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近山杀红了眼,日军花了2天收尸,陈赓感慨:王疯子不是真疯

高山非凡创作 2024-04-06 11:51:25

提及近年来备受瞩目的军旅剧,恐怕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亮剑》会稳坐前三甲的宝座。这部作品成了一部经典,每一次重温,都能让人热血沸腾,仿佛置身于那个硝烟弥漫、英雄辈出的年代。尤其是剧中的主角李云龙,他那独特而鲜明的性格,深深印刻在观众的心中。人们常说他的“疯”,但这其实是他骨子里的坚毅和热血,是对信仰和使命的执着追求。

然而,如果我们进一步深入了解历史,会发现李云龙这个虚构的影视角色,其实有着真实的历史原型——新中国的开国中将王近山。王近山的战争生涯,简直就像一部传奇,他的“疯”与李云龙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王近山,1915年在湖北黄安的一片热土上呱呱坠地。他的童年并未像大多数孩子那样充满欢笑与嬉戏,而是早早地浸润在了战争的硝烟之中。14岁那年,他毅然决然地加入了红军,用稚嫩的双肩扛起了保家卫国的重任。仅仅过了两年,他便以出色的战斗才能和过人的勇气,荣升为连长。

有一次,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王近山带领着他的部队,向着敌人的阵地发起了猛烈的冲锋。战斗异常惨烈,火光映照着战士们坚毅的脸庞,炮声、枪声、呐喊声交织成一首壮烈的交响曲。突然,一名身材高大、膀大腰圆的国军士兵挡在了王近山的去路上,他手持长枪,眼神中透露出凶狠。

王近山心中明白,这场肉搏战将是对他意志和勇气的严峻考验。他紧握着手中的武器,与对方展开了激烈的较量。然而,对方毕竟是一个精壮的成年男子,王近山在力量上明显处于劣势。眼看着自己即将不敌,王近山心中涌起了一股不屈的斗志。他恶向胆边生,找准了一个机会,猛地扑了过去,与那名国军士兵一同滚下了陡峭的山崖。

在翻滚的过程中,王近山拼尽全力,想要将对方制服。经过一番激烈的搏斗,那名国军士兵终于失去了反抗的能力,倒在了血泊之中。而王近山虽然捡回了一条命,但头部也被尖锐的石头划伤,留下了一道触目惊心的痕迹。

当战友们看到王近山满身是血、伤痕累累地爬回阵地时,无不被他的英勇所震撼。他们纷纷围拢过来,有的为他包扎伤口,有的为他擦拭汗水。在这群铁血男儿的眼中,王近山不仅仅是一位英勇的连长,更是一位真正的英雄。他的不要命的行为让所有人在佩服之余,还要由衷地感叹一句:“真是个疯子!”

然而,在战场上的王近山远远还没有疯够。

1935年的春天,红四方面军正在秘密策划一场重大的行动。他们的目标是为了配合中央红军的北上行动,必须西渡嘉陵江,而在江油这座战略要地,他们决定围城打援。江油,这个地理位置重要的城市,宛如成都的一道坚固门户,屹立在四川的版图上。

敌军得知红军的意图后,立刻展开了激烈的反扑。他们调集了重兵,誓要守住这道门户,不让红军得逞。于是,一场规模空前的战斗在江油城下拉开了帷幕。枪炮声、呐喊声、哀嚎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悲壮的战争画卷。

在这关键的时刻,时任红28团团长的王近山挺身而出。他深知这场战斗的重要性,更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带领着自己的队伍,冲向了敌人的阵地。

在战场上,王近山展现出了惊人的勇气和战斗力。他手持长枪,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拼刺刀大战。每一次冲锋,每一次挥刀,都充满了力量与决心。在他的带领下,红28团的战士们也奋勇杀敌,不断突破敌人的防线。

然而,就在战局焦灼之际,王近山却遭遇了危险。在一次激烈的拼杀中,他一时疏忽,被敌人刺中了胸口。剧痛袭来,他的眼前一黑,便失去了知觉。周围的战士们见状,纷纷冲上前来,将周围的敌人一一斩杀。他们迅速将王近山抬下前线,进行紧急包扎。

在昏迷中,王近山仿佛置身于一片黑暗之中。他感到胸口传来阵阵剧痛,仿佛有火焰在燃烧。然而,他的心中却充满了坚定与信念。他知道,自己不能就这样倒下。他必须醒来,继续战斗,为了红军的胜利而战斗!

不知过了多久,王近山终于苏醒过来。他睁开眼睛,看到了周围熟悉的面孔和关切的目光。他微微一笑,表示自己并无大碍。然后,他挣扎着站了起来,再次挺起了长枪,准备再次冲向敌人的阵地。

在王近山的鼓舞下,部队仿佛被注入了新的生命。他的眼神犹如燃烧的火焰,闪烁着坚毅与决心,激起了战士们内心深处的斗志。他们像猛虎下山,势不可挡,经过十多分钟的激烈厮杀,终于夺回了失去的阵地。

王近山站在血泊中,身体早已被鲜血染红,但他的眼神却透露出一种满足和欣慰。他望着重新夺回的阵地,心中充满了自豪。然而,就在这时,一颗突如其来的流弹擦过了他的头颅,他身体一颤,再次倒在了血泊之中,昏迷不醒。

幸运的是,医护兵就在附近。他们迅速冲上前来,对王近山进行紧急包扎和抢救。他们的动作迅速而准确,仿佛在与死神争夺时间。经过医护兵的紧急处理,王近山的生命体征逐渐平稳,虽然子弹擦过的地方还在渗血,但他的命终于被保住了。

1938年4月,那是一个春意盎然的季节,然而战争的硝烟却使得这片土地弥漫着肃杀之气。日军108师团,如同一头饥饿的猛兽,企图冲破陕甘宁边区的防线。面对这样的威胁,129师386旅迅速作出了反应,他们在神头岭精心布置了一个伏击圈。

在这场战斗中,772团担任了主攻的重任。副团长王近山与团长叶成焕并肩作战,他们率领着部队,如同猛虎下山一般,向敌人发起了猛烈的攻击。在他们的带领下,部队展现出了惊人的战斗力,成功地完成了任务,歼灭了敌军1400余人,俘虏了80余人,还缴获了各类枪支300余件。

这场胜利对于我军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鼓舞。然而,对于日寇来说,这却是他们的一次惨痛的失败。于是,他们不甘心失败,迅速组织了兵力进行反扑。他们从一个又一个城镇出发,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包围圈,向晋东南地区发起了猛烈的进攻,企图一举消灭那里的八路军。

然而,面对日军的疯狂反扑,王近山却并未因此而退缩。他依然保持着那份“疯”劲,带领着部队与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搏斗。在长乐村那片被岁月磨砺得沧桑的土地上,一场激战正酣。

772团的团长叶成焕,他如一头猛虎般勇猛,誓要将敌人压得喘不过气来。然而,命运却像无情的铁拳,击中了他那坚不可摧的身躯。一颗冷酷的子弹穿透了他的头部,他倒在了血泊之中,英勇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看到战友的牺牲,副团长王近山的内心仿佛被点燃了一团火焰。他的眼中闪烁着疯狂的光芒,仿佛要与整个世界为敌。他猛地扛起身边的机枪,像一头发狂的猛虎般冲向日军阵地。他的身后,警卫员和七八个战士试图劝阻,但他们的力量在王近山的疯狂面前显得如此微不足道。

王近山的疯狂感染了整个772团。战士们怒吼着,要为团长报仇雪恨。他们像一群被激怒的狮子,疯狂地冲向敌人。白刃战在这片土地上展开,血腥而惨烈。刀光剑影之间,是战士们对团长的忠诚和对敌人的仇恨。

然而,当战斗进行到下午五时,战场上又传来了一则令人不安的消息。日寇又有一批千人增援部队即将赶到。听到这个消息的王近山,心中明白此刻必须保持冷静。他迅速做出部署,安排少数部队坚守阵地,牵制日军。而他则带领主力部队,悄然迂回,寻找敌人的破绽,给予敌人致命的一击。

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刚一冲出阵地,王近山和他的队伍就与日寇的援兵遭遇了。枪火交织,硝烟弥漫,空气中弥漫着火药的味道和紧张的气息。王近山身处其中,眼神坚定,一边开火还击,一边巧妙地利用地形掩护自己,躲避着敌人的子弹。

突然,一阵锐痛从左臂传来,王近山心中一紧,知道自己中弹了。但这股疼痛反而激起了他内心的热血和斗志,他紧咬牙关,忍受着痛苦,继续对敌人开火。每一发子弹都凝聚着他的决心和勇气,仿佛要穿透敌人的铁甲,将他们一一击倒。

然而,战局瞬息万变。很快,王近山的胸口又传来一阵剧烈的疼痛,仿佛被重锤击中。他的身体不由自主地向前倾倒,失去了平衡。但他并没有放弃,凭借着顽强的意志,他艰难地爬了起来。手中的手枪成了他唯一的依靠,他瞄准最近的一名日本兵,果断地扣动了扳机。

枪声响起,那名日本兵应声倒地。然而,王近山也耗尽了最后的力气,感觉整个人都虚脱了一般。他再次倒在地上,眼前一片模糊,意识逐渐飘散。

身边的营长尤太忠见状心急如焚,他迅速呼喊附近的战士前来支援。战士们闻讯赶来,小心翼翼地将王近山抬了下去。

长乐村战役,一场血与火的较量,对于整个抗日战争来说,它无疑是一场重要的战役。这场战役的胜利,不仅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是对日军“九路围攻”的粉碎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当战役结束,日军收尸之时,竟然耗费了整整两天的时间,可见战斗之惨烈。

一线指挥陈赓,在战后回忆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正因为有王近山这种无畏的战士,我们才可以屡战屡胜。”王近山,这个被众人称为“王疯子”的将士,其实并不是真的疯。他的那种“疯劲”,是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是对敌人的无畏与仇恨。他率领的战士们,都是一群有着同样“疯劲”的人。他们不畏生死,不计个人安危,一心只为国家、为民族。

王近山和他的战士们,他们并不是孤独的。在他们的身后,有着无数像他们一样“疯”得不计个人安危、一心为国的勇士。他们为了民族的解放,为了国家的独立,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伟大的人,我党才能一步步由弱变强,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10 阅读:2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