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飞船在82亿公里外,有意外发现,刷新人类对太阳系外缘的认知

解析冷知识 2024-03-15 09:05:55

继承旅行者“两姐妹”和先驱者“两兄弟”之后,新地平线号探测器在2019年,也宣布离开太阳系,这是人类第五个飞跃太阳系的探测器。

【新地平线号探测器正在飞跃木星】

和旅行者号不一样,新地平线号探测器更年轻、更先进,意味着它能够飞得更远,传回更多有利于天文学研究的资料。

在此前穿越柯伊伯带的过程中,新地平线号探测器就有意外发现,传回的东西再一次刷新了人类对太阳系边缘的认知。

太阳系边缘

有一种说法认为,太阳系的边缘是位于海王星轨道外侧的柯伊伯带,它距离太阳大约30个天文学单位(一个天文学单位约等于1.5亿公里)。

【外边的的一层小颗粒聚集地就是柯伊伯带】

柯伊伯带的宽度约为55个天文学单位,距离太阳大约83亿公里。

关于柯伊伯带,美国天文学家柯伊伯率先提出,在太阳系的边缘应该存在一处由冰物质运行的区域。

不过该区域距离地球太过遥远,再加上人类当时的技术水平有限,没办法去证实。

一直到1992年,科学家发现了处于柯伊伯带的天体,才一步步证实了太阳系中确实存在这样一条环形带。

关于柯伊伯带形成的原因,科学家有这样一种猜想。

在太阳系形成之初,由于部分星云未能聚合成为行星或者恒星,但受到星云的影响,它们飘散在太阳系外侧。

后来随着行星的不断形成,太阳系已经基本形成了以太阳为中心,各大行星围绕着太阳周转的格局。

此时的柯伊伯带中的原始星云不断被挤压向外,在过程当中由于内部物质的不断挤压和碰撞。

再加上距离太阳较远,几乎难以接收到热量,在极度寒冷的环境下形成了一层遍布冰天体的环形带。

此外,科学家还猜测,受到海王星、冥王星等较大星球的影响,部分冰天体被抛射出去,从而进入到更加深邃的宇宙当中。

但不管怎么说,柯伊伯带是真实存在的,它的存在也对人类的探测器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这些冰天体的存在和陨石带类似,极有可能对高速飞行的探测器造成不可逆转的危害。

不过,如果人类未来能够从柯伊伯带取得一些物质回来,说不定能够进一步探究太阳系的起源,甚至是宇宙的一部分奥秘。

新的认知

我们普遍会认为,探测器穿过厚重的柯伊伯带之后,就属于宇宙空间的一部分,探测器在飞行的过程当中将畅通无阻。

但是新地平线号探测器却刷新了我们对于柯伊伯带的认知。

当新地平线号探测器飞行到距离太阳大约83亿公里的区域,也就是大众普遍认可的太阳系边界的时候,搭载在其上的维尼蒂亚-伯尼学生尘埃计数器有异常反应。

经过科学家分析发现,很有可能是因为周围的尘埃粒子数量超乎寻常引起的。

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在我们所认为的柯伊伯带之外,很有可能还存在一个未知的“小行星带”或者说“隐藏的柯伊伯带”。

这也意味着,我们普遍认为的“柯伊伯带是太阳系边界”的说法不一定正确,如果这种神秘的柯伊伯带确实存在,或许我们要对太阳系的边界重新定义了。

其实最重要的问题在于,这种神秘的“天体带”究竟是否存在,它究竟属于柯伊伯带的一部分还是衍生出的其他物质?如果它真的存在,为何此前没有预兆?

对于这样的问题,还需要更多的理论和实际研究去做支撑。

而对于人类来说,偌大的宇宙显得实在是太过神秘,很多现象可能用神学来解释都并不为过。

有人认为,柯伊伯带是束缚人类的枷锁,让人类的飞行器得以永远停留在太阳系之后。

这或许是对于人类的一种保护,又或者是一种囚禁,在宇宙空间或许危机四伏,又或许隐藏着我们难以想象的繁荣。

【究竟是束缚还是保护?】

太阳系的另类边境

事实上,除了我们今天说到的,柯伊伯带作为太阳系的边界之外,也有一种说法认为,奥尔特云才是太阳系的边界。

奥尔特云距离太阳大约50000到100000个天文学单位,换算成其他单位差不多就是1光年。

奥尔特云像一层浓雾一般,将整个太阳系牢牢包裹在内。

为什么我们会说奥尔特云也有可能是太阳系的边界呢?因为一些科学家认为,在太阳系形成之初,星云的部分物质散射了出去,从而组成如今的奥尔特云。

它和太阳的关系,就像是鸡蛋黄和鸡蛋壳一样,当鸡蛋黄形成之后,壳子不断变大,但仍旧将其包裹在内。

不过,由于奥尔特云距离人类实在是太遥远了,是人类距离柯伊伯带的无数倍,迄今为止还未有探测器真正涉足。

另外,还有科学家指出,奥尔特云的物质可能更加接近于太阳,从亲缘关系的角度来说,显然奥尔特云作为太阳系边界更有说服力。

其实,相对于整个宏观尺度的宇宙来说,我们讨论究竟谁是太阳系的边境显得如此没有意义。

【宇宙尺度当中存在无数星系】

因为宇宙实在是太庞大了,如今人类对于可观测宇宙的探索不足万亿分之一。

但相信,只要人类前进的脚步不中断,总有一天会真正揭开宇宙的神秘面纱。

参考资料:

【1】郑永春,胡国平. "新视野号"探测冥王星及柯伊伯带综述.《北京理工大学》,2015

【2】胡中为. 新视野号飞船启程探访冥王星和柯伊伯带.《VIP》,2006

【3】房建军,聂清香,刘凤收. 散射柯伊伯带天体的来龙去脉.《CNKI;WanFang》,2009

【4】李珊珊. 科学家发现柯伊伯带中小天体意外稀少.《天文爱好者》,2019

1 阅读:178

解析冷知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