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跟在美国屁股后面,对中国落井下石,让印度配不上大国的名号

科罗廖夫 2024-05-18 10:47:17

拜登政府对中国一些商品大幅度增加关税后,莫迪政府马上就来“落井下石”了,这种行为只会让印度越来越配不上大国的名号。

印度《金融快报》日前援引印度高级官员的话称,在美国大幅提高对中国电动车、半导体、医疗产品等产品的进口关税后,莫迪政府正在考虑效仿类似的政策,对特定的中国产品加征关税。

【印度总理莫迪,今年连任应该是板上钉钉了】

此外,美国对中国产品增加关税,也将给印度来“重大机遇”,印度产品可以借此机会在美国扩大市场规模,比如医疗产品中的口罩、针头、注射器和医用手套。

这位印度高级官员强调:“由于印度对华贸易逆差的不断扩大,印度也需要制定一项‘中国战略’。”

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再度超越美国,成为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印贸易额达到1184亿美元,其中印度对华贸易逆差为852亿美元,中国商品进口额占到印度总进口额的15%,其中98%是工业产品。

【去年中国再度超越美国,成为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

印度向中国出口的产品,大部分都是矿产品、金属等原材料,而中国向印度出口产品大部分是电子产品、机械等具有附加值的产品,因此必然存在一定的贸易逆差。

对此,不久前刚上任的中国驻印度大使徐飞洪表示,造成印度对华贸易逆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中方理解印方的关切,从不刻意追求贸易顺差,中国市场对印度是开放的。

中方的态度,其实是相当克制的。实际上,印度自己应该比谁都清楚,只要“印度制造”还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那么印度对华的贸易逆差就会一直存在——这是无法改变的客观现实。

【“印度制造”还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

透过现象看本质。所谓“对华存在贸易逆差”,不过是印度用来打压中国企业,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又一个借口罢了。

为什么说“又”?因为印度早就这么干了,只不过用的借口是所谓“国家安全”。

自2020年以来,印度不断以“国家安全”为名打压中国在印企业,毫无理由的突击搜查,已经是家常便饭,后来直接就发展到在印度禁止中国上百款APP,或者随便找个理由,向中国企业开出数百亿卢比的罚款。

尽管印度政府给中国企业下了无数的绊子,但印度民众喜欢买谁家的产品,印度政府却是管不着的:中国的手机品牌仍在印度占据半壁江山,2023年在印度手机市场销量排名前五的企业,除了排名第一的三星,其他4家全是来自中国的品牌。

【中国的手机品牌仍在印度占据半壁江山】

但不得不说,中国手机企业之所以能在印度政府的不断打压下,继续保住当地的市场份额,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其中大部分都在2020年前进入了印度市场,并已经发展了很多年。

相比之下,中国车企由于进入印度市场的时间相对较晚,一些企业甚至还在初步的摸索阶段,在2020年后,他们进入印度市场的进程又被莫迪政府粗暴地打断。因此中国车企在欧洲市场的成功,没能复制到印度市场。

可毕竟中国的供应链成本优势放在这儿,真正适合印度汽车市场的,的确是中国汽车,因此最近一段时间,在印度一些企业的合作下,中国车企又重启了进入印度市场的脚步。

然而,从目前来看,印度政府似乎是打算铁了心要跟市场规律对着干,学美国那一套提高关税的手段,彻底向中国车企关闭市场大门。

当然,印度打压中国企业的目的,不仅仅是“缩小贸易逆差”“保护本土企业”这么简单,莫迪政府其实也想以此作为筹码,让中国在边境问题上作让步,而且他们对此是毫不掩饰的。

【真正适合印度汽车市场的,的确是中国汽车】

今年1月,一名印度政府高级官员表示,如果中印边境问题能够“顺利解决”,那么印度就会考虑放松对中国企业严格的投资审查。

中方当然不会因此在边境问题上做出让步,而印度这边,在边境问题上毫无诚意的他们,恐怕会进一步绑架在印中国企业,并以此作为接下来双方谈判的筹码。

但这里必须提醒印度一句,印度在打压中国企业的同时,其实也是让自己越来越在经济和外交上依赖西方,失去自己的独立性。在西方的施压下,印度已经减少了对俄罗斯石油的进口,俄印之间的军火贸易,规模相较于之前也在不断下降。再加上中印关系始终得不到正常化,可以说,印度在东西方之间反复横跳的资本,正在被莫迪政府所挥霍和浪费。

客观现实就摆在这儿,印度要把自己的市场与中国企业人为割裂开来,并同时与俄罗斯保持距离,那么他们要付出的代价,就是会让自己越来越依赖西方,在西方面前越来越被动,到最后彻底失去地缘政治棋手的资格,并沦为棋盘上的棋子,让自己的“大国梦”彻底化为泡影。

4 阅读:785
评论列表
  • 2024-05-20 14:07

    印度只是南亚大国,仅此而已。

  • 2024-05-21 06:08

    印度和土耳其是一种货色

科罗廖夫

简介:奉献原创分析和有趣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