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丨在擦肩而过时洞察人性

中工网 2024-05-19 03:40:54

【书评】

原标题:在擦肩而过时洞察人性(引题)

——读《我在上海开出租》(副题)

王维砚

在今年3月出版的非虚构作品《我在上海开出租》(广东人民出版社)中,作者黑桃翔实记述了自己在上海开出租车时的所见所闻——既囊括了形形色色的司乘故事、方寸之间的人生百态,也穿插着出租车司机的日常生活与行业状况,还点缀了对上海城市风貌、历史切片的描写,被不少读者称为“出租车版的《深夜食堂》”。

在流动空间里发现附近,在擦肩而过时洞察人性。小小的车厢承载着千千万万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对于写作者而言,这是一个绝佳的观察位置。

作者黑桃来自河南南阳,他自己的职业经历和人生态度,或许能给读者带来不少心灵慰藉和情绪价值。他做过期刊编辑,开过母婴店,在镇政府当过临时工,也做过代驾,开过出租车,在一线大城市和老家小地方都奋斗过、打拼过。显然,这样的人生,算不上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人生。不过,他没有被年龄定义、被“成功”裹挟,而是主动选择“U盘式生存”——自带信息、不装系统、随时插拔、自由协作,在35岁“高龄”成为“沪漂”。

在萍水相逢、快速流动的出租车特定时空里,当形形色色的乘客遇上黑桃这样一个有好奇心、有倾听欲的“素人”,一个个原本静默于车水马龙之中的人生故事就这样在对话中脱口而出。书中对乘客的书写具体而幽默:《北方狼》里乐观的断腿小个子男人;《看守所惊魂记》中刚从看守所出来惊魂甫定的女乘客;《上海欺负人》里花了126元在上海打车寻觅露天大排档却以失败告终的东北情侣;《惊险解救》中深陷南派传销陷阱的青年“振江”;《江桥批发市场》中在江桥批发市场故地重游的山东大哥……一个个奋斗中的平凡小人物、普通劳动者,让人们重新认识了另外一个有人情味、有温度、接地气的“魔都”,看到了喧嚣与繁华背后,草根的百态人生与顽强生长。

近几年,“素人写作”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不少作品、作者都火爆出圈。“素人写作”更强调写作主体的素人身份和自我书写,他们从自身的生命体验出发,用第一视角记录日常生活和身边的真实故事。这些带着烟火气的平凡故事,让人们在忙忙碌碌的工作和高速运转的生活缝隙中瞥见了一丝温暖。偶尔看一眼和自己相似的人生故事,或许会意识到,在偌大的城市里,我们并不孤独。

几年前,我曾和朋友一起观看了一场先锋话剧导演制作的“浸没式戏剧”。走进剧场后,观众与演员之间的距离被打破,观众可以自由选择观看路线,甚至能参与其中,与演员近距离互动。

根据观剧视角的不同,剧情也会呈现出不同的走向,在“浸没式戏剧”中,观众不再是被动的观看者,而是成为剧情的一部分。读《我在上海开出租》时,我时常产生类似的观感,在流动的城市舞台上,书中的主角仿佛就是我们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是出租车上的乘客,打开车门,系上安全带,新的故事正在加载生成……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1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