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种中药口服液抗炎、镇痛、解热的作用比较

森祺制药 2024-03-08 13:34:36

感冒是目前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类呼吸系统疾病,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依照中医药理论,其是感受外邪而引起以鼻塞流涕、喷嚏、咽干喉痛、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急性外感热病。对其治疗往往采用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类中药[1] 。而在用于感冒治疗的各类中成药中,中药口服液是重要的热门剂型,它是在中药汤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发挥疗效快,服用携带方便,作用较明显,保存性能良好等优势,逐渐为多数患者所欢迎[2]。目前临床上用于感冒治疗的中药口服液种类繁多,其针对感冒所引起的各类症状的改善可能会存在差异性。

一项《6种中药口服液抗炎、镇痛、解热作用比较实验研究》[3]显示:选取了 6 种中药口服液,包括银黄口服液、蓝芩口服液、双黄连口服液、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及胆木浸膏糖浆。

首先通过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观察各类药物的抗炎作用,发现尽管各中药口服液都具有抗炎作用,但改善炎性反应的程度可能有所不同,其中双黄连口服液抗炎作用最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蓝芩口服液、胆木糖浆抗炎作用较强,其余两药抗炎作用相比稍弱。冰醋酸刺激致小鼠疼痛实验发现蓝芩口服液、双黄连口服液及胆木糖浆有较好的镇痛作用,其余三药可能镇痛作用相比稍弱。干酵母致大鼠发热实验发现,柴桂口服液解热效果最优,给药 30 min即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其次是双黄连口服液及胆木糖浆给药 60 min 后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其余三药可能解热作用起效较慢,蓝芩口服液、银黄口服液解热作用相比可能也稍弱一些。

该研究最终得出结论各组中药口服液均可对抗二甲苯所致的炎性反应,蒲地蓝组、蓝芩组、胆木组及双黄连组要稍优于柴桂组及银黄组;各组中药口服液均能对抗乙酸所致小鼠的疼痛性反应蓝芩组、双黄连组、胆木组要稍优于蒲地蓝组、银黄组及柴桂组;各组中药口服液均可降低干酵母所致大鼠升高的体温(P <0. 05,P <0. 01),柴桂组、双黄连组、胆木组及蒲地蓝组要稍优于蓝芩组、银黄组。

参考文献

[1]孙婷婷,吕文良,陈兰羽,等. 中医药治疗外感热病(流行性感冒)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3):437-439.

[2]张俊玲. 浅析中药新剂型的研究与应用进展[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8):224-225.

[3]沈存思,尹庆锋,王蔚等. 6种中药口服液抗炎、镇痛、解热作用比较实验研究[J]. 世界中医药, 2016, 11 (09): 1663-1666.

0 阅读:45

森祺制药

简介:海南森祺制药致力于黎药胆木的研发、生产、种植及推广