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京盛评《去有风的地方》:新的题材和新的审美给作品带来的持久魅力

文旅头条新闻 2024-05-17 19:17:54

5月13日,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国内影视专家、学者以“剧话产业,解密中国温暖现实主义题材作品标杆的流量密码”,深入探讨如何运用影视文艺作品盘活资源经济,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研讨会上,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表示,《去有风的地方》不是一时火爆的剧,经过时间的发酵之后,人们依然看到了这部剧的独特魅力所在。该剧在题材上具有开拓性,作品给广大受众提供了新的生活启示。该剧细腻从容、娓娓道来的叙事手法为影视剧叙事审美提供了新鲜独特的呈现方式。此外,除了自身的思想艺术特征,它对整个行业创作在题材的开掘上和追求创新上,都有学习和借鉴意义,很多创作经验和启示值得总结。

李京盛表示,评价《去有风的地方》,可以有以下几个角度:

第一,《去有风的地方》给观众提供了哪些新鲜的生活内容,这些内容与以往同类题材比,有哪些新的思想发现、艺术发现和审美发现,它对创作者的启发和推动力在哪里?这也成为了观众判断一部作品优劣的标准之一。

《去有风的地方》是有艺术勇气的。因为在去年年初的时候,最热门的题材都是关于都市、女性的成熟题材。《去有风的地方》不去追热门,独辟蹊径,敢于冒风险,去开辟一种新的题材,新的表达,新的风格,这是一种艺术勇气。

第二,《去有风的地方》的主题表达是有深度的。在现代化进程当中,人的获得与失落,有时它是互相冲突的。现代化给大家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和便利的生活条件,每个人在努力实现自己的生活梦、物质梦,同时它给人们的心灵带来的伤害,让大家失去了很多原本属于人自身的那样一种自然的、纯朴的,自我的本真性的东西,这是非常深刻的现代化命题。《去有风的地方》很好地诠释了这个话题。它是大家都能够理解的一种故事:城市生活压力大,焦虑感,好友的突然离世,生命的无常,让人一下子陷入了困境。想换一种生活方式,到一个新的地方去休息一下,去思考一下,去缓解一下。在这个过程当中,重新发现了生活的意义、价值,发现了城市跟农村之间的同与不同,知道在哪里有生活的意义可以寻求,躺平之后的再站立,迷茫之后的再清醒,疲惫之后的再充电,这都是人的成长过程中,具有普遍性的体验。

第三,《去有风的地方》让影视剧的叙事审美恢复了一种从容的态度。电视剧、电影,还有其他文学艺术审美当中都有一种细腻的、从容的,慢慢咀嚼的、娓娓道来的风格,它和注重情节的,注重戏剧冲突的,注重充满了意外和反转力的这样一种作品不同,在强情节、快节奏、多反转的风气,成为电视剧市场的主流风格的时候,《去有风的地方》突然间有这样一股清泉一样出来的美好,确实能够打动人。

李京盛表示,《去有风的地方》的创作经验是可以学习的,经过一年的时间检验,很多题材在学,很多作品在学。现在有许多返乡题材的电视剧,其实都是吸取了《去有风的地方》的启发。这就是一部作品的影响力。

第四,这部剧对文旅结合起到了极大的示范作用,它已经成为一种创作的实际行动了。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已经发文:跟着微短剧去旅游。文旅结合视角的提出,《去有风的地方》作出了巨大贡献。通过影视把一个地域的文化资源、自然资源、历史资源盘活,通过文化的宣传和加持之后,文化和旅游的叠加,二者也能形成的是一种特殊意义的新质生产力,“文化+旅游”资源融合之后,让文化有更通畅地传播,让经济资源也有了盘活的机遇。

李京盛表示,《去有风的地方》经过一年的播映之后,检验了它的国际传播力、社会影响力、艺术持久力,还有对经济的拉动力。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陶江  整理

文旅头条 部分图片源自剧照

责编 王楚云

校对 马寅瑞

审核 华芳

终审 李文女

0 阅读:22

文旅头条新闻

简介:一手掌握文旅大事,全新全艺为文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