,自古至今仅北京和博山两处设有作坊。队员在参观中了解到,博山的琉璃唐代开始成批生产,明代初具规模。在琉璃产品中,花球是最常见的,孩子们经常玩的弹子球就是小的琉璃花球。另有套色美术琉璃浮雕器皿,优美别致,独具一格。尤其是鸡油黄雕刻的花瓶、文具等, 有 " 黄玉 " 之美称。其它如手镯、料珠、花插、挂瓶、铺丝等饰品,均为国外和我国少数民族所喜爱。最具盛名的是内画壶,是博山美术琉璃风格独特的工艺品,有人赞誉其 “袖里乾坤真正大,壶中日月尽包罗”。

博物馆讲解员向实践队员介绍到,博山享有 " 陶瓷之都 " 之美誉,是我国五大陶瓷产地之一。1982年6月,当时的博物馆考古人员在窑址南段探出一条14×2米的探沟;同年10月又配合基建施工,在探沟的东南30米处,发掘清理出古代窑炉两座,获得了大量古代窑址生产遗物,掌握了大量的基本数据资料,考古成果《淄博市博山大街窑址》登载于1987年第9期《文物》杂志。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对博山窑址正规科学的挖据,直到今天,也是唯一的一次。

虽然发展历史无法精准考证,但近现代的博山陶琉仍在世界上大放异彩。在与博物馆讲解员的交谈中队员了解到,博山美术陶瓷千姿百态,形神兼备,玲珑剔透,令人有栩栩如生之感。其中,刻瓷艺术被誉为东方艺术的精华,是中国一绝。艺人只需简单的锤凿就在瓷盘上刻出令人叹为观止的作品,不少刻瓷作品被定为国家级礼品,被国家领导人作为高档礼品馈赠外国元首。还有精美的黑陶艺术品、独树一帜的园林陶瓷等,其工艺与美感无不令人叹为观止。通过此次实践,实践队员认识到,如今博山陶瓷琉璃业正经历着巨大的冲击。由于国外市场的变幻、国内礼品市场的萎缩,博山陶瓷琉璃艺术品在当地GDP中所占有的份额已不复当年。在当今国家文化战略的背景下和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如何实现传统工艺玻璃的现代性转换是博山正面临的重大命题。受益于今年的“淄博烧烤”热度,博山的陶琉产业有了一定的起色,而热度散去后博山陶琉产业是否仍能保持住当前的发展态势,仍是我们青年所面临的如何传承与发展博山陶琉文化的关键点。

撰稿人:李羽晗

“华章传承献青春,智慧新火践初心”社会实践队

指导老师:孙宇

0 阅读:4

墙头马上

简介:大学生社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