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宁遇豺狼,不遇山魈”,山魈究竟是什么让人如此害怕?

小美科普讲堂 2023-05-12 09:06:24

“宁遇豺狼,不遇山魈”是一句老话,意思就是在野外遇到豺狼虽然凶险,但好歹能捡条命回来,一旦遇到山魈基本上就没有生还的可能了。在这句老话中前半句取自“豺狼虎豹”,这是古人对自然界中能吃人猛兽的称呼。那么,山魈究竟是什么,竟然比豺狼都要凶狠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豺狼”有多凶?

豺狼其实不是一种动物,而是豺和狼的统称,也就是说“豺狼虎豹”是四种动物,它们的排序应该不是随意排列的,也不是为了更顺口(虎豹豺狼,狼豺虎豹也都顺口),而是这四种动物一旦与人相遇,豺对人的威胁最大,狼次之。

不过,这个说法与我们的认知有些相悖,因为比战斗力,显然老虎比花豹强,花豹比狼强,狼比豺强,为何排序恰恰相反呢?这就要从这些动物的习性说起了。

老虎和花豹虽然战斗力强,但是它们是独居动物,对人类的主动攻击性并不强,而这也是花豹和老虎伤人比较少的原因,它们通常远远的闻到人类的气味就会遁走,极少会主动攻击人。但是狼就不同了,它是群居动物,也是机会主义者,当遇到落单的人时,狼群围攻人的几率是很高的,也就是说狼群对人类的主动攻击性要强于虎豹。

最后就是豺了,豺是四种动物中体型最小,也是最神秘的一种,它的神秘主要是因为如今的豺数量太稀少了,都已经成为了濒危物种,所以如今大多数人对豺不太了解。

只比狐狸大一点的豺

不过,曾经的豺在我国可是遍布大江南北,数量超过狼的存在,它们虽然体型小,但是这种动物非常的凶残,因为大多数食肉动物都是将猎物咬死后分食,但豺不同,它们在围攻猎物时就已经迫不及待的开始撕裂猎物的皮肉进食了,因此,被豺群围攻的猎物通常都是被咬到血肉模糊,痛苦而死。

除此之外,豺灵活性超强,它们不需要奔跑原地向前跳都能跳2米高,3米远,这使得它们能够躲开大型动物的反扑,同时能跳到对方的背上撕咬,而且“掏肛”并非鬣狗的绝活,豺也非常擅长掏肛,在围攻猎物时,它们也会分出几只前面吸引猎物的注意力,后方的豺会趁机撕咬猎物的臀部。

最关键的是豺群非常的凶狠,它们敢与大型的食肉动物搏斗,这是狼不能比的,在《老虎》(thereferenceistoAnderson,1954)中就记录一起豺群围攻孟加拉虎的事件,其中豺群的数量为30只,孟加拉虎为成年虎,结果豺群以12只的代价将孟加拉虎围攻致死。

而从目前的文献资料来看,狼群还没有杀死过成年虎的先例,而且同样群居,豺群的成员数量至少是狼群成员数量的3倍以上,因此在豺狼虎豹中,豺狼的排名靠前是有一定的道理的。那么,既然豺狼都如此的凶狠了,山魈又是什么动物,能让人如此忌惮呢?我们接着聊。

山魈是什么?

关于山魈最早的说法被认为是出现在《山海经》的《海内南经》中:

南方有赣巨人,人面长臂,黑身有毛,反踵,见人笑亦笑,脣蔽其面,因即逃也。

只是这里并没有提到山魈这个词,之后《国语·鲁语》中的“夔一足,越人谓之山臊”的描述也被认为是山魈,不过,夔通常是指水神。在古代的记载中,真正出现“山魈”这个词是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在该书中有一篇名为“山魈”的文章,大意是说孙太白曾经回忆过自己半夜遇到山魈的经历,在文中对山魈进行了相对细致的描述:

忽视之,一大鬼鞠躬塞入,突立榻前,殆与梁齐。面似老瓜皮色,目光睒闪,绕室四顾,张巨口如盆,齿疏疏长三寸许,舌动喉鸣,呵喇之声,响连四壁,公惧极。

从这段描述我们可以找到山魈的几个特点:可以站立、身材高大(殆与梁齐)、脸色绿黄(老瓜皮色)、眼睛很亮、嘴巴很大、牙齿稀疏且长约10厘米,能够发出尖利的叫声。

通过这些特征,我们能够初步的判断,它应该是一种灵长类动物,毕竟能够站立的有毛且高大的动物并不多,通常也就是灵长类动物、熊科动物以及猫科动物,但是熊和大猫(虎豹等),古人都比较熟悉,所以,大概率是灵长类动物。

再通过牙齿、嘴巴以及面部多彩的特征我们基本上能够锁定它就是彩面狒狒,彩面狒狒又称山魈,是一种大型的灵长类动物,属于猴科山魈属,而且它还是现存最大的猴子。

成年的山魈头大而长,面部皮肤为绿色,脊间为鲜红色,这与《聊斋志异》中关于山魈的面部特征基本吻合,只是山魈的体长通常在1米左右,体重最大30千克,这个描述稍有不符。但是,嘴大以及牙齿稀疏且长,比较符合,因为山魈的犬齿长度可达6厘米以上,而且它的牙齿确实比较的稀疏。

最关键的是山魈还是最凶的猴子,首先,山魈并不是素食动物,而是杂食性动物,除了水果外,它们特别喜欢吃肉,而在它们的肉食食谱中,除了昆虫、两栖动物外,还包括小型的哺乳动物,在捕杀哺乳动物时,它们会将动物抓住,然后用自己尖利的犬齿咬死对方。

其次,山魈是一种具备极强攻击性的群居动物,它最大的天敌是花豹,但是同样的它也是非洲地区杀死花豹最多的动物之一,根据科学家们的观察发现,在花豹与山魈的冲突中,约有30%的情况下山魈杀死了花豹(群攻),正是因为这样,花豹通常只会猎杀落单的雌性和幼年山魈。

当然,豺群也能杀死花豹,而山魈之所以能够让古人如此的忌惮,主要原因就是山魈只存在于人们的传说之中,几乎没有人见过它,所以在以讹传讹下,山魈被妖魔化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山魈是非洲独有的动物,而它之所以出现在蒲松龄的书中,原因可能与郑和下西洋时在非洲见过山魈,或者其他的探险家在非洲听过或者见过,然后将这种动物夸大后回国传播,久而久之,山魈就成了一种比豺狼还要厉害的存在了。

还有一个因素那就是山魈的长相,即便没有见识过山魈的战斗力,仅仅是从它“鬼面”和“獠牙”这两个特征就足以让人将其放入“猛兽”的行列了。

总结

从古代的描述看,山魈应该就是非洲的山魈,也就是彩面狒狒,它之所以让人害怕,就是因为大多数人只是听过它的传言,并没有见过真的,而且起初将山魈这种动物的描述带回国的人必然也被山魈的长相给吓倒从而夸大了它的恐怖,久而久之,就在山魈就在人们心目中成为了比豺狼还要恐怖的存在了。

2 阅读: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