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熊向晖女儿问张佛千,父亲是共产党何感想:这个事做得太漂亮

红色记忆录 2024-01-09 09:40:03

熊向晖是我党隐蔽战线工作的孤胆英雄,也是新中国的杰出外交官,有着极为传奇的人生和经历。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他按照周恩来的指示,在国民党内部从事秘密情报工作,为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毛主席高度评价他:“一个人顶几个师”。

张佛千早年和熊向晖一同在国民党,也曾是好友。1990年,当张佛千回大陆时,熊向晖的女儿问他,知道父亲是共产党有何感想?张佛千说道:这个事情做得太漂亮。

熊向晖的潜伏生涯

熊向晖出生于山东掖县,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12月,加入了湖南青年战地服务团。

七七事变之后,胡宗南在武汉接见了服务团,希望从中挑选一批青年才俊,加以培养,为己所用。

熊向晖在进行面试的时候,和其他人的反应不一样,胡宗南问了好几个问题,熊向晖的回答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天晚上,胡宗南就邀请了他进行了谈话,最终确定了自己的判断,熊向晖是个栋梁之材。

于是,胡宗南开始为熊向晖铺路,把他送到了黄埔军校学习,后来在他的身边担任要职。

得到胡宗南安排的熊向晖,立即找到了董必武商量接下来的事情。

中共中央此时已经决定未雨绸缪,布置一批立场坚定的青年党员到国民党内部,熊向晖就是其中的一个。

进入国民党之后,熊向晖在那里也很顺利,很快取得了胡宗南的信任。

董必武还把周恩来的意见告诉了熊向晖,不要急于找党,和党再次取得联系前,绝不要离开胡宗南部队。要隐蔽党员的身份,要同流而不合污,敢于和善于随机应变。

最后,董必武告诉熊向晖:恩来和我送你八个字,“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就这样,熊向晖开始在胡宗南身边隐蔽了起来,为党进行情报工作。

熊向晖担任胡宗南机要秘书之后,很受胡宗南的器重。胡宗南也对他越来越欣赏,经常让他参与一些重要的工作。

1943年,蒋介石掀起了第三次反共高潮,蒋介石亲自密令胡宗南,向延安进行攻击。胡宗南立即在洛川召开了军事会议,决定进攻。当他完成进攻之后,确定进攻日期。

熊向晖立即设法将情况告知王石坚,再让他通过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的秘密电台,迅速报告延安。

7月3日,毛泽东看到了这个情况,在这紧要关头,党中央和毛泽东果断采取措施,制止内战爆发。毛主席决定唱一出“空城计”,引诱胡宗南前来。

而后,将朱德给蒋介石和胡宗南的电报,全部送给英、美、苏等国驻华大使馆,揭露蒋介石假抗日、真内战的阴谋。

公开之后,国民党的阴谋被揭露,蒋介石给胡宗南发去电报,同意罢兵,蒋介石的第三次反攻高潮被粉碎。

在这起事件中,熊向晖所给出的情报挽救了延安,挽救了党。

后来,毛主席也充分肯定了这次情报工作的重大作用:“你们所得情报完全正确,帮助中央甚大。”毛主席还对熊向晖给予了高度评价:“一个人能顶几个师。”

1947年5月20日,胡宗南对熊向晖说道:“这里已经没有什么事,你还是去美国吧,明天一早就走。”在这之后,他再也没有见到过胡宗南。

新中国成立后,熊向晖回到北京,把原本的名字“熊汇荃”改为了“熊向晖”。

对于很多人来说,如果国民党内的人得知熊向晖是共产党,肯定会对他恨之入骨。熊向晖的女儿也是这么想的,但实际上却并不是如此。

张佛千:这个事情做得太漂亮

上世纪80年代,曾任胡宗南第一任机要秘书的程开椿第一次从美国来带来探亲,一定要见熊向晖,后来每年都会给他写信。

张佛千也与熊向晖的关系很好,多年后,也对他作出了评价。

张佛千出身于书香门第,他自幼启蒙于私塾教育,打下了扎实的国学根底。

16岁进南京新式学堂江苏第一中学后,进入上海中国公学,后来投笔从戎,进入了南京中央军校政治研究班。

1933年父老以国民革命军少校官阶,到北平创办了《老实话》,这是一份抗日精神的军中刊物,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1940年,张佛千远赴西安,担任胡宗南34集团军西安办事处上校处长,专为胡宗南接待各方人士与对外联络事务。期间,也和共产党打过交道,也曾和周恩来有过长谈。

抗战胜利之后,张佛千离开了胡宗南这里,返回了了重庆、南京续任军职。

后来,在孙立人的邀请下,来到了台湾,参与孙立人主持的新军训练工作,出任陆军训练司令部新闻处少将处长,兼办《精忠报》。

1949年国民党迁台,蒋氏父子决定改组部队,由蒋经国担任首届“国防部总政治部主任”,佛老自己知道自己辞职是很早的事。决定离开孙立人,决定成为一个普通人。

1990年4月,张佛千第一次回到了大陆,一到北京就给熊向晖打电话要见面。来到家里之后,趁着父亲不在,熊向晖的女儿问了他一个问题:“您听说我父亲是共产党员以后,对他是什么感觉?”

张老伯说道:“第一是惊讶,他是共产党,我一点没有看出来;第二是感谢,他在胡先生身边,有很多机会可以杀掉胡先生,可是他没有;第三是佩服,他这个事情做得太漂亮了。”

熊向晖的女儿很是惊讶,问道:“难道你们不恨他?”张佛千却说道:

“为什么要恨呢?你父亲入共产党在前,到胡先生身边在后,那是各为其主。要怪只怪后来蒋老先生非要打内战,如果不打内战,大家不是相安无事吗?”

其实,张佛千说得很是在理,这一切的原因都要归结于蒋介石。

不过,他还有一件事“耿耿于怀”。当年胡宗南选了17位青年去美国学习,其中都是他重视的干部,除了熊向晖之外,另外两位地下党也在这份名单里。

张佛千苦笑着说道:“你们忠于共产党,胡宗南送你们去美国读书;我忠于国民党,胡宗南却怀疑我是共产党。”

熊向晖还有一位国军朋友是孔令晟,到了台湾之后,担任过蒋介石和蒋经国的侍卫队长、海军陆战队司令和台湾的警察总监。这两人即便几十年没见面,仍然惦记着对方。

大陆改革开放,台湾解禁后,两位老人才得以在北京重逢。孔老伯每次来北京,都会见父亲,他们之间有说不完的话。这样的友谊一直持续到父亲去世。

他们之间的交往情谊,让世人得以窥见,他们之间超越党派的友情可见一斑。

0 阅读:48

红色记忆录

简介:欢迎大家关注红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